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關店300家,抄底錯了嗎?
海底撈最近宣布年底前逐步關停300家門店。
做這個決定時,海底撈市值正逢低谷。
相較高點,現(xiàn)在海底撈股價下跌超75%,市值蒸發(fā)超3500億港元。
海底撈做錯了什么?
這個問題好像是明擺著的。
今日之果,昨日之因。
表面看,海底撈關店,源于去年的逆勢擴張。
2020年,餐館行業(yè)受到疫情重創(chuàng)。
很多餐飲企業(yè)都在關店,或者采取保守策略。
海底撈卻反其道而行之,決定抄底,逆勢擴張。

海底撈抄底錯了嗎?
疫情期間,許多抗壓能力小的餐飲企業(yè)出局。
有能力擴張的企業(yè),很多也在觀望。
這時很多好位置的店面房租很低。
和其他餐飲公司相比,海底撈的資金很充裕。
2019年,海底撈公司管理層判斷全國范圍內(nèi)可容納3000家海底撈門店,當時海底撈門店768家。
如果你來做決定,現(xiàn)有門店離目標數(shù)量還差很多。
好位置店面的租金很便宜。
賬上有充裕的資金。
疫情雖然嚴重,但隨著疫苗的普及,終究會過去,生活總要回歸正常。
疫情是暫時的,吃火鍋的需求是長久的。
你會怎么選擇呢?
我猜多半也是此時不開店,更待何時。
所以我覺得海底撈選擇逆勢開店沒有問題。
誤判了疫情的影響和持續(xù)時間也不是主要問題。
因為做決定時,就已經(jīng)知道疫情這個變量存在不確定性。

我覺得問題和抄底無關,和疫情無關。
問題在于海底撈還沒有做好擴張的準備。
2021年6月15日,海底撈張勇在一次交流會上說了一句細思極恐的話。
張勇坦言:“2020年6月我進一步作出擴店的計劃,現(xiàn)在看確實是盲信。當我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已經(jīng)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應的時候已經(jīng)是3月份了”。
海底撈做出逆勢擴店的計劃沒問題。
但7個月后才意識到不對,這就有問題了。
意識到有問題后,又過了2個月才做出反應,這個問題就更大了。
這讓我想起一個段子。
為什么恐龍會滅絕?
因為恐龍反應太慢了。
一只恐龍踩了什么東西,幾個小時以后它的腦子才能夠反應過來。
當然這只是段子,恐龍的反應其實沒有這么慢。
但如果把段子中的恐龍換成大公司、大組織,再形象不過。
海底撈的問題在于公司組織架構出問題了。
這點得到了海底撈公司的承認。
對于關店原因,海底撈總結了4點:
第一、部分門店選址錯誤;
第二、組織結構變革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第三、缺乏足夠的優(yōu)秀門店經(jīng)理;
第四、過度相信KPI,企業(yè)文化建設不足。
海底撈敢于承認錯誤,斷臂止損的做法值得點贊。
這也許是當下海底撈最明智的做法。

創(chuàng)業(yè)者和企業(yè)家不可能不犯錯。
關鍵是怎么對待錯誤。
認不認錯,改不改正?
是掩耳盜鈴,自我欺騙,還是及時改正,不斷完善。
海底撈現(xiàn)在選擇了后者。
海底撈創(chuàng)始人張勇有一個有趣的觀點。
張勇說創(chuàng)業(yè)者企業(yè)家最容易犯兩個錯誤,那就是愚蠢和貪婪。
創(chuàng)業(yè)者可以愚蠢一點,也可以貪婪一點,但是不能又愚蠢又貪婪。
海底撈關店300家,也許正是對這個觀點的示范。
很多人可能會說,海底撈犯錯與否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呢?
我們當然不會面臨逆勢擴張的抉擇。
但我們每個人同樣面臨各種選擇,會犯各種錯,同樣會愚蠢和貪婪。
如何避免陷入這樣的困境,考驗的是每個人的認知和人性。
海底撈的困境并不是個例,它是餐飲行業(yè)的一個縮影。
餐飲企業(yè)在疫情沖擊和擴張欲望的驅動下。
如何夯實組織機構,完善企業(yè)文化和管理水平,避免陷入又愚蠢又貪婪的困境。
這是每家公司都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道理是通用的,而歷史總在重復。
只要換個故事,說的可能就是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