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定位陳向航:正確把握品牌定位與品類的關系

從品類和定位的關系來看,消費者會先產生對某類商品的需求,進而才會去想哪些品牌屬于這一類別。打個比方,消費者的心智中擺放著一個柜子,分門別類存放著各種信息,品類就相當于柜子上一格格的抽屜,而品牌則是抽屜里的物品。只有先確定要打開哪一個抽屜,才會看到里面放著哪些品牌。
先有品類需求,后有品牌選擇。大家在去超市采購之前,可能會列購物清單。清單上會這么寫:要買火腿、牛奶、飲料等,但很少有人會寫:要買雙匯、伊利、統(tǒng)一。只有列出品類之后,才可能會進一步去想要買哪一個品牌的產品,可能想到買火腿就想到了雙匯,想買水餃就想到了思念或者三全,想買牛奶就想到了蒙牛或伊利。
品類是品牌定位的前提和基礎,品牌定位就是爭取在品類中獲得優(yōu)先被選擇權。要確保品牌在品類的抽屜里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當消費者產生對這一品類的需求時,最先想到的就是這個品牌。
如果完全脫離品類,品牌就會喪失存在的價值。大家認可海飛絲,是因為海飛絲是去屑洗發(fā)水,海飛絲這個名稱本身沒有價值。品牌是因為有品類的支撐才有意義。
如果今天你只想去超市買一瓶可樂,此時路過了海飛絲的貨架,那么海飛絲會對你的消費行為產生影響嗎?并不會。在這個時候,百事可樂對你有影響,可口可樂對你也有影響,因為這兩個品牌屬于可樂品類。而海飛絲代表的是去屑洗發(fā)水,根本不在可樂的范疇內,自然就被直接排除在外。
如果品牌不能成為一個品類的代表,不能在一個品類當中占據(jù)最佳位置,那就不能保證消費者在想到這個品類時能優(yōu)先選擇這個品牌。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始終強調開創(chuàng)并主導新品類的重要性。因為原有品類已經被其他品牌所主導,此時想搶奪第一的位置就會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直接正面競爭的風險很高,需要投入的成本和資源也非常高昂。所以,最佳的方式就是品牌要主動跳出同質化競爭,果斷開辟出新的賽道,去主導一個全新的品類。
廚邦之所以能夠在海天對醬油領域的統(tǒng)治下突圍,就是提出了“曬足180天”的口號,開辟了一個“真釀造”的全新醬油品類。雖然在大的醬油品類中,廚邦跟海天相比體量還差很遠,但是在真釀造醬油這個細分品類中,廚邦就具有一定的主導地位。
千禾醬油為什么也有機會成長壯大起來?就是因為提出了“零添加真釀造”的全新概念,又進一步在醬油大品類中細分出了一個新品類,占據(jù)了新品類的主導權。
作為相對弱小的跟進者要想和頭部品牌搶市場,只有干一件事情才有機會成功:開創(chuàng)新品類。如果沒有開創(chuàng)新品類,直接和海天在傳統(tǒng)醬油市場正面硬碰硬,那廚邦和千禾就很難競爭得過海天,很難去切分海天的市場。只有開創(chuàng)了新品類并主導新品類,才有機會在細分品類當中茁壯成長。
一個強大的品牌下面通常會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品類在支撐,就像一座冰山在海平面之下還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冰山主體,品牌之下的主體就是品類。一個品牌的強大和品類本身的強大密不可分。
所以,通過品牌定位獲得快速成長機會,關鍵就在于開創(chuàng)新品類并主導新品類。這就是為什么談品牌定位必然會談到品類戰(zhàn)略。如果不懂品類戰(zhàn)略就去做品牌定位,那定位往往到最后就只是一句廣告語。只有真正基于品類戰(zhàn)略去審視品牌定位,才有機會去重構消費者的認知,在市場上快速崛起。
(本文根據(jù)陳向航老師課程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