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的人,是災(zāi)難還是寶藏?至少是不能低估的事情

首先,直接說,什么是高敏感的人?
我認為有兩條個基本表現(xiàn)(僅在本文使用,也許和你定義的高敏感不同)。
第一,會因一點小事,就陷入悲傷痛苦和自我否定之中。比如本來約好了面試,結(jié)果對方說,抱歉領(lǐng)導出差了,改下周再安排。那么這位求職者可能就會在腦海中想到:我這種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人家怎么會記得?我果然是求職就不順利,我覺得接下來也不會成功;這家公司其實不想要我了,還非得說點場面話……進而崩潰到亂七八糟。
第二,當自己情緒糟糕的時候,還會無差別地波及到身邊的人。喜劇演員李雪琴其實是這樣的高敏感人。在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中,她一個人面對著大海說了一段自白:“我這個人,是個情緒特別不穩(wěn)定的人。會因一點小事,就陷入巨大的悲傷痛苦和自我否定之中。會經(jīng)常莫名其妙的不高興、沮喪,一個人低著頭呆在那里……”。有這么一個場景:有一天中午,別人在休息,只有徐志勝在廚房忙里忙外地燉肉。肉燉好了,他第一個想到李雪琴,喊她過來品嘗。肉的味道很好吃,但當時李雪琴心情不好,回了一句?“還可以”。這其實是一種負面的反饋,當然也瞬間澆滅了朋友期盼的眼神。
在以上定義中,高敏感,區(qū)別于敏銳、感受力強等詞匯。
網(wǎng)上有些珍惜你的敏感,敏感是創(chuàng)造力的文章,我閱讀了5篇左右,發(fā)現(xiàn)其中總是有些否定,就是你要改正,要么就是舉例大文豪,藝術(shù)家如梵高這種也是敏感的——這樣說不是很落地。
你對處于高敏感狀態(tài)的人,會:
A、我要為他們站臺,他們很不容易也值得敬佩(此處有1000字歌頌和解釋)
B、不喜歡,所以我會敬而遠之?
C、其他
認真講,我在之前,第一反應(yīng)是選擇B,我不喜歡高敏感的人,在個案輔導中,遇到這樣狀態(tài)的同學,我自己同樣被消耗。如果遇到這種同事,當我意識到他處于高敏感時,我會直接疏遠,不針對,但是也親近。
但是讓我有些驚訝的是,怎么網(wǎng)友對高敏感這么包容,我在某個小平臺的投票,結(jié)果是47%敬佩歌頌,17%遠離,35%其他——請允許我追問一句,是整個社會環(huán)境對高敏感特別包容接納,還是不少網(wǎng)友因為覺得自己在高敏感中,所以投票維護呢?
不過最近的一些思考,讓我有了不同的認識。請允許我啰嗦的闡述自己的思想轉(zhuǎn)變過程,因為這個過程,恐怕是每個人面對弱這件事的心路歷程。

一個提醒是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脆弱,是不是過錯?
這本書確實文采好很幽默,閱讀流暢,但是我不喜歡里面的主人公大庭葉藏,我看著窩火、生氣。怎么就有人弱到碰到棉花都受傷,怎么就有人如此如狗般卑微又無賴。我還寫過——《讀人間失格,脆弱之后,人不會變善良,而是變惡棍》,來斥責一個弱者因為不能承擔責任,變得如此可恨可惡。
但是后來我在豆瓣時間聽李長聲的日本文豪解讀中,也談到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他的解讀讓我意識到,也許自己一直以來對勇氣的理解和追求,可能是狹隘了:一是這里的弱,只是裝作弱小。而裝弱,是一種文學策略,也是人生策略。二是辛辣的諷刺自己,不停的展示自己的問題,其實也是一種戰(zhàn)斗。
一個提醒是總有人說,我會給人壓力。
我記得有一次和姐姐在地鐵上聊天,我們倆扶著柱子站著,我當時詳細介紹最近的工作和感悟,每次講述一段就征求她的意見。一位60多歲的先生坐在旁邊,后來我們說累了,就各自看手機。而那位先生忽然說:你們兩位在一起,妹妹總是欺負姐姐吧?
我就很困惑,什么呀?怎么就覺得我欺負姐姐呢?剛才的聊天那么愉快,也很有效率。
那位先生指著我說:因為你說話咄咄逼人。
我不是一次被人評價咄咄逼人了(寫下這句話,我覺得鼻子發(fā)酸),但是這應(yīng)該是我問題,是我當下的見識和修養(yǎng)才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無意識的傲慢。
有一次,我輔導一位學生,50分鐘的電話后,我感嘆最后10分鐘,這位同學明顯的緊張,往往是關(guān)于考公或考編的底層邏輯。但是這說明他自己其實更不能面對這件事,我要不要通過郵件,指出這個問題來呢?有一次,我的孩子在我這么感嘆后對我說:你不要寫郵件再去指出人家的問題,你不如去道歉,就說抱歉我剛才那樣提問給你壓力了。我很困惑,小孩接著說:這樣他會好受點。這次的事情,大概讓我知道自己的見識和修養(yǎng)問題了。
最后一個提醒,就是我自己的情緒崩潰。
想起我姐姐曾經(jīng)對我說:你確實看起來堅強,但是你也有敏感的地方。有一段時間,但凡提到女權(quán)主義的事情(我的職業(yè)輔導具有性別友好和女權(quán)意識),你就馬上有應(yīng)激反應(yīng)。是呀,那么為什么呢?因為我創(chuàng)業(yè)初期,身邊的至親不支持且風涼話很多。到現(xiàn)在,只要當時反對我的人再多說一句我創(chuàng)業(yè)這件事不對,我就要掀桌子一樣的崩潰。
再比如,我對于成為好媽媽這件事,從來沒有自信過。而孩子又有些瘦,這一點又總被親友拿來說,“你家孩子吃飯還行嗎?怎么這么瘦!”于是我特別害怕我炒的菜被評價不好吃,經(jīng)常搞得自己在飯桌上很緊張。

現(xiàn)在,我對于處于高敏感狀態(tài)的人,是下面的態(tài)度。
第一、我們?nèi)魏稳?,都可能在某個場景,某個時間內(nèi),成為高敏感人。沒有人360度無死角的堅強,也沒有人360度無死角的理智成熟。一個多么歇斯底里反復(fù)無常的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理性和原因——對人保持底線的尊重。
第二、高敏感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情緒。是因為某種底層需求沒有被滿足,于是壓抑出來的負面情緒。而如果一個人長期高敏感,反復(fù)高敏感到不能在一份工作中長久做下去,或者影響晉升發(fā)展,那么也不要說”我就是高敏感的性格”。當幸福來臨,底層需求被滿足之后,我們一樣可以充滿了能量、希望和善意,以及行動力。
第三,高敏感本身是一種巨大的能量。就我目前的認識來看,他可能對人際關(guān)系,對自己,都有破壞性,就好像拿著一把劍,兩邊都是刃。但是這畢竟是一把鋒利的劍。
那么如果我高敏感了,怎么辦?
不要低估高敏感這件事,不論是它的破壞力,還是它的創(chuàng)造力。
第一、輸出,寫下來是最低成本且最有效的方式。將這份能力變成產(chǎn)出,那么作為主人的我們,就有希望訓化高敏感產(chǎn)生的能量。寫日記寫散文寫回答寫小說寫信,什么都好,寫下來。
第二、閱讀。毛姆說,閱讀是人類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第三、想行動就行動。想要開始健身,想要和誰說一句對不起,或者想要和誰表達喜歡,想做就馬上去做。
我是為好優(yōu)姐姐,提供有溫度能操作的職業(yè)輔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