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使用24fps幀率的八種場景
電影被稱為「24幀的藝術(shù)」,所以當攝影師以24fps的幀率來拍攝時,能讓視頻更有電影感!不過在國外達人眼中,有八種場景并不適合使用這種幀率!這回將為大家一一介紹這些場景,在這其中,有哪些場景或許使用更高或更低的幀率,才是你更好的選擇哦。

第一個場景:舊式風格電影
舊式風格電影。如果想拍那些舊畫面風格的電影,就不應使用24fps的幀率。舊時代的電影都采用16fps的幀率,比如卓別林的喜劇電影,幀率都是低于24fps。

第二種場景:傳統(tǒng)動畫片
電腦特效制作的動畫片。能以制作者想要的任何幀率進行渲染,但在過去,動畫片制作者需要辛苦地畫出每幀畫面,再用相機拍照,最后制成電影。那時采用的標準幀率是12fps,而非24fps。像導演韋斯·安德森的《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就是延續(xù)傳統(tǒng)的12fps幀率完成的動畫片。

第三種場景:動作鏡頭
如何能讓動作畫面看起來更酷?試試看用比24fps稍低的幀率,比如用21或22fps進行拍攝,再以24fps的幀率回放,這樣動作畫面,看起來會更凌厲、流暢。比如下面這個片段就全是用22fps的幀率拍攝完成:

第四種場景:電視或視頻作品
幾乎所有電視節(jié)目都是以30fps,而非24fps的幀率播放,因為30fps曾是廣播技術(shù)支持的最高幀率。由于30fps的限制存在了很長時間,實際上許多肥皂劇和真人秀節(jié)目,都是以這種幀率播放。
第五種場景:廣告片
由于顯示設備現(xiàn)在能支持60,120,甚至240fps的刷新率,廣告公司或優(yōu)質(zhì)內(nèi)容頻道便有了傳統(tǒng)24fps幀率之外的更佳選擇。

第六種場景,超高清電影
還記得《霍比特人》嗎?沒錯,那部超高清電影就是用48fps的幀率拍攝完成。導演彼得·杰克森創(chuàng)造了歷史,給整部電影帶來一種超現(xiàn)實的觀感。


第七種場景:體育內(nèi)容
拍攝體育運動的幀率需要遠高于24fps,標準幀率是300fps,這樣觀眾才能看到慢動作回放的畫面。

第八種場景:科學研究鏡頭
是爆炸畫面,還是細胞分裂鏡頭,這些科學研究場景,通常意味著要用較高幀率進行拍攝。例如NASA用于拍攝光線運動的攝影機,就能以十億幀每秒的幀率完成拍攝。

好啦,除了上面八種不建議使用24fps幀率進行拍攝的場景,大家還有其他以不同幀率拍攝的場景嗎?歡迎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