反思:我要是早知道就好了
我們的文化里,好像一個特點,天然關注成功,可本質上,成功是無法復制,而失敗可以。告訴我誰是怎么成的,還不如告訴我誰在那個地方摔了,因為我也可能在那個地方摔。
因失敗而獲得的寶貴經驗,會比了解他怎么成的更重要。這部分是復盤《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打磨早的概念。

在以前賣房子時,我經常聽到這句話。要是我早知道這個小區(qū)會漲這么多,我早就買了。早年誰告訴哪有機會,沒有抓住,現(xiàn)在不得不來經??捶?。
這些話基本上每個買房的人都會說一遍,我也經常說。目的是刺激對方消費,下定決心買。說這些話更有助于我達成交易。
但這個專欄,第1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是,“早”本身,根本不是核心價值 。這是一個殘酷且非常扎心的真相,就是早知道跟晚知道沒有差別。
本質是,你是否擁有了早背后能夠配得上的智慧知識,深入思考,分析研究能力,判斷力魄力。如果沒有這些,早就沒有意義。
能不能成為配得上這個資源機會的人?是比早晚更值得深思的話題。那怎么算配呢?首先要了解這個機會,其次研究分析這個機會的價值所在。
接下來去深入思考,確定自己有機會。最后執(zhí)行,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落地,變成現(xiàn)實。堅決地執(zhí)行,在這個過程中,克服阻力,達成目標。
作為投資者,任何時候都要明白,在這個領域里,一切“自以為是的自高自大”都只不過是“還沒走到那個地步”而已,絕大多數到時候就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差多弱了。

我覺得這句話,用在我身上特別貼切。昨天參加一個比賽,在比賽之前特別自信,到了真正比賽時,才知道自己有多差有多弱。
也許我該給自己一個警告是:沒有走到那一步之前,腦海里所有的想法都是自以為是。要想在關鍵那步中,有絕佳的表現(xiàn),必不可少的一定是準備工作和提前的執(zhí)行,小步試錯,快速行動。
如果這件事對我足夠重要,就必要多排練幾次,設想到所有可能的方案,并為每一種可能設定一個計劃,做完這些準備工作。
如果有機會多練習、多實踐幾次。這才是掌握這個技能的核心方式,事前不做準備,在這個過程中,就會丟人難看。
投資上也是這樣,我沒有匹配資源機會背后的智慧,不出手也許是最好的選擇,老老實實的,至少不損失自己的積蓄。
錢對我來說很重要的,當我下次做投資時,做一個這種方案或是計劃,對我來說就是必不可少的事。
大約 3% 的風險投資機構(Venture Capitals)“奪取”了整個行業(yè) 95% 的回報。
而我要躋身是這個行業(yè),那至少我要付出97%以上的努力。或者說找到我跟他們之間的不同,最大可能的發(fā)揮我的優(yōu)勢,這樣才有一些概率,在投資比例上獲得收益。

我發(fā)現(xiàn)任何事情只要涉及到錢,就會變成一個非常專業(yè)的事情。那對此我能做的是什么呢?我要配得上錢,就要成為一個專業(yè)人士。
認真傾聽,仔細觀察,詳細記錄,依靠自己的能力深入思考,分析,研究判斷,得出自己的結論,不斷試錯,承擔后果。掙扎著不斷培養(yǎng)和打磨自己的能力。
在什么事兒上,你“痛心疾首地發(fā)現(xiàn),等我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 每個人都有的,多羅列幾個,然后想想看,自己有沒有機會“發(fā)現(xiàn)的更早?”
在12年,我就感覺房子很有價值,下了買房的決心,但真正買到房子在18年,中間隔了6年的時間,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行動晚了,多花了十幾萬。
朋友買了套學區(qū)房特別貴,等到過半年,他賺了60萬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要早知道就好了。之前想做銷售賺大錢,但過了幾年之后發(fā)現(xiàn),收入還不如有一個穩(wěn)定的工作。
要是早有穩(wěn)定的收入,我可能賺錢更多。我發(fā)現(xiàn)這些思考都是關于錢的,關于怎樣讓自己更有錢,現(xiàn)在生活更好的。
想想看我有機會發(fā)現(xiàn)的更早嗎?好像是沒有的。12年時,我感覺自己好像沒有長大,是一個孩子,沒長出主心骨。因此沒法自己做決定買房,會被周圍人的議論所左右。

別人說往東,我的傾向于往東,別人說往西,我的傾向于往西。是搖擺,不確定的,所以好像沒有心智能力去做這個決定。
至于買學區(qū)房,我沒有那錢,掌握那錢的配套能力,我是沒有的。即使機會放在我眼前,我也會因為這太貴了,把它打出我的視野。
我在那個時候第一沒有識別機會的能力,第二沒有錢。所以本質上,我不是配得上這個機會的人,好扎心好難過。
最后關于工作,我是不是不應該提前做銷售,應該一直在工廠里上班,有穩(wěn)定的還可以的收入。我也不知道。
行萬里路,才能回到內心深處。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正確,但我需要告訴自己,所有的彎路都是有價值的,可能在未來某一刻啟迪我,可能潛藏著某種機會。
我這樣安慰自己,給自己找借口。目的是為了避免自己心理失衡。讓自己有穩(wěn)定的狀態(tài)和發(fā)揮。但這不能掩蓋,當時的自己看問題時,只看到一面,沒有綜合的評估和判斷。
就做出決定,到現(xiàn)在后悔。我早知道就好了。但早并不是根本問題,根本問題是我有沒有早背后配套的能力。

就目前看,在寫作,在深入思考之前,我是沒有這個能力的。現(xiàn)在我在掙扎著,慢慢起步,開始積累這種能力。這一路跌跌撞撞經歷了挺多。
高曉松說:世界不是茍且,世界是遠方。行萬里路,才能回到內心深處。未來不是歲數,未來是禮物。讀萬卷書,才能看得清皓月繁星。
前半句是積累,后邊是收獲。我有時可能會很著急,繞一大圈才回來發(fā)現(xiàn),原來這才是我需要的。
我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到自己的內心,看到上天的皓月繁星,看到大地的厚德載物。在讓自己成為配得上的人的路上,與諸君一起行動。
謝謝你的欣賞,歡迎留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