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內(nèi)嫦五地外起飛,量子霸權,人造太陽,美媒:重點是超越美國

近些年,中國科技走上了高速車道。而在12月4日這天,更是讓中國人強烈感受到中國在尖端科技領域的成就。
在12月4日凌晨,嫦娥五號上升器借助3000N發(fā)動機成功攜帶樣本進入環(huán)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xiàn)地外天體起飛。而在點火起飛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還在月面上展開國旗。這次展示國旗可不簡單,要面臨宇宙極強的電磁輻射,以及月球表面的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等惡劣環(huán)境,在國旗設計上就攻克了很多技術困難。這面國旗不僅關乎國家尊嚴的榮譽,同時也是宇航服材料和月球基地材料的一次試驗。在上升器起飛后,還需要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進行人類首次近月軌道交會對接。嫦娥五號集中國最先進航天科技于一體,而這正是中國航天人一步一步積累、攻關得來的結果。

在12月4日中午,中國科學技術法學的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機原型機“九章”。它比前幾個月日本剛宣布世界第一的“富岳”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比去年宣布實現(xiàn)“量子霸權”的谷歌“懸鈴木”量子計算原型機快一百億倍,實現(xiàn)真正的“量子霸權”。
在12月4日下午,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huán)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進行首次放電。這表明中國掌握了大型先進托卡馬克裝置的自主設計、建造和運行技術。目前我國已經(jīng)建成了環(huán)流器一號、問號裝置、“東方超環(huán)”等一大批裝置,積累大量核聚變技術成果。

事實上,人類一直都在追求像太陽那樣永不衰竭的能源,太陽能帶來光和熱就是因為其內(nèi)部進行熱核聚變反應。如果人類掌握可控核聚變,那么人類將不會受限于能源枯竭問題的困擾。而這次建成的環(huán)流器二號M裝置等離子體積超過國內(nèi)裝置2倍以上,等離子體電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離子體例子溫度可達到1.5億度,是太陽芯部溫度約10倍。“人造太陽”是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未來在我們這。
中國一系列高新科技的突破也讓美媒深受刺激,美國《新聞周刊》報道稱,今年,中國在經(jīng)濟、技術、外交和軍事方面試圖追趕和超越美國。報告指出,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抱負遠大,希望能和美國匹敵,成為世界上最強大和最具影響力的國家。在過去15年里,中國正把重點轉向超越美國。

在前三次工業(yè)革命中,中國錯過了前兩次,勉強抓住第三次的尾巴,但美媒曾預測下一次工業(yè)革命將發(fā)生在中國,目前中國已經(jīng)進入科技爆炸的井噴期。美國總是以狹隘的眼光看中國,當下的中國追求星辰大海有什么錯?“被重力束縛住的靈魂”就不要在那里瞎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