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窮人求解放,丟掉性命又何妨”——記江蘇寶應連紅橋
在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柳堡鎮(zhèn)鄭渡村連紅組有座連紅橋,這座橋見證著一位補鍋匠為窮人求解放的紅色歷史故事。
姜連紅,又名姜連宏,1914年12月8日出生于今寶應縣夏集鎮(zhèn)雙塘村李圩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兄弟五人中,姜連紅排行老三。他大哥、二哥給地主當伙計。姜連紅做補鍋匠,同兩個哥哥一起幫助父母維持一家老小生活。由于痛恨地主、惡霸欺壓百姓,姜連紅與二哥姜連懷一起走上革命道路。他們加入地方武裝組織,堅持黨領導的敵后武裝斗爭。1938年,他成立模范隊(鋤奸隊),并擔任武工隊隊長,先后鎮(zhèn)壓地主、惡霸、還鄉(xiāng)團反動分子9人,震懾了敵對勢力,保護了地方百姓。由于他勇于擔當,智勇雙全,百姓稱他為“孤膽英雄”。1941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4年春,姜連紅在擔任雙塘第一任鄉(xiāng)長后,組織開展減租減息,組織大家斗地主、站崗放哨,保一方平安。1946年除夕,姜連紅和妻子陳萍邊吃年夜飯邊談心。妻子說:“你為百姓打天下,一定要聽黨話,跟共產黨走,這是我的心里話?!苯B紅說:“地動山搖,革命意志不動搖。為窮人求解放,丟掉性命又何妨?!?0月7日夜,為清除隱患,寶應縣委部署全縣各區(qū)進行鋤奸。姜連紅立場堅定,愛憎分明,圓滿地完成鋤奸任務。
1947年1月25日,駐扎在高郵縣城的國民黨七十一師三營400多人,從臨澤出發(fā)到新溝幫、小尹莊、柳堡、鄭渡一帶“掃蕩”,一路氣焰囂張,意圖搗毀我黨地下聯(lián)絡站。我方前哨發(fā)現(xiàn)情況后,立即跑回蔣莊,向正在從事地下活動的黨組織(高郵縣行動大隊)領導人、寶應縣縣長蔡公正和政委夏雨報告。蔡公正當機立斷,先派一部分同志到夏集、雍河兩地阻擊敵人,一邊通知地方百姓轉移,同時安排聯(lián)防隊到鄭渡莊南頭邵德茂家屋頂上放哨。26日一大早,敵人兵分兩路,一路從小尹莊向雍莊進發(fā),一路從夏集向鄭渡村的楊垛進發(fā)。我前方阻擊人員一邊打排槍報信號一邊阻擊,后方群眾火速從蔣莊到通往廣洋湖鎮(zhèn)顧河的東大堤向北轉移。敵人很快就到了鄭渡村通往蔣莊的小木橋。敵人帶有小炮四門,輕重機槍20余挺,從南、西兩處向蔣莊掃射。我方只有兩挺機槍和少量的舊式步槍,子彈也不充足。為保護群眾安全轉移,阻擊戰(zhàn)打得相當激烈。激戰(zhàn)中,姜連紅大腿中彈,鮮血直流,倒在地上。夏雨要背他一起撤離,姜連紅推開他,懇切地說:“政委,情況緊急,敵強我弱,不要管我,你和同志們掩護群眾快速轉移!”他強忍劇痛扯斷木橋阻斷敵人追擊,敵人向他瘋狂掃射,他高呼:“共產黨萬歲!反動派必亡!”隨后英勇犧牲,年僅33歲。1月29日,黨組織在鄭渡村蔣莊召開追悼大會,沉痛悼念姜連紅烈士。
為紀念姜連紅烈士,1958年9月,經柳堡人民公社批準,將烈士犧牲地改為連紅生產隊,現(xiàn)為連紅組。組內建有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連紅橋。2010年4月,姜連紅烈士墓被遷到夏集鎮(zhèn)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