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顧不上雞毛蒜皮!小恩怨,小悲歡,最好是能早點放下
人到中年,如果還不能認(rèn)識到人生的瑣碎和平庸,那說明悟性有些差了。
在我們整個的人生當(dāng)中,會遭遇很多人、很多事,因此有些是非恩怨的糾纏,體會一些小悲歡,有一些小得失,都很正常。
實際上,人生就是不斷地經(jīng)歷這些,區(qū)別就是有的情緒、情感會持續(xù)時間長一些,有些則比較短暫。
這其中就是一個能不能容的問題。
正如一句話所說,心大了,事就小了。人的胸懷大小對于人生的質(zhì)量來說非常重要。

人生苦短,顧不上雞毛蒜皮
馬斯克就曾講過這個問題,“生命太短暫,它無法承受無休止的恩恩怨怨”。
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這些都是對人心智的占據(jù)和對生命的消耗,如果我們長期停留在這樣的狀態(tài),那無疑是嚴(yán)重的內(nèi)耗,不利于身心的健康。
有的人就是一輩子都想不通這個問題,他們太執(zhí)著于恩怨情仇的模式了,非要追求一個“念頭通達”不可。
但現(xiàn)實世界不是武俠小說,可以讓你快意恩仇,多少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做到“念頭通達”。
那怎么辦呢?只能是白白受苦,歲月蹉跎,寶貴的一生就虛擲了。
不管你如何,在人生的大多數(shù)階段,都會有人看不慣你
我有個朋友就問過我這個問題,他說自己一向是與人為善,從不得罪人,可依然有人找他麻煩,想要欺負他。
我告訴他,在這個世界上,人和人是不一樣的,不是你與世無爭就可以避免是非的。按照很多人的價值邏輯和大腦模式,他們就是想要仗勢欺人和恃強凌弱,只要他們覺得你弱,那就算沒有好處也想要傷害你。
你的錯誤就是按照自己的理念來看別人,實際上,在一些特殊的群體中,你越是不能和光同塵,你就越會被人看不慣,非要把你摁在污泥里不可。
所以一個成熟而理性的人,會對人性的復(fù)雜有深刻的洞察和把握,能夠趨利避害,盡量遠離那些不健康的環(huán)境。
否則的話,如芒格所說,跟豬摔跤有什么意義呢?

聰明人不玩“我贏你輸”的游戲
平庸之輩最喜歡這個游戲,他們老想證明自己比身邊人強,為此到了病態(tài)的程度。
有的人大半生都在追求對兄弟、親戚和朋友的超越,他們只想自己最強,自己過得最好,別人都不如自己,這樣他們心里才舒服。
但就算你做到了又如何呢?仍然是一個庸俗之人,仍然是活在一種很低級的人生模式之中。
要知道,你不可能一直比身邊人強,別人也會想要超過你。更重要的是,世界那么大,你卻陷入在這種平庸乏味的游戲里出不來。
人生苦短,生命寶貴,我們應(yīng)該有更大的追求,應(yīng)該把寶貴的時間和注意力放在有價值的事物上才對。

小恩怨,小悲歡,最好是能早點放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人認(rèn)為這樣的人格修養(yǎng)才是高境界,但古往今來,能夠做到的人也確實不多啊。
為什么?因為放下很難,比如某個人傷害了你,誰占了你便宜,誰對不起你……這些都跟你的自我緊密相連,牽動你的生命情感和能量,讓你不可自拔。
對此,我的體會就兩個字:容,化。
心大能容。我們之所以會感到煩惱,往往是因為我們心胸不夠大,所以一點點的委屈都受不了。比如說一個成年人不會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承受不了一句斥責(zé),可從某種意義上講,成年人所謂的那些小恩怨和小悲歡,跟這樣的斥責(zé)有多少本質(zhì)的不同呢?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當(dāng)我們的心變得跟天一樣高遠,那人間的是非恩怨種種自然就看淡了。但這要伴隨一個能化的過程,心里有了不好的情緒,我們要能夠化得開才行。有化才有“心大能容”的擴展。
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人生就是存養(yǎng)擴充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