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解惑 | 筆譯和口譯,哪個越老越吃香?
???

Q16:翻譯碩士筆譯和口譯,哪個越老越吃香,能做到退休?
A:前幾天知乎上有人問這個問題:”翻譯碩士筆譯和口譯哪個越老越吃香,能做到退休?“
以前總有人說,翻譯熬的是資歷,越老越值錢?,F(xiàn)在又有人說,翻譯是青春飯,是靠體力吃飯,老了就干不動了,也跟不上趟了。
以上說法都有道理。
現(xiàn)實情況是,翻譯碩士畢業(yè)生,無論是筆譯還是口譯,就比例來看,畢業(yè)后真正愿意從事翻譯工作的是鳳毛麟角,畢業(yè)后真正有能力從事翻譯工作的也是屈指可數(shù)。
所以說,即便你讀的是翻譯碩士筆譯或者口譯,可這絕不能與工作后長期從事筆譯或者口譯畫上等號。
因為絕大多數(shù)畢業(yè)生都改行了,筆譯或者口譯是否越老越值錢,無論答案為何,都跟他們沒半毛錢關(guān)系。
這個問題不妨改為“筆譯和口譯哪個越來越吃香?”才更合適。
現(xiàn)在回到“以前總有人說,翻譯熬的是資歷,越來越值錢”這個問題。
這個一般說的是老一代的翻譯家。
他們一般在體制內(nèi)有職位或者在大學有教職,生活有保障,而且因為那個時代翻譯人才奇缺,他們的翻譯工作任務往往都由相關(guān)部門指派完成。
因為生活沒有后顧無憂,所以這代翻譯者有興趣、有能力長期從事文學作品的翻譯,有機會最終譯成名就。
現(xiàn)在的時代變了,大學教授忙于研究和論文,真正有能力也有閑情逸致醉心翻譯者是少之又少,因為缺乏培養(yǎng)翻譯家的土壤。
對于評職稱的條件而言,譯著遠遠抵不上論文來的實在。體制內(nèi)培養(yǎng)翻譯家的土壤不比從前。
再說“翻譯是青春飯,是靠體力吃飯,老了就干不動了,也跟不上趟了?!?/p>
這個問題,其實的確有一定道理。
目前的情況是,除了個別體制內(nèi)單位或者大國企,專門的翻譯崗很少。絕大多數(shù)翻譯工作者集中在翻譯公司或者做自由職業(yè)者。
對于這類翻譯工作者而言,入行之初翻譯價格差強人意。首先,熬過這一關(guān),就會淘汰很多人。
再往上走,需要持續(xù)的學習熱情和投入,善于偷師學譯,找準翻譯主攻方向,培養(yǎng)翻譯的一專多能。
這些都需要一份恒心和毅力,過程很不容易。
就自由職業(yè)者而言,以筆譯為主,大部分筆譯員做不了口譯。
反觀口譯員,年景好的時候,口譯機會比較多,有時候也會做些筆譯,不過相對少很多。而到了口譯活蕭條的時候,也只能放下身段做些筆譯活兒。
無論筆譯和口譯,最重要是工作量是否飽和。如果工作量都不飽和,養(yǎng)家糊口都成問題,何談什么“越老越吃香”?
我經(jīng)常對跟我學CATTI、尤其是MTI的學生說,“你們最終學習成功的標配就是“CATTI二筆和二口雙證”。
之所以這么說,對有志于從事翻譯工作的MTI畢業(yè)生,我不建議畢業(yè)后馬上從事翻譯自由職業(yè),因為你既沒有人脈,也沒有經(jīng)驗。
最好是到大公司的翻譯崗位歷練一下,提升譯技,同時開闊眼界,了解公司運營流程,搭建人脈圈。
如果發(fā)展好了,完全可能日后轉(zhuǎn)崗,大展宏圖。即便以后工作有變故,轉(zhuǎn)行做自由譯者,翻譯能力、項目管理和客戶溝通等各方面能力都會更駕輕就熟。
所以說,就我看來,無論筆譯還是口譯,即便從事多年,水平過硬,都難保你長期衣食無憂。
新一代翻譯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盡量翻譯能力均衡,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
只有跟上時代,與時俱進,才有可能在人生的每個關(guān)鍵節(jié)點都踩上拍子,成為自己這個領(lǐng)域的佼佼者。
到了那個時候,你對“越老越值錢”這個說法就會有更深的感觸和認識。
希望對你有幫助!
END
以下是面向翻譯學習愛好者的翻譯學習情況問卷調(diào)查,有意者請掃描二維碼填寫問卷,吳老師會挑選反饋和指點。?

吳杰老師VX:i_hero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