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光,的繼承者其實是擁有多個替身的替身使者

95年購入了世嘉MD,體會到了世嘉當時所說的把街機搬回家的感覺。
不管是《餓狼傳說》、《龍珠 武勇列傳》還是《火槍英雄》和《幽游白書》,那會兒跟小伙伴在包機房看到這些游戲是大家都很愛玩的。

曾跟包機房借過《餓狼傳說》在家跟小伙伴玩了一個下午,滿腦子只記得特瑞的"POWER DUNK"和“POWER WAVE”(這個總聽成特瑞,我心說,這特瑞也真夠自戀的,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誰,出個招還得喊自己名字 哈哈)

曾經(jīng)眼饞于電軟所登的一款MD游戲的宣傳畫《變形俠醫(yī)》當時不知道是無敵浩克,只覺得這個綠色怪物張著血盆大口(綠舌頭)憤怒的樣子,這游戲玩起來得多帶勁啊。

某天哥哥跟我提到MD上有一款邁克爾杰克遜的游戲,說就是他本人出演的一部電影改編的。聽說過一關還會有真人的舞蹈什么的。
我對這個名為《外星戰(zhàn)將》的游戲有了期待,后來這個游戲是跟朋友借的還是怎么得來的已經(jīng)忘了。反正拿到這個游戲,玩起來還是被它新穎的設定吸引住了。

標題畫面,一聲電吉他狂響,標題打了出來《MOON WALKER》月球行者?進入游戲,只見穿著白色西裝戴著費朵拉禮帽的MJ開門進入了一間酒吧,伸手把一枚硬幣彈入點唱機,背景的BGM響起,游戲也隨之開始。應該也是同年吧,忘了跟誰借的錄像帶,有MJ的這個同名電影和《BAD》MTV。這一段完美還原了同名電影的橋段。

BGM是MJ的一首經(jīng)典歌曲《Smooth Criminal》(犯罪高手)
你操作MJ化身游戲里的主角,用華麗的舞蹈動作殺敵。并在各個場景解救被虜?shù)男『ⅲ敱痪鹊男『哼_到此關要求的數(shù)量時,一只猩猩還是猴子會坐在MJ肩上用手指指向某個方向,順著這個方向走去,就是本關BOSS處,到達后就是BOSS戰(zhàn)。

MJ的攻擊動作不管是出拳還是踢腿都會甩出很多小星星,是有攻擊距離和力量的,當HP不足時,這些星星也就不見了。
MJ開門是原地轉圈的舞姿,跳起來攻擊是一手扶帽一手伸直將小星星灑向前方然后站立靜止。

親手操作MJ做出各種舞蹈動作,甚至還可以太空步行走。
每關的場景也很有意思,有酒吧,有街道,甚至有MTV《Thriller》的墓地場景。

長按住A鍵可以發(fā)起類似保險的必殺技,一段MJ的精彩舞蹈展現(xiàn)出來,身邊的敵人會在一聲吆喝下整齊的站好相應位置,給MJ伴起舞來。搞笑的是,當一群狗或僵尸出現(xiàn),如果這時釋放必殺技,只見MJ一聲令下,一個個嚴肅站好跳舞的認真勁兒,讓人忍俊不禁。

MJ還會變成大型機器人,攻擊力秒殺各類小兵。而且最后一關變成了機艙射擊游戲。

游戲有個播放BGM和效果音的選項,因為對16位機的音源很癡迷,哥哥用主機附帶的黃白AV線(還是單聲道)插在家里的收錄機上,用一盤sony的錄音帶錄了整整一面的游戲音樂。這盤帶子留了好長時間,每每聽到這音樂還是挺動聽的。

至于哥哥所說的每關后面有MJ真人跳舞的場景實際上是MJ的半身頭像的“哦啊”叫聲。也許他當時的記憶是游戲中MJ的必殺技舞蹈吧?

后來得知這個游戲是移植自街機的,我也只能用MAME體驗了一下街機版的《MOON WALKER》,街機版是斜45°角場景,很立體,也許MD版的太深入我心了,只是看了看街機版,并沒有將其打通。

再說說《怒之鐵拳》,游戲商那會兒的推廣名《格斗三人組》,1代2代還好說,等到了3代多了一個角色就改成《格斗四人組》了……這翻譯真省事的說。
對《怒之鐵拳》的回憶沒有那么多了,只記得在包機房里玩過2代,后來在家里跟哥哥玩的是3代。

隱藏角色袋鼠的設定挺有意思,尤其是尾巴掃人,出其不意。
還有就是該游戲專門為MD的六鍵小手柄設定了xyz的功能,可以搓一些隱藏的大招。
說起六鍵,當時還有一款游戲為六鍵手柄設計了每個鍵的功能,就是《光之繼承者》
先說說游戲的譯名,當時雜志上叫《雷神傳說,光之繼承者》我游戲通關也沒見著雷神???后來看了漫威電影才知道,感情雷神就叫托爾啊。

這盤游戲是我跟小伙伴去甘家口大廈旁邊的小攤一條街換的,當時換的還是原裝的橘色芯片卡帶。

組裝卡帶芯片處一般時白色或綠色的,而原裝卡帶是橘色的。
光明,不是牛奶,而是力量!這一篇曾說過我購買的是一臺改成PAL制的MD2,但我沒說這臺機子卻讓我玩了很長時間的黑白畫面的游戲。
因為家里的彩電是PAL制式,場頻是50hz的,而NTSC制式的場頻是60hz的。我買的這個改版機子只是把制式改了,場頻還是60的,所以接上以后就顯示畫面是彩色的,但畫面是上下快速滾動的,根本就沒法看。
最后家里的一臺老式黑白牡丹電視,卻可以正常顯示畫面。由于這個電視還比較早,沒有RF射頻的接口,只有兩個正負天線的金屬接口……我用兩根銅線,一頭分別接到電視上,另一頭接到游戲機射頻線的外圈裹一根線,射頻線的內針用另一根線弄了個小圈連接上,還得保證不能將兩根線接觸。

就這么看著很山寨的連接卻讓游戲畫面“完美”的顯示在了黑白電視上。

那會兒在同學家打光明力量時,他家電視有個鈕可以調節(jié)NTSC3.58和4.43,如果調節(jié)到4.43畫面貌似發(fā)綠或者也是抖動,日本游戲機的制式就是3.58的,他家電視就可以正常顯示。
游戲拿回來,由于是全日文游戲,就開始照著攻略操練起來。要說這個游戲的操作挺流暢的,方向鍵一圈加攻擊鍵就是360度的回旋斬,前后前攻擊鍵就是跳躍斬等等。動作游戲卻像格斗游戲一樣搓招。
一路上奮力殺敵,在終于到達第一個水宮殿并打敗了第一個boss解救了水精靈后,(總感覺當時這個流程很漫長很充實)我?guī)е`往自家宮殿跑的路上,興奮的說,父皇,我給你帶回來個寶貝。

之后的闖關路上,解救了火精靈、影精靈和綠精靈。游戲的設定是,只要對有水、火、植物、鏡子類反射的地方發(fā)出召喚的光,就會召喚出相應的精靈。
水精靈像蜻蜓,可以為主角加血,可以冰凍敵人,還可以水旋風大面積攻擊敵人。


影精靈像一個隱士,像個影子一樣幫主角扛起所有……的攻擊,可以分身,可以夠遠處的機關或物品。

綠精靈最有趣,食欲極大,召喚出來見著敵人就張大嘴攻擊或吃,而且總是時不時地做鬼臉。

到現(xiàn)在還能想起跟哥哥第一次一起玩這個游戲的時候,看見有水滴落下,就想試試能不能召喚水精靈,經(jīng)過幾次的嘗試,在召喚光終于觸碰到水滴,水精靈被召喚出來后,那成功的滿足感和被這游戲設計巧妙的敬佩之情,無以言表。
類似的設計還有,在炸彈爆炸中召喚火精靈,在敵人反光的鎧甲上召喚影精靈等等都讓我覺得這個游戲的樂趣多樣性等著你不停地發(fā)掘。
當時沒想到,現(xiàn)在想想,努爾王子身后的這四個精靈不就是替身嗎?他自己不就是替身使者嗎?如果游戲中有某乎,估計有人會問擁有4個替身的替身使者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呢?

MD版的這款游戲難度適中,甚至最終BOSS也可以在N次的回旋斬下?lián)羝啤?/p>
但游戲還有反復發(fā)掘的地方,比如60塊寶石全收集、100層邪靈洞等等。
我是只刷了幾回全流程,哥哥倒是很喜歡這個游戲,將努爾王子練到級別很高,高到什么地步呢?召喚出精靈,精靈們的魔法值代表著他們可以活動多長時間,魔法值沒了他們就得消失,等待魔法值恢復。隨著級別的生長,精靈們的魔法值恢復速度就會越來越快。
我要說的不是這些,而是哥哥把努爾王子的練到了自己血值也會在不吃食物的情況下自己恢復。
游戲音樂很動聽,聲效也很棒,不管是打擊的聲音、吃東西的聲音都很有特點。就連存儲的音樂,一段口哨聲,都很魔性。哥哥有時候魔怔了,時不時地都會哼這一段口哨聲,后來嫂子說,嗯,他后來什么時候想起來這音樂,魔怔到能哼一天!這是完全被這曲子洗腦了 哈哈。
玩完這款游戲,才知道有一種游戲類別叫A.RPG,就開始找尋類似作品,在得知MD還有一款游戲《新創(chuàng)世紀》時,滿懷欣喜地把游戲帶回家玩了開頭,發(fā)現(xiàn)不是我想要的游戲類型,就沒有將這款游戲通關。(也許游戲很精彩,只不過當時沒有深玩)

土星時代,世嘉出了《光之繼承者》的續(xù)作《精靈王紀傳》,這回的主角不是努爾王子了,而是里昂。
這一次在一代4個精靈的基礎上又增加了2個精靈,一個是音,一個是風。

借助土星強大的機能,游戲畫面及音效再一次大跨越的提升。記得那會兒吃完飯玩這款游戲的時候,母親問我是你這個游戲里的聲音嗎?我總聽著有水滴落下的聲音還以為咱家哪兒漏水了呢!你看,這說明這游戲的音效得有多逼真?

游戲里善用了土星的放大縮小技能,但有些場景將正常材質的角色放大變成了滿屏馬賽克,并沒有重新繪制新的畫面,稍稍覺得有些生硬。比如石頭、鐵球、敵人甚至里昂本人等等。這使得本應該在次世代畫面絢麗的游戲還不如1代游戲畫面細膩。

左圖為正常材質的,右邊是放大的

中間圖是正常材質大小的,上下圖請大家自行對比。
這樣做給開發(fā)組帶去了方便,如果這是在卡帶媒體上為了容量而妥協(xié)可以理解,那還說的過去。但這是在CD存儲體的土星上不需要在意容量?。窟@樣做難免有些偷懶之嫌。
個人觀點,總覺得2代只是延續(xù)了1代的玩法,并未有什么創(chuàng)新,新加的兩個精靈也沒有之前的巧妙,可加可不加。只能算是未能超越1代,僅及格的作品。
等到開始工作后,有一段時間流行QQ群,各路五湖四海的朋友在這里一起神侃。

偶然的和一位Q友聊起了游戲,聊起了這款神作,頓時覺得惺惺相惜相見恨晚。再一深聊原來我跟他家相距很近,自此,一段小20年的基情就此產(chǎn)生。

14年 我倆剛當了爸爸,一起去鼓樓買了PS4 他媳婦拍的這張照片,我發(fā)了朋友圈 “好基友一輩子”
多年后,想再找尋相同的類似游戲,覺得NDS上KONAMI出品的《能源小精靈》有一點點像。當時玩了很長時間。

看篇幅大家就能看出來,我對MD版的好感大于SS版,因為我忘不了游戲中那細心的設計,搓招的游戲手感等等,帶給我的驚喜一陣接著一陣。
最后說個自己覺得有趣的場景,一堆耗子圍著火堆烤火,不小心引火上身,不一會兒這些耗子都身上著火了,再過一會兒,都變成了可食用的大肉塊兒或肘子…… 河水里的魚自己跳上岸,或者水被操作機關流走了,只剩下活蹦亂跳的魚,再等一會兒就變成了可食用的魚……
可食用的道具設定也很有意思,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食物里肉類、主食類吃了增加HP,水果類吃了增加SP(精靈的血值)而大蒜是兩個值都加。

還是多年后,收入了一張SS版的正版,一直有心收個MD版的,無奈價格太貴,就此作罷。

盒子封面有裂痕

有側封

比較完整的回函卡及廣告頁

筆者寫的這些游戲回憶系列,非科普,非權威,只是一個愛好者對游戲的青春回憶,無他。當中如果有錯誤的,請各位大神輕噴,這只是一個老大爺?shù)乃樗槟钅睢?/p>
如果你能看到這兒,謝謝你聽我的碎碎叨叨,咱們下一篇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