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科學】都是低藍光,硬件級、軟件級體驗差距巨大!
01
市場背景
我們都知道,背光層是組成液晶顯示器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背光品質的高低對顯示器的成像素質影響巨大。目前非?;鸨膍iniLED顯示器,正是一種對背光層進行改良、讓不同分區(qū)能夠提供不同亮度背光、從而讓顯示畫面更加亮暗分明的新技術。另一方面,除了追求更好的顯示效果,如何讓用戶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也是我們一直所追求的目標。
而今天將為大家?guī)淼膬热?,也是一種和背光有關的技術,它關系到我們使用顯示器時候的體驗與健康問題,也是許多消費者購買顯示器時所考慮的重要指標,它就是硬件低藍光。
02
問題描述
什么是硬件低藍光?什么是軟件低藍光?硬件和軟件低藍光有什么區(qū)別?
市面上的低藍光產品五花八門,但網(wǎng)上也很少有人去系統(tǒng)的聊這個問題,加上近期有不少粉絲在各個平臺咨詢過相關問題,所以我們決定給大家?guī)硪壕э@示器低藍光內容的科普。
03
分析過程
1、為什么要有藍光?
首先,人的眼睛通過三種視錐細胞來感受顏色,它們分別是S-視錐細胞,M-視錐細胞,L-視錐細胞,對應著波長的短,中,長,每種視錐細胞內部,都有不同的色素。這些色素吸收的光譜區(qū)域不一樣,這就導致每種視桿細胞都對某一個特定波長的顏色異常敏感,一般來說,S-視錐細胞對波長420nm的光線(也就是藍光)最為敏感,M-視錐細胞530nm的波長(也就是綠光)最為敏感,而L-視錐細胞對于560nm的波長(也就是紅光)最為敏感,大腦皮層會根據(jù)三種視錐細胞激活的比例以及激活的強度來判斷出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占比,再根據(jù)三種顏色的相互比例,來判斷具體的顏色,也就是說,只要一個物體能發(fā)出紅、綠、藍三色,就可以模擬所有可見光的顏色。根據(jù)這個原理,顯示器也用紅、綠、藍三個子像素組成一個像素,從而顯示出所需要的不同的顏色。

2、為什么要低藍光?
藍光是波長為400到480納米之間的藍色光線,這種光線屬于高能可見光(HEV),是可見光中具有最強能量的光譜段。由于藍光波長較短,所以它能夠直接穿透人眼晶狀體而投射到視網(wǎng)膜上,長時間照射會對視力造成損傷。

但并不是所有藍光都危害巨大。不同波長的藍光對于人眼的危害效應是不同的。其中,波長400-450納米之間的短波藍光對視網(wǎng)膜的危害程度最大,波長相對更長的藍光則對人眼健康影響較小。
既然短波藍光有害,而藍光又是組成不同顏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如何才能減少顯示器對人眼的危害呢于是,低藍光顯示器應運而生!
3、低藍光顯示器的分類
目前市面上的低藍光顯示器一般分為軟件級和硬件級兩種。

軟件低藍光顯示器通過軟件算法,對藍色子像素的光線進行調整,讓組成顯示圖像中藍色光整體比例減少,從而讓顯示器達到相對護眼的效果。
但這會產生一個問題,由于藍色子像素發(fā)出的光更少更弱,藍光不足的圖像就會顯得發(fā)黃。所以軟件低藍光的最大缺陷就是屏幕發(fā)黃,而且隨著低藍光的效果開得越強,畫面發(fā)黃就越嚴重。軟件級低藍光最多能過濾約70%的藍光,如果再往上會導致畫面嚴重發(fā)黃,無法正常使用。

硬件低藍光顯示器使用了低藍光背光燈珠,將原本在大約450-455nm波峰的藍光平移到大約460nm處,減少了有害的短波藍光的發(fā)射,從而減少對人眼的刺激和危害。
硬件低藍光顯示器相比普通顯示器能減少約90%的有害藍光,護眼效果比軟件級低藍光更好。硬件低藍光是通過減少有害短波藍光,增加危害更小、波長更長的藍光,而并不是簡單地整體降低藍光的比例,所以就不會因為藍光不足而出現(xiàn)的畫面發(fā)黃的問題。所以,硬件低藍光顯示器可以做到相對護眼同時畫面不發(fā)黃。

4、如何判斷自己的顯示器是不是硬件低藍光?
普通消費者如果要購買硬件低藍光顯示器,可以認準通過低藍光認證的顯示器(比如德國TüV萊茵低藍光護眼認證),或者正規(guī)廠家明確標識具有“硬件低藍光”特性的顯示器設備。

如果需要在顯示器菜單中開啟低藍光功能,則顯示器為軟件低藍光。
04
真相組總結
軟件低藍光和硬件低藍光都能夠減少屏幕有害藍光,減少對人眼的傷害。二者相比之下,硬件低藍光是比軟件低藍光更完美的解決方案,其優(yōu)勢有兩個方面:
第一,軟件低藍光技術能減少約70%的有害藍光,而硬件低藍光能減少約90%的有害藍光。硬件低藍光效果更好。
第二,軟件低藍光技術開啟后顯示屏會發(fā)黃,且需要在菜單中打開/關閉。硬件低藍光畫面不發(fā)黃,無需手動開啟/關系,時時刻刻都是低藍光。
最后為大家推薦一款高性價比的硬件低藍光顯示器,泰坦軍團P28H2V,28英寸4K 144頂配規(guī)格,背光部分采用低藍光燈珠,是一款真正的配置拉滿、同時具有硬件級低藍光護眼特質的顯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