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喻老》第三章 罪欲

紅林悟道《韓非子-喻老》第三章 罪欲
紅林悟道《韓非子-喻老》上一章韓非子明喻了老子的“戎馬生于郊”。天下無道,君主窮兵黷武,連年戰(zhàn)爭,國力虛弱,供給缺乏,連士卒的護甲都生蟲了,軍帳破敗的燕雀都在上面恐巢了。韓非子細仔入微的寫實,讓我們看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也為君主的無道感到憤慨。老子的“戎馬生于郊”一句抵得上所有描寫戰(zhàn)爭殘酷的話,巨大的戰(zhàn)爭消耗,已無力支撐戰(zhàn)爭繼續(xù)下去,連懷孕的母馬都被征用上戰(zhàn)場,結(jié)果行至郊外就產(chǎn)下了馬駒,這是有違天道的事,是極其殘忍的事情。
有道與無道,戰(zhàn)爭與和平,善與惡,都是陰陽互為相對存的形式,是什么產(chǎn)生了“陰暗”,又是什么讓人性的陰暗面暴發(fā)?老子說:“罪莫大于可欲?!币馑际亲镞^中沒有比可以引起欲望的東西更大的了。老子的意思是欲望是萬惡之源,欲望讓人性的陰暗面暴發(fā),是世間爭斗不停的根本原因。
韓非子講了一個故事“翟人有獻豐狐、玄豹之皮于晉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嘆曰:‘此以皮之美自為罪?!币馑际怯袀€翟國人把大狐、黑豹的皮進獻給晉文公。文公接受客人的獸皮后感嘆道:“狐豹因為皮美給自己帶來了禍害。” 晉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重耳,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能悟出“此以皮之美自為罪”的道理也不愧為春秋霸主,這句話所含的哲理一直為中國人所尊奉,也就是現(xiàn)在人所說的做人要低調(diào),同樣諺語也說:人怕出名,豬怕壯。
含蓄內(nèi)斂不張狂,低調(diào)隱忍不自為,這既是為人之道,也是護身之法。狐豹的美皮本是自己驕傲的資本卻成了別人禍害的原因。有時候自以為是的優(yōu)點恰恰是害死自己的缺點,最好的辦法就是收斂低調(diào),做人最好平凡甚至平庸一些。一個人的優(yōu)點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不是用來炫耀的。
韓非子講完故事接著舉了二個例子來說明因貪圖美名和財寶而亡國的故事,第一個是“夫治國者以名號為罪,徐偃王是也”意思是國君因為名號而帶來禍害的,徐偃王就屬于這種情況。徐偃王,西周時期徐國第32代國君。周穆王末年,徐偃好行仁義,前來歸順的東夷國家有四十多個。周穆王巡視各國,聽聞徐君威德日遠,遣楚國襲其不備,大破之,殺偃王。其子遂北徙彭城,百姓從之者數(shù)萬。在天子面前炫耀美名,結(jié)果就是找死。
第二個故事“以城與地為罪,虞、虢是也”意思是因城池與地理造成禍害的,虞、虢就屬于這種情況。公元前655年,虞國君貪圖晉獻公的寶馬和珍玉,借道給南下討伐虢國的晉國軍隊,晉軍滅虢國回師途中,順手牽羊又滅亡了虞國。韓非子在《十過》中說:十過奚謂顧小利?昔者晉獻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韓非子將虞君的行為例為十過之顧小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貪小便宜吃大夸,歷史本就是君主的生活史,君主也是人,所以他犯的錯也是我們普通人犯的錯,只不過他犯錯要亡國,這就是圣賢之說多為勸君之說的原因。韓非子說:“顧小利,則大利之殘也?!币馑际秦潏D小利,便是對大利的危害。何為大利,國家富強是大利,百姓幸福是大利。
【翟人有獻豐狐、玄豹之皮于晉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嘆曰:“此以皮之美自為罪。”夫治國者以名號為罪,徐偃王是也;以城與地為罪,虞、虢是也。故曰:“罪莫大于可欲?!薄?/span>
“此以皮之美自為罪”這幾乎是當下社會的真實寫照,尤其是移到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展示自己已成為時尚,“網(wǎng)紅”遍天下的時代,傳統(tǒng)的思想已經(jīng)不再經(jīng)典。販賣“皮之美”就能成功,讓社會變得浮燥浮夸,讓奮斗變?yōu)樾υ捫Ρ5捌ぶ馈鼻∏∈恰昂弊约旱牡満?,也是社會的禍害。正是因為是社會的禍害,才會招致律法的懲罰,成為自己的禍害?!捌ぶ馈庇惺袌?,是人性陰暗的表現(xiàn),是欲望所致,但終不會成為社會的主流。老子的“罪莫大于可欲”就是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