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地2042強力武器深度解析(3)與3.2版本部分定位配裝推薦

這次是超級加倍版的年貨,所以添加了一個各部分內容的大致介紹,可以閱讀下方的大致介紹,以供大家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文章,比如只讀某個部分,或是按某個順序先后讀等等。
兔年快樂呀諸位(*^▽^*)

1,首先是對以往詳細介紹過的槍支補充一個總結性的、簡單易懂的說明,方便更多人進一步加深理解。也提供一個方便集中的查閱往期槍械的地方。
2,以及,針對3.2版本的兵種改動大致已經出來,這里做了一個介紹,然后先做了醫(yī)療兵定位和突破手定位的角色配裝推薦(其中突擊手內容很復雜就刪去了很多內容),試試手積累經驗,等3.2正式出來了后在看情況詳細的說一下。
3,然后,自然的本文的重頭戲LCMG,AM40,AC42,BSV-M這四把槍的詳細解析,其實這次更新的每把槍都有起碼A+級別的實力,包括AC42,只是AC42要用到BUG而且使用BUG有些廢手,所以之前綜合性的下調了評級。另外在AM40的介紹里,把2042的槍械機動性相對完整的整理了出來。(之前有不少小伙伴私信問過我有關槍械機動性的數據,所以我重新查閱整理了一下,也把空缺的數據測試出來了。)
4,另外,是一些雜談。之前群里群友提的一些問題,帖子里會把部分問題和我的想法放出來。然后是一些在大家在帖子里的提問,讓我意識到需要講清的問題,以及以往內容的補充。最后如果各位有興趣和我一起玩游戲或者想找人一起開黑,以及有一些游戲問題想和我深入討論的,歡迎加入我們的QQ群:163022834
這段時間催更的人非常多,時間跨度也確實很久了,這是因為之前陽了還沒打疫苗,所以癥狀比較嚴重,之后恢復階段也電子楊偉,完全沒興趣碰電子產品。所以去了海南旅游了一趟。

臨回長沙的時候,還在海灘修了個城堡 城墻 護城河,好多小朋友都跑過來看,整個三亞灣最靚的孩子王O(∩_∩)O
正文前,如果各位沒讀過第一篇基礎性質的文章,即介紹2042的精確度、后坐力,與配件屬性與理解的那篇文章,我還是推薦各位去讀一下,要不有可能到最后,只能收獲一張配件搭配的圖和用來對比裸槍屬性的參數,對游戲的理解可能加深的不是特別多,有需求的小伙伴可以都后面的鏈接。后坐力、精確度、通用配件的詳細說明
知道各位早就急不可耐了,咱們直接入正文吧
一、以往詳細介紹過的槍支的縮略版
在和許多小伙伴交流的時候發(fā)現(xiàn),萌新寶寶們的比例遠遠超出我的預計,因為一開始我覺得應該只有感興趣去搜的人才會看到文章,而且大概率本來就會有一定的相關基礎。
但現(xiàn)實中的情況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小黑盒里把文章放在了最顯眼的推薦位置,連不打戰(zhàn)地2042的戰(zhàn)地玩家都看得到,還長時間掛在頭條上。而B站也會把文章推薦給那些看過2042相關視頻的小伙伴們,哪怕只是偶爾看看擊殺集錦。但不管怎么樣既然有緣分碰面了,我覺得不妨額外補充一些總結性的簡單易懂的內容,讓更多人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我想表達的意思。后續(xù)的五維數據是我自建用于不同槍之間橫向對比用的,我可以謙虛的說:要比官方提供四個進度條稍微好一點點。
另外如果之后你有新的用槍需求或是回憶往期文章內容的需求,也可以來這里看一下,就不用四處翻閱了。
M5A3:
近戰(zhàn)強,萬金油:
近距離有僅次于一線沖鋒槍和AM40的火力,同時有不錯的中距離火力,有效打擊距離廣。
易控槍,下限高:
幾乎沒有左右后坐力,只需考慮垂直后坐力。
雖然擴散漲的很快,但精準上限較為優(yōu)秀,連續(xù)碼槍后仍能保持較高的后續(xù)命中率。
續(xù)航差,上限低:
射速快,同時比同類槍支普遍多一槍,導致上彈頻繁,彈匣實際容量低,而且續(xù)航時間短。
擴散漲的快導致連續(xù)殺敵時要么自己頓一下回復擴散,要么擴散太大命中率較低(自信收槍),如此的抉擇加上彈匣實際容量低,讓其連續(xù)擊殺的能力較弱;
40m火力時效:4.223
75m火力時效:4.162
槍口抬高速度:6.20
槍口橫晃烈度:1.42
精準度指數:7.500
PBX-45:
近戰(zhàn)天花板,上手很簡單:
30m內綜合實力最強的兩把武器之一,AM40依靠爆頭倍率,而PBX45依靠純粹的火力。10m內霰彈槍碰上PBX失誤一槍就是PBX的優(yōu)勢,10m開外霰彈槍也很難拼贏了,其它的武器更是望塵莫及。
PBX45擁有著極低的單發(fā)垂直后坐力,一些槍比如PP29單發(fā)后坐力接近于PBX45的2倍,即使是算上超高的射速,它的壓槍依然是比較輕松的。
續(xù)航能力差,上限不太高:
PBX45強勢的原因完全是因為近戰(zhàn)彈的優(yōu)秀屬性,但是PBX45本身沒有近戰(zhàn)彈擴容之類的備彈選擇,一旦打完就要使用綜合性能弱一截的標準彈擴容,只不過可以選擇彈藥箱+手雷彈的組合即解決問題又增強突破能力。
上限不高具體說的是續(xù)航能力上和爆頭倍率帶來的限制,但說到底PBX45的近戰(zhàn)下限就已經是巨人的肩膀上強過幾乎所有的槍了。
40m火力時效:4.717
75m火力時效:3.900
槍口抬高速度:5.21
槍口橫晃烈度:5.67
精準度指數:6.311
G57:
火力猛,彈匣大,易上手:
面對84血以下的敵人,或是有一槍爆頭的情況,僅有0.12s的TTK,面對滿血,0.3233s的TTK也和非一線近戰(zhàn)武器有一戰(zhàn)之力,超過大部分手槍。
36發(fā)大容量彈匣,足夠送走3-5名敵人,非常適合繞后使用。
腰射屬性良好,加上三連發(fā)的射擊模式,主要使用距離的使用非常簡單,同時非常有效。當然,你要是控得住的話10m開外還是建議開鏡的。
副武器沒參與參數計算。
PP29:
有效射程遠,續(xù)航能力強:
相比于其它沖鋒槍,PP29的有效射程來到了50m,可以更好度過側襲的空曠地段。
同時一個倒下敵人或隊友的彈藥包能給PP29添加33發(fā)子彈,加上本身195發(fā)的彈藥量,可以說只要選擇了這把槍,稍稍注意下彈藥包,就不用額外的考慮彈藥的問題了,對于繞后時天大的利好。
上手難度高,發(fā)揮要動腦:
這把槍的后坐力非常大,無論左右還是垂直。擴散也比較大,好在射速慢,但是一旦連續(xù)馬槍后續(xù)的命中率依然堪憂,兩者結合大概率會給初次使用者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
這把槍火力可以說強,但離頂尖差不少,續(xù)航長,但在正面需要這么強續(xù)航的情況著實不多,所以想發(fā)揮這把槍完全的上限是一定是要繞后的。但繞后就需要準確判斷敵人主力,同時知曉地圖的各個路徑,這就是除手以外,脖子以上的功夫了。
40m火力時效:4.481
75m火力時效:3.949
槍口抬高速度:7.19
槍口橫晃烈度:4.66
精準度指數:6.821
SFAR-GL:
火力猛,續(xù)航好:
重彈在20-50m內有著比大多數槍都要好的TTK,而切換標準彈30m內TTK直接來到僅次于一線沖鋒槍的水準,30m內和M5A3引以為傲的火力持相當。
和其他武器不同,重彈彈鼓和彈匣還有標準彈,都是經??梢杂玫牡降膹椣唬叶加兄Υ笊渌俾奶攸c,這讓續(xù)航能力相比于其它武器會好上很多。
壓槍易,架點強:
緩慢的射速與特殊的垂直后坐力循環(huán),讓SFAR的壓槍并不難。
快速擊發(fā)的榴彈,優(yōu)秀的火力水準,良好的續(xù)航水平讓SFAR在架點打提前槍的戰(zhàn)斗中能優(yōu)勢盡顯,同時重彈的單發(fā)威力讓其繞后去架點的的路上不容易出現(xiàn)難以有效還手的距離(實在擴散頂不住找個掩體打單發(fā))。
控槍難,散布差:
雖然垂直后坐力不大,但左右后坐力卻大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以至于精準口都不好上,只能選擇左右口。
無論是擴散速度還是精準上限,SFAR都不盡如人意,在實戰(zhàn)的左右移動對槍中,SFAR的連續(xù)射擊命中率非??皯n,只能短連射犧牲火力。練習定位提高前幾發(fā)的命中率,和培養(yǎng)一個對于擴散是不是大到要停一下的感覺,是一個好SFAR玩家必須要努力的地方。
40m火力時效:4.167
75m火力時效:3.997
槍口抬高速度:4.14
槍口橫晃烈度:5.00
精準度指數:7.512
AK24:
易控槍,射程遠:
無論是垂直還是左右,雖然說不上很小,但基本都是中等偏小的水平。
因為精度較高,同時傷害衰減慢,五十米開外的敵人AK24仍能有效打擊,甚至75-100m的敵人AK24的標準彈仍能有效殺傷。加上重彈20-150m內五槍逆天的能力,實際AK的射程應該是全自動步槍中最遠的。
精確高,對槍強:
擴散增長較慢,精準上限非常優(yōu)秀,有著遠超大部分武器的散布表現(xiàn),通俗點說就是激光槍。
這個是AK當前版本強勢的根本點,有的人多一千道一萬,實戰(zhàn)中30-75m碰上AK就拉胯,這并非是立FLAG導致的。而是30-75m內,精確度是很重要的,而且距離越遠重要性越大,傷害上同類型同距離最多拉開1槍的差距即使算上射速仍很難出現(xiàn)大于40%以上的差距,可是精確度隨著距離增加帶來的散布影響是指數級增加的,完全可以在散布概率上出現(xiàn)我中2槍你才中1槍的情況,比如SFAR-GL和AK24,在50m,精度極限下,同樣的開槍數下,AK24:SFAR-GL的命中數之比約為9:5,命中率差距大概在80%左右了(乘數),你說這能對槍不強嗎?
10-30m偏弱:
講實在的10-30m內偏弱雖然距離不長,但對于我這樣的突擊手來說真的很致命,這個距離AK24的缺陷暴露無遺,即使槍法身法都到位,打對槍還是經常傷不少血,甚至盡力了都打不贏(如PBX45)。如何規(guī)避這個距離,比如等拉近到10m再對槍,拉遠點找掩體?;蛘咤N煉自身作戰(zhàn)素質,強到能強打這個距離大部分玩家,是一個想精通AK24的玩家的必修課。
40m火力時效:3.605
75m火力時效:3.730
槍口抬高速度:5.44
槍口橫晃烈度:3.25
精準度指數:10.271

二、3.2版本下不同定位的角色與配裝選擇推薦
這是一個早就有計劃要做的內容,但兵種系統(tǒng)又要出了,所以一直難產。這次消息一向高度靠譜的國外解包大佬已經放出大致信息,所以結合現(xiàn)在的使用經驗,預測性質的給出3.2版本不同定位的角色與配裝搭配。
1,解包信息的介紹與我個人的理解
當然,首先說一下解包的大致信息是什么,因為可能不少小伙伴還沒聽說過這個消息。
突擊兵:裝備突擊步槍時,提供額外3個彈匣的彈藥量補給。
支援兵:主武器為沖鋒槍時,主副武器切換速度更快。
工程兵:蹲下或趴下時,機槍的精確度更高(因為翻譯問題無從得知包不包括后坐力的降低)
偵察兵:使用狙擊步槍時,槍口晃動降低,屏息時間更長。

具體的量和形式都還沒出來,但如果都以中量為標準的話,那不同兵種被動的強度應該是:
突擊兵>支援兵>偵察兵≈工程兵
說說我個人的理解:
①突擊兵:
? 突擊兵的這個被動讓不少突擊步槍在突擊兵手里會有質變發(fā)生,其中增幅最為巨大的就是M5A3,AM40。
要知道M5A3本身的擊殺方向上槍械屬性不弱甚至偏強,但彈藥和射速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給M5A3很大的限制。而此次的彈藥增多雖沒有解決全部問題,但極大緩解了M5A3幾乎突擊步槍里最弱續(xù)航上的問題。而AM40高射速下的彈藥問題,因為其快速的上彈和往往處在激烈交戰(zhàn)的環(huán)境中更加凸顯,只不過目前不清楚是包括備彈都加3個還是怎么辦,也不清楚彈鼓是不是也加3個變數還不少。
除此之外,雖然沒那么緊缺,但AC42 AK24 M416這些中距離槍支,因為定位也都是子彈大戶,所以這個被動可以說是高度實用了,如果實裝也將徹底改變了突擊兵的用槍格局。
②支援兵:
一般切槍的時間是自動武器TTK的 2-3倍(比如G57是0.6s),差不多0.5-1s的樣子。我個人猜測是減半,來到一個TTK左右的時間。如果是這樣的話,結合常見的沖鋒槍除了PP29都有較頻繁的換彈和貼臉的作戰(zhàn)環(huán)境,收起一把冠絕非霰彈武器的PBX,再快速拿出一個吊打絕大多數自動步槍的G57(AM40不算),可以說是非常實用了,除此之外也能切實的幫助到繞后時人比子彈多的情況
③工程兵與偵察兵:
后面那兩個因為數值不清晰,不好具體評價,工程兵的如果數值不夸張的話可以說不是很實用。偵查兵的如果數值給的不低,那么應該便是除了麥凱外玩狙玩家的首選,畢竟也沒什么太多選擇的余地。只不過雖然這兩個兵種被動給的不強,但是頂不住配件給的強啊,反載具,維修,小隊復活點等等,都是一個好的團隊必不可少的東西。
二、3.2版本下兩種定位的角色配裝組合
(這個部分有不少之前從未涉及的新東西,但是結構上我也覺得有一些問題)
醫(yī)療兵定位
第一個介紹位置,我覺得首先應該給積極拉人扔煙掩護團隊推進的醫(yī)療兵們:

法爾克
角色選擇上,只推薦法爾克,因為半血和滿血差距挺大的,而且自身的持續(xù)作戰(zhàn)能力上法爾克因為可以自奶往往也明顯強于其它角色。
另外呢,給醫(yī)療兵定位的小可愛們,設計了兩套配裝思路:

這一套是多面手,用起來較為便捷,能遠能近,大部分時候都能無腦選擇的萬金油。
主武器放棄沖鋒槍的原因是因為SFAR對于醫(yī)療兵實在太好用了,可以默認煙霧榴彈,而不額外增加開鏡時間,需要煙霧彈時能比投擲更快速更精準也更遠地釋放(平地上,25m內都是最上面的線,第二條線是50m精確線),但要注意的是大概5m內煙霧榴彈引信還沒解除會彈,所以距離非常近還是建議投擲煙霧手雷。如果要快速鋪煙別忘了,煙霧榴彈+煙霧手雷的二連。
煙霧榴彈除了救人,還可以精確屏蔽敵人的火力點,這個是對團隊幫助非常大的。
兩種煙霧遠近互補,加上彈藥箱無限量供應,隊友還加血加彈藥都有。另外sfar重彈優(yōu)秀的中近距離能力以及標準彈不錯的近距離能力,剛好覆蓋了醫(yī)療兵日常的作戰(zhàn)距離。
美中不足的是吃不到3.2版本的支援兵被動,還有就是大規(guī)?;鸩r幾乎不可能短時間內搭建一個能支撐己方整個隊伍前進的突擊環(huán)境。

這一套是為己方整個團隊搭建突擊環(huán)境,或是奪回目標點,能大面積的制造煙霧,在大規(guī)?;鸩r有不錯的收效。出現(xiàn)的場景一般是128人突破,和64人突破的加時賽以及從一個區(qū)域到下一個區(qū)域時等情況。
選擇PBX45,一個是煙霧會讓交戰(zhàn)距離拉近。一個是沖點時,點內本來就容易近距離交戰(zhàn)。而PBX45 30M內綜合強度是高于絕大多數槍的,包括所有的霰彈槍(只要霰彈槍2槍沒帶走的距離穩(wěn)穩(wěn)的PBX45強)。AM40雖然可以超越PBX45,但也是建立在手強能爆頭的情況,但大部分醫(yī)療兵們平常很多時間都在救人,所以一把穩(wěn)定表現(xiàn)更加出色的槍肯定是首選呀。最后,就是PBX還能吃到支援兵被動了,PBX一般2-3個人就要換彈,切手槍是頻繁的選擇,所以這個被動也是未來的加分項。
但說完優(yōu)點有一些缺陷也應提及,新增了大規(guī)模火并下的創(chuàng)造機會的能力,也犧牲了源源不斷的煙霧救人能力以及精確封鎖火力點的能力。煙霧發(fā)射器過寬的覆蓋,一面是快速鋪滿的便利,另一面又是處于敵人側翼的我方突破手的火力障礙。另外呢,PBX45的續(xù)航能力并不好,一旦打完近戰(zhàn)彈,切換到標準擴容便會火力強度明顯下降,10m內比SFAR標準彈要強不少,10-30m就弱一點了,近戰(zhàn)彈30m內基本都比SFAR標準彈強。

所以綜合來看,我建議大部分時候都可以第一套,在突破中,跨區(qū)域的時候,加時賽的時候換成第二套。當然人是活的。比如,如果加時賽你又需要對火力點進行精確封鎖,也可以PBX換SFAR,三煙組合,專注為團隊打造完美的突擊環(huán)境。理解為主,就不一一展開陳述了。
最后補充一個醫(yī)療兵們常用的煙霧發(fā)射器的標尺:

三點,三十米內直擊。
二線40m,三線50m,最后短線是60m。

看標尺上的數字,如25 75.如果你要打那個距離就記住這個位置然后移到哪個位置,但即使這樣也會有個5m以內的偏差,我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留的以防止敵人輕松跑出煙,實際中這個偏差和瞄準方式基本讓發(fā)射器很難遠距離精確封鎖火力點,好在較大范圍和高度還是能保證敵人啞火的,但是惱火的還有處于敵人側翼的己方突擊手們也看不到敵人了,只不過這個是寬度的鍋了。
突破手
因為這一塊實際牽涉的內容非常多再一排列組合就多到沒法列了,所以這里只做概念說明和角色打分以及配裝推薦解釋。
突破手是一個比較泛的概念,在我的理解里一般是分為兩種:一種是正面突破,也許戰(zhàn)術上會小繞,但還是在敵人主體防線附近。另一種是側翼突破,運動中保持和敵人主體的距離,到達后方時,占住某個掩體切斷敵人后續(xù)支援,或是直接從敵人主體的側后方出擊利用敵人的安全感慣性大量收割(俗稱撈薯)。
對團隊來說,這兩種突破手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個人擊殺量來說,其實說到底還是手和地圖熟悉程度居功至偉,兩種方式其實都能產生大量擊殺(當然也能產生大量被殺),畢竟來到前線的難度,和繞一大圈出現(xiàn)在一個敵人才可能出現(xiàn)的地方的難度完全不一個檔次,白跑的時間成本和遭遇大量敵人被打趴下的多次失敗可不止影響計分板也可能影響心態(tài)。
說回突破手的角色與配裝,
角色選擇:


突破手的優(yōu)秀角色選擇一般是這六個,他們的優(yōu)勢總的來說就是自身能力在正面突破和側翼突破中帶來了較大的優(yōu)勢。
3.2版本且考慮團隊收益的情況下,這幾個角色我個人的打分如下:
日舞,正面突破:★★★?? 側翼突破:★★★☆,有完美高點時★★★★★
推土機,正面突破:★★★☆? 狹窄區(qū)域:★★★★★ ? 側翼突破:★☆
快要被打出大姨媽啦[cube_開心],正面突破:★★★★★?? 側翼突破:★★★★
只因哥,正面突破:★★★★?? 側翼突破:★★★
智秀,正面突破:★★★☆?? 側翼突破:★★★☆
法爾克,正面突破:★★★★☆?? 側翼突破:★★☆
當然這都是綜合打分,實際情況特殊處理是很正常的,我們不應因為推土機綜合分低,就在狹窄的艙道戰(zhàn)時不考慮他,就如同我們不會因為100m內霰彈槍綜合火力得分低,所以覺得擱淺船道里的霰彈槍垃圾一樣。自然的,也不意味著日舞的手雷一下炸不飛三個或者更多。
日舞:正面突破時,雖然自帶手雷的確非常強,但相對其它角色少了個被動。這個被動正面毫無用處,但在有穩(wěn)定高點時候,直接讓日舞能從幾乎任何角度突入,執(zhí)行力無限接近想象力,加上自帶手雷可以處理繞后時擋路的火力點,所以毫無疑問的日舞有穩(wěn)定高點時的繞后能力極強的,從移動距離遠機動速度快的滑翔衣,到落地后能快速掃除前進路上小型架點的手雷,堪稱完美,所以這個繞后的五星應該事當之無愧。
推土機:繞后突破中,幾乎只有爆炸物減傷稍有作用。因為側翼繞后,敵人攻擊角度多,后撤空間大,不依賴掩體而依賴盾牌是很不靠譜的。而在正面突破中,若是低矮的掩體較少,保護不了腳也就存不住機動性,也不是很好突然蹲下施展防爆盾秒變12m或是AM40的魔法(無掩體釋放這種魔法,一般只對萌新們有效,慎用),亦或是敵人能輕松繞到側翼的情況下都會讓推土機的強大明顯受限。但若是在狹窄的地方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敵人撤退空間受限不說,往往這種空間到處都是低矮掩體遮住較保住了推土機的機動,同時往往很難找到推土機側面的射擊窗口,這個時候來個4 5個人都不好使,即使是C5都起碼要兩顆才能送走推土機,而且還要扔到你身后,這種情況下推土機的強大才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但同時又因為角色到達前線需要時間的原因,這種強大要完全表現(xiàn)出來,不少時候需要一定的戰(zhàn)場經驗和時機預判。
快要被打出大姨媽啦:麥凱依托機動性的強大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無論正面?zhèn)纫?,開鏡時更快的移速幾乎總是能穩(wěn)定的獲取與非麥凱角色對槍的優(yōu)勢。而鉤抓槍則更逆天了,正面突擊中,既能上高點殲敵,也能翻越障礙突襲。一手兔子跳,在正面突擊中可以快速穿越危險地帶,也能側翼趕路時,有時能幾下跳出比鉤爪飛的還遠的距離,快速到達目標。戰(zhàn)地是典型的腳在哪里決定手怎么打的游戲,同樣的手在不一樣的位置打出的效果天差地別,根本不是練習可以彌補的,所以這也決定鉤抓槍的強度也就自然不可能只是一般般的那種強了。而即使位置都清楚以后,同樣的位置,要拼手了,麥凱也有開鏡移速加快天生優(yōu)勢,所以3.2的麥凱削弱也是情理之中吧,只不過還是希望能改成其它角色開鏡移速加快T0T。
兔子跳:在快要到達鉤鎖終點時,松開鍵盤其它按鍵,連續(xù)點擊空格,會按照脫鉤時的速度,慣性般的再飛出很長一段距離,每次落地減速一點。這個要多練習,何時脫鉤,什么角度出鉤飛得遠等等??紤]到到達鉤鎖終點的過程是加速過程,一般鉤的越遠,兔子跳也更遠。如果鉤鎖終點前方高于終點,則過程中應該多按W飛高一些,要不兔子跳第一下就會被吃掉(是被大腦斧次掉的喲(^U^)ノ~)。其他情況,都應該按s盡量貼近地面,這樣脫鉤后的兔子跳就能飛更遠?;P也能這樣,但基本只有個1-3下跳有性價比。
只因哥:只因哥的被動可以說是非常強了,而且一點都不偏,無論正面突破時的持續(xù)作戰(zhàn),還是側翼突襲中的續(xù)航周旋,都非常實用。而與其它大多角色不同的是,只因哥的主動技能空爆槍除了在正面交鋒中非常有效,在側襲中也能起到作用。側襲中如果你選擇的目標是有效的,那么往往路上會有零散的敵人,而一旦你未能第一時間殲滅發(fā)現(xiàn)你的敵人,他們便會尋找掩體,一來二去,很容易就被發(fā)現(xiàn),或者路被封鎖,往往這個側襲肯定失敗,而空爆槍在面對躲起來可能伺機偷襲你的敵人和封鎖你這個方向的火力點時,是有非常有效的。當你擊殺敵人還能回血,有時搭配煙霧彈就能一舉在其它角色毫無辦法的情況下找出生路。而其缺陷也很明顯,作為突擊兵它沒有任何機動性質的增益,沒有如鉤鎖般直接的,3.2中也沒有如智秀般自帶信標那樣間接的。所以相對于麥凱 日舞這些角色,在選擇位置上能選的地方會少一些,能選的機會也會少一些。
智秀:當前版本中,麥凱的小女友其實表現(xiàn)平平,既無強大的直接作戰(zhàn)能力也沒有優(yōu)秀的機動能力。但是下個版本中她的地位預計會出現(xiàn)大幅提升,首先信標變成了偵查兵的專屬且自帶的配件,相比于大多其它兵種的角色,智秀顯然將在正面和側襲中有著更好把握機會的能力,以及更少的跑路成本,而且這個是對于4個人的。另外,智秀仍然能攜帶C5,配合透視炸煙,這個相對其它角色也是獨特的能力,也算是直接作戰(zhàn)能力比較弱的智秀能稍稍彌補短板的選項(雖然不多)。即使你不喜歡C5,探測球變?yōu)榱藗刹閷俚呐浼@個配件能在幫助團隊清場,或者自己側翼繞后入場提供獨特且有效的幫助。概括性的來說,雖然她的下個版本仍然沒有直接的作戰(zhàn)能力提升,但其多種獨特的能力足以讓其成為值得被經常選出的角色。
法爾克:可能不少人看見過Pro們在視頻中大殺特殺的情況,而其中不少都會有法爾克的出場。這其中拉人滿血,幫隊友補充狀態(tài)的能力顯然不是核心,只能算是錦上添花。最核心的其實就是能給自己加血,作為一名突擊手,往往會選擇自己所在戰(zhàn)斗距離中有優(yōu)勢的槍支,同時往往還會有著比大多數玩家要強的射擊技能和身法。但所有的這一切也不可能保證,在每次對槍和被偷襲后,自己是相對較好的狀態(tài)。而反復的拉扯中醫(yī)療用品能最大化放大這些操作和槍械的優(yōu)勢。而治療針見效快,但是數量有效且施打經常被打斷。治療箱,可無限使用但見效慢,而且重新放置CD長,機動作戰(zhàn)很容易斷檔??墒轻t(yī)療槍幾乎無限數量,且見效較快,還隨身攜帶,毫無疑問實戰(zhàn)中醫(yī)療槍是三種中綜合性能最強的了,這其實就是吸引部分Pro們的點。而在下版本中,雖然突擊兵自帶醫(yī)療針,讓法爾克相對他們幾乎就是多了一個配件的情況改變了,但是下版本也只有支援兵能打彈藥箱了。這就意味著一些受彈藥限制的強力武器比如PBX45,在法爾克這表現(xiàn)將有較大的提升。同時既然選擇了彈藥箱,還可以選擇手榴彈,2042中的手榴彈至今仍保留著大威力的特點,而彈藥箱一下兩顆,還能持續(xù)補充,讓醫(yī)療兵也能有猛火力,對正面突擊有很大幫助。相對于其它五個角色的獨特優(yōu)勢了吧。當然有時也可以選擇部署更多煙霧彈,掩護自身或者團隊的推進,救起更多一起作戰(zhàn)的同伴,調劑下突擊手的刺激體驗,溫暖一下那些小萌新們的心(*?▽?*)。
再來說說配裝:
配裝上,分為常見的正面突擊和側翼突擊的兩種情況來介紹:
(但實際情況是復雜多變的,各位理解路線與裝備選擇的關系為主,我自己想這里的分類都著實就糾結了好一會兒,沒法簡潔的完美覆蓋全部情況,以及分類時舍棄考慮沒有更新的老圖)
一、正面突擊中,目標地點往往掩體和障礙物較多,如萬花筒的A1 A2。這種主要交戰(zhàn)常在0-30m以內,部分情況或者靠近目標點時也會有30-50m的打擊需求,50-75m可能有但可以規(guī)避,如突擊急先鋒C2內部以及外圍時。
二、從相對空曠的區(qū)域向敵人主力的側后方突入,這個狀態(tài)下往往敵人出現(xiàn)在30-75m內。而突入后選擇就地架點攔截敵人增援(0-75m),或者單人從后方直突敵方主力(0-30m),比較典型的情況如從急先鋒C1與C2之間穿插過去,選擇繞到后方架住往點里支援的人,或是直接從敵后方沖進去。
(因為不同角色和不同武器的排列組合非常多就不放圖搞重復的光污染了)
3.2版本,第一種情況下,交戰(zhàn)距離較近的正面突破
(正面突破中也有架點的打法,但統(tǒng)一放側翼的情況里說)
突擊兵的角色:
優(yōu)先推薦的主武器:M5A3、AM40或者PP29
備選:LCMG、NVK-S22、12m
先說前兩把槍,選擇的關鍵點在于兩個:第一個是自身能否駕馭AM40的后座,如果這一條否了就基本只能M5A3了。第二個是作戰(zhàn)的區(qū)域里,敵人出現(xiàn)在50-75m的情況,如果確實困擾到你,同時主要戰(zhàn)斗區(qū)域又確實是30m內,那么即使能選AM40也優(yōu)先考慮M5A3,因為即使后坐力可以克服,M5A3相對的精確度高帶來的優(yōu)勢在這個距離也是舉足輕重的(之所以沒考慮火力要素是因為AM40的重彈,也能有效打擊這個距離,但要切換彈藥又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缺陷),只不過當AM40能和M5A3比中近距離和中距離的時候就已經贏麻了,因為AM40本來已經擁有全槍械中最強的近距離綜合能力,所以各位可以多去練習一下AM40的壓槍定位。
而PP29本身續(xù)航優(yōu)秀,火力良好,若是局部突破,出現(xiàn)大量側身更是PP29天堂,在3.2版本中雖然吃不到突擊兵福利但PP29預計依然強勢,近距離能力強于M5A3,弱于AM40。

3.2版本推薦配裝:醫(yī)療針(自帶)+C5,如果沒有顯著載具威脅或者玩不慣C5那就插個板板吧,至于闊劍地雷看吧。副武器既然是近距離首推M93R或者G57,前者極致近戰(zhàn),后者綜合能力,主武器前兩把槍都有中距離能力,而且容易有換彈空檔,所以基本不考慮MP28和M44;但PP29可以看你理解選擇MP28補充中距離或者M44當狙打。投擲武器優(yōu)先推薦煙霧彈,若是室內飛刀也玩得溜則可以考慮,閃光彈大幅增強的話也可以考慮。
非突擊兵的突擊手們:
如果是法爾克,我推薦PP29或者PBX45,對槍壓力大果斷上PBX45,對槍壓力不大或者希望有效射程稍遠一些也可以考慮上PP29同時解放配件的選擇,副武器除了近戰(zhàn)極強的M93R和G57,也可以選擇MP28補充中距離能力,野牛這種不容易換彈空檔的甚至可以上M44多一把狙擊槍,而且3.2版本中法爾克切換武器的速度更快。
3.2版本中法爾克常見的選擇比如插個板板與C5都沒了,選擇范圍縮小了些。但針對PBX45和PP29的思路仍然是不同的。
當選擇PBX45時,我?guī)缀踔煌扑]彈藥箱+手雷的組合,因為這樣既保證了火力強勁的PBX45不容易近戰(zhàn)彈斷供降檔使用標準彈,而且一下兩顆的2042特有核子手雷也能給敵人帶來一點法爾克震撼。當然如果經常因為有效射程的疲軟導致遠處敵人限制你的行動,你也可以考慮換煙霧彈封鎖視線。
當選擇PP29時,因為主武器的續(xù)航優(yōu)秀,所以配件上是選擇相對自由,既可以選擇掩護團隊推進的煙霧發(fā)射器,也可以選擇闊劍地雷防止繞后,當然你也可以繼續(xù)彈藥箱搭配手雷狂轟濫炸,或是搭配煙霧彈下場救人。
如果是智秀,因為啥加成也吃不著,所以根據實際情況從12M NVK-S22 AM40 PBX45 PP29 M5A3這些槍里挑就好了。室內多10m左右的交戰(zhàn)就霰彈槍,30m內為主就PBX PP29和AM40,50m內AM40 M5A3,選擇很多。但投擲武器沒有疑問肯定是煙霧手雷。3.2版本的配件就不好選了,C5炸煙完全可行,也可以探測球填補主動技能空檔,幫助隊友清掃區(qū)域。事實上,偵察兵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比如戰(zhàn)術無線地面?zhèn)鞲衅?,飛鏢槍啥的因為實際效果難以預測這里暫不作評價。
霰彈槍和PBX45推薦MP28,如果完全沒中距離那就M93R和G57。
AM40和M5A3前面說過了不贅述。
3.2版本,第二種情況下,交戰(zhàn)距離多變的側翼突破
突擊兵角色:
推薦主武器:AK24、AC42、SFAR-GL、LCMG、PP29。
備選主武器:BSV-M(法爾克)、M5A3與AM40(空曠地區(qū)較少時備選)
這里可能關注的人多我多說一些。
AK24,其30m開外強大的對槍能力,在前半段相對空曠的前進路上很難碰到能占到AK便宜的槍。如急先鋒的B D兩區(qū)域一側的空曠地,航天發(fā)射中心A區(qū)域的兩側空地,貨物倉單集裝箱上和攻方左側等等,新圖和翻新圖DICE都制作了這樣的區(qū)域。
AK在前半段優(yōu)勢盡顯,但很快就會稍顯尷尬,到達敵人后方,直突敵人主力,AK自身火力不足彈容也不足,往往效果不佳,除非你能短時間內找個掩體保持距離分批次收割(可這種情況并不多)。又或者選擇架點,雖然敵人來的慢但自身安全相對保障,這種情況下AK的續(xù)航雖然和差不沾邊,但也和SFAR LCMG那種差得遠。而且AK中近距離擊殺效率偏低。這就出現(xiàn)了安全距離打法,建立在熟悉地圖的前提下,既可以固定點如在急先鋒C區(qū)域中部河流旁的高臺,守方在C2被包圍或是攻方正奪回外圍的情況。也可以萬花筒守方,選擇A1附近的反斜坡等等利用地形拉開距離保證AK是優(yōu)勢距離而且你還有掩體的戰(zhàn)斗。撈的效率大部分時候是不如PP29沖進去一殺一片的,但往往擊殺比很高,經常能殺40-60甚至更多但只有個位數死亡,也是團隊對某個占領點形成壓倒性優(yōu)勢前非常需要的幫助。
上面這一些,其實還可以依托AK的下掛霰彈槍來改善,其本身還是最強霰彈槍,能顯著改善AK30m內的頹勢,讓AK在室內能繼續(xù)暴打絕大部分槍支,所以我個人高度推薦,但要注意穿甲彈和霰彈交互有BUG,如果在使用穿甲榴彈時嗝屁,會把下掛霰彈子彈卡成3發(fā)彈藥。
AC42,說AC42是繞不開BUG的,這個后面會細說。如果你是熟練使用BUG的玩家,那么你根本就沒必要考慮AK24了,因為AC42不僅沒有AK24 10-30m內的短板而且火力更猛。是一把上手門檻非常高,能近能遠的武器。這里三言兩語講不清,后面AC-42部分詳說。如果你是用AC42非常熟練那么不嫌廢手的話就直接選它就是了。
SFAR-GL,是繞側后前半段的中距離對槍稍顯疲軟但仍強于PP29的武器,中近距離對槍良好,在后續(xù)架點中的表現(xiàn)比較優(yōu)秀。常見的點位有C2后方的大型排風扇機組,廢棄之地A區(qū)域守方南側靠近敵人一側的反斜等不少地方我叫不出名字只知道去。射擊零散來送的誰都會,但是SFAR的榴彈運用是拉開差距的一個地方,對于好位置但是被敵人架住的,可以煙霧彈封鎖視線撈兩波再走。對于人較多可以多個方向出敵的可以燃燒彈短暫封鎖一部,敵人被打殘血了跑到掩體后的別忘了榴彈補槍。還有一個地方是彈藥,如果敵人零散不多距離稍遠,可以換20發(fā)彈容,節(jié)約彈鼓彈藥同時上彈靈活空檔短,近距離架點或者你選擇不架點直接突擊敵人主力都可以換標準彈,其它大多數正常情況就使用彈鼓便是。另外,記得盡量別打完最后一顆子彈上彈。
LCMG,相對SFAR有著更好的空曠作戰(zhàn)實力,但繞后成功后,近距離作戰(zhàn)時要注意移動姿態(tài)避免因為跑步白給。架點單純的火力上強于SFAR,但是不好選擇消音器,同時下掛榴彈要切換而且選擇少。續(xù)航能力完美自然不用多說,但是機動性的不足需要多多訓練克服。直接抄后路也是可以的,因為彈容大而且精確度高。但具體的后面詳說。
PP29,繞后的路上盡量減少與中距離交戰(zhàn)次數。同時這把槍架點只能架近處的,比如擱淺C區(qū)域船尾的箱子群,這里我用PP29經常連續(xù)10 20殺那些復活去支援的。但總的來說這樣純近距離的架點地方不多,一般還是選擇突擊敵方主力,這個過程不要戰(zhàn)術沖刺,多聽腳步多看地圖,殺完一批如果敵人還是很多就可以走,讓他們來追,利用掩體和地形分割殲滅,,若還是有幾個人則在掩體附近身法周旋,使用醫(yī)療物品等等,最后如果你能完成這一步,而且敵人還很多你就回去配合隊友打掃戰(zhàn)場。如果已經沒什么敵人了,你可以看下隊友的位置判斷敵人復活的位置然后火速前往,把他們再殺一輪,一般點就下來了,但是能一次性完成這一趟的情況很少,所以冷靜耐心是少不了的。
副武器,一般AK24和AC42還有SFAR都是考慮G57和M93R。LCMG和PP29可以考慮M44,PP29還可以考慮MP28。
配件上,防彈板是對側襲路上的對槍有很大幫助的,C5現(xiàn)在扔的不遠,看你個人,但如果你架點的話不建議C5了。除此之外,架點應該還可以考慮地雷?,F(xiàn)在自帶醫(yī)療針,其實已經舒服不少了。
投擲武器,基本只推薦煙霧彈,尤其是PP29更甚。但如果是日舞和推土機也可以飛刀試試看。
非突擊兵角色:
智秀:
若是在去貼近目標放信標的情況,AK24 AC42是不錯的選擇,放置信標后,就可以根據情況考慮霰彈槍沖鋒槍之類的了,如果是架點那么SFAR和LCMG是不錯的選擇。
副武器上,霰彈和沖鋒槍有遠射需求可以考慮搭配MP28。其余不再贅述。
配件上,無C5需求,可以考慮探測雷,或者新更新的配件。
投擲武器:煙霧彈。
法爾克:
主武器,除了上面的五把全都能用,還可以加上一個PBX45。有彈藥箱真的不一樣。
副武器,和之前的邏輯差不多,差中距離補MP28,反之G57和M93R。
配件,架點可以選擇地雷,缺子彈或者帶手雷優(yōu)先彈藥箱,側襲一般不考慮煙霧發(fā)射器容易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投擲武器,和正面突擊不一樣的是,側襲的法爾克因為機動性差容易被架死所以煙霧彈的權重會高一些,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手雷煙霧各有優(yōu)勢。
三、四把武器的詳細分析

①概述:
強大的火力、續(xù)航、精準三位一體,是目前LCMG極為強勢的關鍵。
而隨著新激光的出現(xiàn),相對有些短板的左右后坐力方面也被緩解。如此一來,在只有機動性為固定短板的情況下,LCMG的強勢就是難免的了。
而實戰(zhàn)中,中距離交戰(zhàn)和架點,LCMG有著極為強大的能力,但到遭遇時對槍時又會有一些特有的缺陷,比如抬槍慢,開鏡移動慢,而缺陷其實靠操作可以很多程度緩解。這把性能卓越,缺點可部分克服的武器,是完全有資格和PP29一起位于最強武器行列的。
(有不同槍械對比需求可以翻至第一部分)
近戰(zhàn)彈40米內火力時效:4.442
近戰(zhàn)彈75米內火力時效:4.078
近戰(zhàn)彈槍口抬高速度:6.469
近戰(zhàn)彈槍口橫晃烈度:3.375
近戰(zhàn)彈精準度指數:14.2534
標準彈40米內火力時效:4.416
標準彈75米內火力時效:4.252
標準彈槍口抬高速度:6.613
標準彈槍口橫晃烈度:3.450
標準彈精準度指數:14.8602
五維數據補充說明:不同彈種精準屬性相同,精準度指數不同的原因是因為兩種彈種的射速不同。近戰(zhàn)彈相對標準彈減少10%后坐力,但是近戰(zhàn)彈射速也快一些。
②具體數據

1,火力與彈容:
火力:
(短管下,這槍基本只有消音才考慮下)
近戰(zhàn)彈0-20mTTK:0.2412s;
近戰(zhàn)彈20-50mTTK:0.3216s;
近戰(zhàn)彈50-100mTTK:0.4020s;
標準彈0-30mTTK:0.2613s;
標準彈30-100mTTK:0.3484s;
標準彈100m外TTK:0.4355s;
LCMG的兩種彈藥在各自領域內,有著高于沖鋒槍和突擊步槍平均水平的火力,其近戰(zhàn)彈在沖鋒槍中與PP29在50m內大體一致,而且LCMG實際稍強一些。標準彈在中距離的綜合火力水平更是幾乎難逢敵手,而且同時射程相較于傳統(tǒng)的AK24 阿凡希斯這種中距離強勢武器還多了25m有效射程。但考慮到其逆天的精準度,即使如此強的火力也很有可能反倒是有效射程的瓶頸。
其重型彈藥50m內致死確實不錯,但50m開外的TTK不盡如人意,加上75發(fā)的彈容一般不推薦。除非你想腳架打百米外。
彈容:
標準彈擴容和近戰(zhàn)彈都為200發(fā)彈容,但近戰(zhàn)彈多200發(fā)備彈。
上彈方面,這里可能是數據問題,也可能DICE就這么安排的。就是不同彈種的基礎上彈時間不一樣了,而平時一般是以基礎時間相同,DICE一般是通過加系數來控制換彈時間的。
標準彈:
計算完系數的時間后,戰(zhàn)術換彈:7s,空倉換彈:8.4s
近戰(zhàn)彈:
計算完系數的時間后,戰(zhàn)術換彈:5.3s,空倉換彈:6.1s
考慮到實戰(zhàn)中確實覺得標準彈明顯墨跡了很多,數據是正確的的可能性是比較高的??赡苁菍藴蕪椀南拗瓢?。
標準彈用來打中距離時其實子彈不夠的現(xiàn)象是會出現(xiàn)的,但只要注意收集彈藥包就完全不是問題。而近戰(zhàn)彈的作戰(zhàn)距離本來就容易撿到彈藥包,而且備彈量巨大,根本不用擔心彈藥。
2,后座與精準:
后坐力:

LCMG的后坐力是比一般武器平均水平偏大的,而且因為后座循環(huán)的問題,加上之前的BUG,LCMG的壓槍比已經偏大的面板還要困難一些,但BUG目前通過統(tǒng)一縮小后座的方式緩解了,所以LCMG的實力其實相對來說又會上一個檔次。上一個垂直后坐力好控的阿凡希斯已經涼透了,墳頭草都長高完枯死了,而LCMG好壓以后很可能也會步入后塵,各位且玩且珍惜。
精準度:


這應該是全游戲自動武器中最強的精準了沒有之一,即使高絕大多數非機槍武器一大截的AK24(10.271),還被LCMG(14.860)高了更大的一截,即使同類槍中如阿凡希斯(8.052)、PKP(9.671)也難望其項背。這讓其近戰(zhàn)彈完全能在50-100m6槍段都能輕松殺敵。是LCMG如此強力的基石。
③槍械配件:

LCMG的槍頭一般只選短槍管。
瞄準鏡上,近戰(zhàn)彈推薦配融合;標準打中距離推薦XDR,如果覺得倍率要放大一些,就戰(zhàn)錘便是了,戰(zhàn)錘雖然有一倍鏡但是其視野不佳,只適合應急,和另外兩個沒得比。除此之外四倍幽靈在后坐力更新后也是不錯的選擇。
下掛方面,新激光減少左右后坐力能有效提升LCMG 30m開外的表現(xiàn),而且LCMG因為開鏡移動慢,所以較近的距離,一般是先移動中腰射再等差不多的血量開鏡收走的,這樣對槍傷血更少,而新激光能增加移動時的腰射準度,也算是一定程度的增加了近戰(zhàn)的實力。當然,激光也有缺陷,開啟時大概槍口有個5m左右的光線,在墻角陰人時記得關掉。
下掛霰彈是老朋友了,針對抬槍慢的強心針,15m內不歪槍直接就是一槍一個,這樣你抬槍慢的秘密就沒人能告訴別人啦。
煙霧榴彈,空曠地帶遭遇架槍的反制方式,或是緊急情況下救助小隊隊友的臨時選擇等等。更多用法根據實際情況和你的想象力來。
如果你第一次看系列文章,底下這幅圖要牢記喲(^U^)ノ~

如果不喜歡其中一個,可換穿甲榴彈或爆破榴彈。
或者你不喜歡激光,也可以使用BCG握把,如果很多近距離交戰(zhàn)也可以選用LWG握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握把只影響精準上下限,并不會影響單發(fā)擴散速度,所以上限降低,也一定要到達那個極限值才會有效。比如初始精準0°,精準極限1.0°降低到0.9°,單發(fā)擴散是0.045°增加,那么前20發(fā)沒有任何區(qū)別(除了初始精準的區(qū)別前幾發(fā)較大,初始精準對后續(xù)的影響往往可忽略)要第21發(fā)才有區(qū)別,而只有精準頭會影響這個單發(fā)擴散,這就是為何精準頭很多大佬都會選擇的原因。
而回到LCMG上,比如裝了LWG,移動時是要掃射40發(fā)子彈才會有區(qū)別的,所以一般不推薦LCMG裝握把,如果實在不喜歡激光,你也可以考慮就干脆啥也不裝,因為這樣可以降低10%跑射抬槍所需的時間,對于LCMG也很實用。
彈藥,雖然兩種彈藥40m內火力時效差不多,但實際情況中如果你是50m內的交戰(zhàn)我還是推薦近戰(zhàn)子彈,因為近戰(zhàn)子彈換彈更快,續(xù)航能力也更好。
另外是看數據才能看得出的,即其實之所以兩者火力時效相同,是20-30m標準彈少一槍帶來的巨大權重抵消了0-20m 30-50m的大部分優(yōu)勢,所以是要20-30m的巨大優(yōu)勢,還是要0-20m 30-50m分攤優(yōu)勢,也是兩種子彈的抉擇點所在,這個就看你個人了,數學上的量是基本一致的,就要看你個人對實戰(zhàn)的理解了。
當然如果是中距離,或是兩種距離都有敵人頻繁出現(xiàn)就肯定是標準擴容了,另外懶人也適合,畢竟可以不用切換彈藥嘛。
標準彈擴容還是建議G57 M93R這些手槍的。如果主玩近戰(zhàn)彈,可以考慮M44。
④雜談:
總的評價上,現(xiàn)在LCMG應該可以算輪椅了,中距離相對于阿凡希斯,是火力換精確度,這在60射速換這么多精確度中距離肯定是血賺,30m內只要4槍肯定也是完爆阿凡希斯的。架點神槍,尤其是只考慮開火不考慮榴彈的話。我個人用這把武器,完整一盤下來基本都是50殺起步,強烈推薦各位爽爽。
前面已經聊及了眾多LCMG的優(yōu)點,但事實上,即使它的缺點部分可克服影響卻依然比較大。以AK24為例,盡管中距離里它精確度和火力都領先AK24一些,但實際上,因為開鏡移速太慢像靶子一樣,而標準彈只比AK多了40射速,以及抬槍速度比AK24慢一截(這個可能在中距離影響不是很大),所以對槍AK24并不完全占優(yōu)勢。對付所有武器的情況下,近距離交戰(zhàn)時這一點更明顯,但是可以通過只普通沖刺而且聽腳步提前抬槍加上先腰射后開鏡收尾的方式大幅緩解。
但即使如此規(guī)避,遭遇戰(zhàn)中還是拼抬槍的情況仍然大量存在,導致LCMG使用者要么損血過多不利于持續(xù)作戰(zhàn)要么直接嗝屁從頭再來,所以LCMG除了操作上要到位,意識上也要到位,即更多的選擇中距離這種抬槍沒那么重要的情況作戰(zhàn),以及在架點的掩體里保障自己進一步對槍的安全,發(fā)揮火力與精確度的優(yōu)勢。當然如果是沒人注意你的敵方側翼,和PP29一樣LCMG一樣是好手,甚至更好。
但其實對待LCMG的機動性劣勢,和AK24的10-30m內劣勢的這種情況,不用過分在意,知道弱勢了就好,一到實戰(zhàn)中馬上放下,不要太當回事,在實戰(zhàn)順其自然,專注當下,盡你所能,體驗游戲就足夠棒啦。
最后其實有個歪門招數,就是近距離的時候直接換M93R或者G57,這個方式AK24也能使用。它倆抬槍都快,但各有優(yōu)劣,G57火力弱一些彈容高(TTK 0.3233s)五個差不多是極限;M93R相當于一把沖鋒槍了(TTK 0.267s,火力差距21%),只是彈容一般帶走三個是極限,G57可以腰射高機動,M93R要開鏡。

開頭首先要道個歉,之前反復提及過AM40擁有沖鋒槍級別的機動性,但那是AM40吃沖鋒槍爆頭倍率時候的BUG數據,很快被DICE修改了,最新查出來的情況是AM40吃突擊步槍爆頭同時是突擊步槍的抬槍數據。再次向因為我自身知曉數據更新滯后,導致了對AM40有錯誤認知的小伙伴們致歉。但開鏡速度上目前AM40還是和沖鋒槍一致的。
簡單來說,當前版本的AM40的跑射抬槍是突擊步槍的數據,開鏡速度是沖鋒槍的。
①概述:
寫這篇文章后半段時,剛好AM40莫名其妙來了波大增強。作為后坐力最逆天的武器,直接等比例減少后座真的對AM40幫助太大了。要學習這把門檻很高,但綜合實力極強的近距離武器現(xiàn)在就真的是最好的時機了。
考慮偶爾會爆頭的情況,AM40除了傳統(tǒng)近距離武器們有的近戰(zhàn)優(yōu)勢,AM40還有著中距離打擊能力,標準彈已經足夠打30-50m了,而如果切換重彈更是能有效強化50-75m的能力,同時改善30-50m段。
標準彈:
40米內火力時效:4.421
75米內火力時效:3.961
槍口抬高速度:7.038
槍口橫晃烈度:5.100
精準度指數:5.779
重型彈:
40米內火力時效:4.440
75米內火力時效:4.098
槍口抬高速度:7.360
槍口橫晃烈度:5.333
精準度指數:5.957
②具體數據:
1,火力與彈容:

火力:
AM40的火力數據看起來只能算強,基本相當于野牛,但其吃2.15倍爆頭的特性,讓其完全可以和PBX45比肩,或者更直白一點說,其實玩熟了以后是比PBX45要稍強一些的,因為AM40上限更高,而且射程更遠。
近距離作戰(zhàn),肯定是建議標準彈的,之所以重彈反超,是因為30-40m那一截少一槍導致的。但近身作戰(zhàn)和室內作戰(zhàn)里敵人普遍就是在30m內,30-40m強一大截的作用遠不如0-30m全距離強一截。這也是理論只能指導實踐,但真理一定來自實踐的具體體現(xiàn)。不要死板。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若是將PBX45和AM40的火力比較尺度拉到50m時,它倆的50m火力時效都為4.211,這說明火力安排上DICE一開始就有參考,再考慮到AM40標準彈高度類似PBX45標準彈的TTK曲線只是射速多了50,以及同時期沖鋒槍爆頭的削弱,估計AM40就是按PBX45的雙倍爆頭高上限版設計的,只不過削弱了精準度和后坐力。
彈容:
標準彈彈鼓:(彈容大33.3%)
戰(zhàn)術換彈:2.163s?? 空倉換彈:2.750s
彈容:40發(fā)(膛內一發(fā)),總彈量:123發(fā)
標準彈彈匣:(換彈速度快37.5%)
戰(zhàn)術換彈:1.573s?? 空倉換彈:2.000s
彈容:30發(fā)(膛內一發(fā)),總彈量:124發(fā)
標準彈間難分伯仲,一般的策略是優(yōu)先彈匣,打擊零散的敵人靠近目標,可頻繁換彈保持彈量狀態(tài)。在敵人密集處切換彈鼓,此時彈鼓彈藥就能續(xù)航較久。具體以實戰(zhàn)為準。
重彈擴容彈匣:(彈容大50%)
戰(zhàn)術換彈:2.163s?? 空倉換彈:2.750s
彈容:30發(fā)(膛內一發(fā)),總彈量:124發(fā)
重彈彈匣:(換彈速度快37.5%)
彈容:20發(fā)(膛內一發(fā)),總彈量:126發(fā)
重型彈的備彈我推薦使用重彈擴容彈匣,一般是30米開外尤其50米開外敵人比較多時考慮更換。
2,后座與精準:
后座:

當前版本中,后坐力的影響小了很多,但左右后座的影響依然較大。但即使如此,AM40吃的版本紅利也足夠多了,因為AM40的垂直后坐力是最大的一線。針對目前的情況,思路非常清晰,左右后坐力調整能力不強的上左右口,控槍強的精準口。
精準:


獨一檔的單發(fā)擴散,一般來說自動武器最高是0.06,但射速超快的AM40是0.07,限制給的非常明確。精準極限也是非常糟的狀態(tài),若是控槍到位,選擇精準口,能有效提升AM40的實力。
3,槍械機動性專欄:
所謂槍械機動性,即裝備不同槍械時人物的機動性屬性,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跑射抬槍和開鏡速度。這個對于交戰(zhàn)的勝算往往是決定性的,比如不一樣的抬槍速度,很多時候可以拉開兩槍及以上的差距,比如沖鋒槍沖刺抬槍為0.1秒,突擊步槍為0.167s,而0.067s幾乎正好是大多數自動武器多射出一發(fā)子彈的時間(略微少一點點),加上開的第一槍不需要等射速,就是兩槍。而機槍是0.267s,多出沖鋒槍0.167s,而PBX45帶走一個滿血敵人的時間只要0.2120s,等等。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也是多次提及的原因。
我們這里先說跑射抬槍:
我們都知道跑步狀態(tài)分為兩種:沖刺和戰(zhàn)術沖刺,其中沖刺速度稍慢為6.67m/s,戰(zhàn)術沖刺為7.5m/s,戰(zhàn)術沖刺除了速度更快,還會額外給予滑鏟距離,對滑鏟的兔子跳有較大的距離增益,也許你已經對戰(zhàn)術沖刺躍躍欲試。但當反應在抬槍上時,相信你很快就會冷靜下來。
這些數據是不包括門戶的,但考慮到DICE的門戶武器很多動作都直接套的本體槍,可能這個和本體一樣吧。
手槍:
沖刺:0.1s?? 戰(zhàn)術沖刺:0.6s
PF51是一個意外,一開始DICE可能覺得PF51設計的太強,所以戰(zhàn)術沖刺抬槍是0.7s,后來一刀砍廢后也沒改成0.6s。
沖鋒槍:
沖刺:0.1s?? 戰(zhàn)術沖刺:0.55s
注意,AM40是突擊步槍的抬槍,但開鏡移速是沖鋒槍的。
突擊步槍、射手步槍、霰彈槍、狙擊槍、弩、杠桿步槍:
沖刺:0.167s?? 戰(zhàn)術沖刺:0.6s
Vcar是0.55s戰(zhàn)術沖刺抬槍。NTW-50沖刺抬槍0.8s。弩的沖刺抬槍是0.55s。
機槍:
沖刺:0.267s?? 戰(zhàn)術沖刺:0.7s
阿凡希斯戰(zhàn)術沖刺抬槍為0.9s,只能說典中典了。
不難看出戰(zhàn)術沖刺后抬槍能開火的時間往往是普通沖刺的數倍之久,在人多的地方只用普通沖刺甚至聽到腳步提前抬槍,基本上遭遇戰(zhàn)就能無傷處理自動沖刺的萌新寶寶們了。最后一定要關閉自動沖刺,別忘了,要不一個抬槍的時間都夠PBX45和AM40殺你3次了,可你卻一槍都開不出,那能不顯得菜么。
另外,握把的增加10%跑射抬槍,和激光手電筒增加5%跑射抬槍,都只針對戰(zhàn)術沖刺,不包括沖刺。
然后我們說說開鏡移速:
這個東西分為非麥凱和麥凱,而且門戶槍有一些很奇怪的數據,另外所有數據是我一個個手工測試出來的,所以可能會有±0.5m/s以內的差距。
首先說非麥凱:
使用手槍時開鏡移速為3m/s
沖鋒槍和AM40為2.5m/s
本體的突擊步槍與射手步槍2m/s
門戶突擊步槍1.5m/s(我不理解,但我大受震撼)
狙擊步槍1.33m/s
機槍1.25m/s
麥凱:
手槍,沖鋒槍,突擊步槍,霰彈槍,射手步槍,M240b(是的你沒看錯,但這武器精確度太糟糕了)為4m/s
門戶步槍與XM8是3m/s
機槍與狙擊槍為2.5m/s
③武器配件:

槍口,當前后坐力驟減,加上本身精準度對AM40提升較大,所以選擇了這樣的配法。但如果你確實覺得左右很困擾你,那么也可以左右口。包裹消音,一個是因為定位在近距離,另外多段關鍵傷害會被6KU卡。
瞄準鏡,一倍鏡二選一沒看你跟槍是不是到位,不到位就用K8輔助。二倍鏡是我隨便放的,AM40最多就打個75m內了,一倍鏡完全夠用了,所以看你個人喜好。
下掛,LWG和激光兩個難分高低,要根據個人需求。比如如果你有左右后坐力減少的需求的話,就直接新激光不用多想。如果,你不想要有時候還分點心給激光,看情況關掉打開,而且控槍沒問題,就LWG就是了。
彈藥,在之前介紹過,這里不贅述了。
④雜談:
AM40是一把近距離極為強力,且具有一定中距離打擊能力的武器,同時有著較快的上彈速度和出色開鏡移速,這些優(yōu)勢讓其成為了極其適合纏斗的武器。如此多的優(yōu)點,可是后坐力的代價卻在減少,如今唯一的硬骨頭只剩精準度一條。即使硬要雞蛋里挑骨頭再來一條,也就是AM40的續(xù)航在這種射速和作戰(zhàn)距離下確實只能說一般,可是突擊兵即將增加一個被動,強化突擊步槍的備彈,可以說是好事基本都讓AM40多多少少的碰著了。
如此好的情況其實開始練習使用AM40的上佳時刻,學習門檻依然降低,且下一輪增強已距離不遠。喜歡高上限萬金油的突擊兵們,千萬別錯過啦!

①概述:
AC42是本游戲上限最高的武器沒有之一,無論遠近都非常出色,但其表現(xiàn)不穩(wěn)定,上手門檻很高,而且有一些廢手。
有一個操作可以突破AC42的連發(fā)間隔開火,讓其射速大幅增加,其操作手感類似按住往下拖至原點,熟練掌握節(jié)奏后即可提前開槍打出全自動的感覺,不知道這是不是和后坐力的那個原點有關。具體文字是不可能講清楚的,各位要去看riy的一部視頻。
熟練掌握后的AC42,近距離有著沖鋒槍的火力兼具G57一槍頭就是三發(fā)帶走的能力,中距離有著超過機槍的火力同時有著步槍的機動性。說是超模這是廢話,但我依然不建議使用AC42,一個是本身使用BUG就不太好,另一個是這個BUG無論是練習還是實戰(zhàn)都非常傷手,而且門檻奇高即使你好不容易理解了也要連續(xù)訓練幾天才能成型,但目前有關理解的視頻網絡上都非常稀少,這也是之前下調排名的原因。
但是,認識一下,偶爾耍耍調劑一下,也是我自己在做的事,所以斟酌再三我還是決定出一篇,但BUG的練習各位自行翻找RIY的視頻,以及其它資料。
我個人是一個練習過BUG,同時偶爾實戰(zhàn)的狀態(tài),甚至槍都沒紅,所以主觀部分僅供參考,數據部分倒是可靠。
五維數據(熟練工800發(fā)/s為例展示一下上限,會BUG的大部分人也普遍打不出這個效果)
40米內火力時效:5.122
75米內火力時效:4.933
槍口抬高速度:3.414
槍口橫晃烈度:1.814
精準度指數:8.451
考慮到不容易穩(wěn)定800,而且不少人耍不出這個射速,所以正常的火力肯定明顯低于根據極限的純數學計算。但精確度和后坐力的表現(xiàn)肯定也會因此高很多,尤其是實戰(zhàn)中很多時候只有2-3個連發(fā)單打一個人,完全可以不卡BUG(510射速),此時的精確度表現(xiàn)很優(yōu)秀,精確度數值上和AK24非常接近(為10.690,AK為10.271)。
②具體數據:

TTK計算圖的基礎射速也是800發(fā)/s
其中,
0-30m,28傷害白嫖6KU,4槍,TTK為0.2253s(接近PBX45的TTK 0.212s)
30-75m,22傷害白嫖6KU,5槍,TTK為0.3003s(SFAR重彈致死射程的TTK)
75-150m,18傷害不推薦6KU,6槍,TTK為0.3755s
當然不用過分追求數據上的好看,因為手打不出來也是空白。
標準擴容戰(zhàn)術換彈時間:2.96s,空倉換彈時間:3.14s,差距很小,打空不打空不用過分在意都可以
標準彈匣換彈時間:2.66s,空倉換彈時間2.83s
重型彈不推薦,亞消音速也不是很推薦,但考慮到沒別的選擇,最后一個備彈可以選擇亞消音。
亞消音的衰減是0-30m,30-50m,50-150m。重型彈,0-30m,30-100m,100-150m。



因為是三連發(fā)模式,這些值都要額外縮小20%。
沒什么好說的,都沒啥缺點可言。
對于選擇這把槍的人來說這些東西不用操心。
③武器配件:

先說下掛,BCG握把是綜合考量下的結果,AC42的姿態(tài)對于大多數人的使用習慣,應該是靜止與移動都有的,因為中距離時,不移動額外獲得0.15°的初始精確度加成在打靶的時候是完全能吃的,而近距離對槍移動是不能少的東西。同時左右后坐力確實不算大,但確實也能選新激光,幫助連發(fā)間的控槍,同時抵消精準口的減益。
燃燒彈封路遮擋視野等等作用,煙霧彈就更不用我介紹了,數遍之交啦。根據自身喜好選便是了。
槍口上,冠軍是因為可以讓BUG容易卡一些。而當下后坐力減小讓我覺得可以優(yōu)先精準口,讓彈道進一步收束。6KU是因為其75m內可以白嫖(亞音速彈50m內)
瞄準鏡,各位按需自取就好,因為中距離能選用的鏡太多了。
彈藥已經說過,不再贅述了喲。
④雜談:
這個槍上限是展示出來了,但我沒有詳細的聊過門檻和代價,首先AC42的三連跟槍不算上一邊跟槍一邊壓出BUG都有一些難度了,加上還要操作BUG難度更是不低。BUG本身的練習量要求就是很大的,練出來之前的實戰(zhàn)可能有一些奇怪。練出來之后,實戰(zhàn)中是說句實話真的廢手,不是費手,而且切換成別的槍會有一些不適應,但這個相對于前者可能還好吧。過了段時間沒玩,不用想肯定是要練回來的。是一把相當有挑戰(zhàn)性的武器吧,但其實即使如大多數人一樣用了一段時間就不用了,其本身挑戰(zhàn)的過程也能算一種收獲吧,如果你明白我的意思的話。

①概述:
BSV-M是少數擁有多模式的武器(另一把是MK4),只是其其它模式比MK4的其它模式性價比更加低罷了。BSV-M的重彈作為實力擔當,遠近都有著強大的實力,但射手步槍通用的擴散差也被繼承,這就讓BSV-M相對于其它突擊步槍有著獨特的火力優(yōu)勢和精確劣勢。
毫無疑問的,中距離時,短連射應該是其主要的操作手法,而且距離較近精確度沒那么重要時BSV-M的火力優(yōu)勢會體現(xiàn)的更純粹,但考慮其彈匣容量和續(xù)航還有較遠射程和自帶消音,一般在中距離是更優(yōu)秀的選擇。
自動模式重彈的五維數據:
40米內火力時效:4.780
75米內火力時效:5.099
槍口抬高速度:4.839
槍口橫晃烈度:0.880
精準度指數:5.764
不難看出除了精準度特別弱以外,其它的都是比較出色的。
②具體數據:

先說兩款大威力彈,亞音速彈是50m內三槍,重彈是75m內三槍,有效射程內TTK為0.2615s
射速為460(自動模式下)
兩款近戰(zhàn)彈的射速是900發(fā)/min
近戰(zhàn)子彈:
0-30m 21傷害 5槍 TTK為0.267s
30-50m 18傷害 6槍? TTK為0.333s
50-100m?? 15傷害 7槍? TTK為0.400s
亞音速近戰(zhàn)彈:
0-30m 21傷害 5槍 TTK為0.267s
30-40m 18傷害 6槍? TTK為0.333s
40-75m?? 15傷害 7槍? TTK為0.400s
說句實話我不推薦攜帶任何近戰(zhàn)子彈,稍低一點的TTK,射程還更短,而且彈容考慮威力和射速其實是不如大威力的彈容的,但沒辦法基礎大威力彈匣表現(xiàn)更差,所以可以考慮重彈,亞音速重彈,和近戰(zhàn)子彈的彈藥組合,在近距離作戰(zhàn)中為重型彈剩下彈藥,如果你沒打彈藥箱的話(我極其不推薦不帶彈藥箱玩BSV-M,但3.2版本很多時候不可避免)。



五槍就會到達精確度上限,可以說首發(fā)精準對于BSV-M特別重要,如果目標較遠你又一開始馬槍了,有可能十幾發(fā)子彈都帶不走對面。短連射節(jié)奏和定位準是這把槍提升的關鍵點,當然近距離潑水就是了0.85精準極限本身很優(yōu)秀,46m時即使擴散極限也能對露出全身沒有掩體的目標有50%命中率。
后坐力本身只有垂直稍大一點,但現(xiàn)在版本基本不用考慮了。左右是非常優(yōu)秀的屬性。
③武器配件:

短槍管重彈下也有775m/s的彈速,所以基本上短槍管就是唯一選擇了。
瞄準鏡看各位自己就好。
BCG是因為BSV-M這把槍也是靜止與移動都有的情況,如果你是進攻狀態(tài),可以換成LWG。要室內作戰(zhàn)可以考慮舊激光,這把槍不要考慮新激光和M5A3一個理由。當然舊激光可以考慮換成腳架,換亞音速,做一個有戰(zhàn)術的人。友情提示其實75m外亞音速比重彈還好一些因為TTK相同,亞音速可以去掉曳光彈減弱受擊提示。
彈藥說過啦喲~
④雜談:
一把基礎屬性即強力又有較大缺陷的武器,輸出效果很大程度上受手法的影響,如果和其他自動武器一樣一按到底,那肯定慘不忍睹,但如果短連射節(jié)奏好,定位跟槍也強,拿著槍就純純爽槍了。
這把槍的既可以進攻也可以架點,都可以,在有彈藥箱的情況下找個好地方架點打起來就會比較爽死的比較少。打進攻主要是移動對槍影響首發(fā)精準,增加變成拖沓對槍的可能,甚至對不贏,但總的來說定位不歪也沒有太大問題。
這把槍一般來說適合彈藥箱或者小天使綁定的,不建議單用,其續(xù)航能力相當糟糕。
四、這段時間各種相關事情的雜談:
寫這里的時候其實本來有不少東西,但是馬上就要去長輩家拜年了,又不好再繼續(xù)更了,所以干脆這部分少寫一些,還是提前發(fā)出來給大家當個農歷新年禮物,兔飛猛進(^U^)ノ~
首先,選了群里小伙伴的兩個問題:
①如何成為PRO哥
這里不準備很常規(guī)的說,比如槍要練熟,配好配件,點位要牢記,要多玩這些等等,意義不大的東西。
其實上面這些是建立在內心狀態(tài)上的,心態(tài)急躁,急于求成,直接就會降低練槍和實戰(zhàn)的收獲,而且讓自己玩的很不舒服。所以這個東西,一個是要認真打游戲,專注對待游戲,發(fā)現(xiàn)自己在想那些煩心事了,放下回到游戲上就好。若是現(xiàn)實里的事讓你積累了大量情緒,其實你去面對一下那些情緒背后的想做看一下,其實你會發(fā)現(xiàn)你自己的想法沒那么過分不可接受,而接納后它們也就消失了。
心的層面上能量流通了,繞后的思路就清晰,定位跟槍自然的更準了。除此之外,運動能提升反應速度,進一步改善全方面的游戲表現(xiàn)。
但可能你也意識到了,把上面的名詞換一下就可以是生活或工作或學習了,是的的確是如此的。感興趣的話,可以讀兩本書入門,正念此刻一枝花,當下的力量。生活中也可以學習一下冥想,有個UP有教學@李冉在冥想 。我覺得可能幾篇文章的內容加一起,都不抵能讓大家去試試冥想的一句話。而運動就太多方式了,各位自行選擇就好,我自己就跑跑步打打羽毛球沒什么特殊的。
②常見繞后架點點位
這東西要一張張圖貼,但馬上我這里要去長輩家了,沒時間搞了,下次一定!
③聊聊NVK手槍
然后NVK的手槍一直沒說,是因為它的強力也是靠AC42那樣的BUG,而且比AC42更容易用出來,所以沒和AC42一樣排名下調。有意思的是它倆現(xiàn)在都加強了。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BUG太強,常規(guī)太弱,然后整體加強一波,但是BUG保留下來,屬實是魔幻的有點給我整不會了。
④簡單說說K30為什么弱到我都不想講
因為造型帥氣,很多人經常讓我說一下K30。因為時間緊,我也不找最新版本的被削弱的數據了,我找了之前被削沒那么多次但已經廢了的K30。0-30m常規(guī)沖鋒槍強勢距離TTK小于PP29,0-20m甚至小于LCMG近戰(zhàn)彈,說直白些就是火力不強,只算還行,比不過同行。精確度指數為3.187,30m開外擴散極限時命中率就低于50%了。別的那些自然就不重要了。
⑤12m和NVK-S22的排名問題
簡單來說只要你不是繞后一大堆側翼的情況下,一般NVK就要好一些,因為NVKS22上彈可以按T秒打斷開火,打完人直接R就是,發(fā)現(xiàn)有人T回來開火就好。畢竟NVKS22不歪一槍死的距離是8m大于12M的5m不少,而射速差距又不大,12M的空檔又很大,所以NVK綜合能力和上限是要好不少的,12M只能說繞側翼一波流挺爽的,下限挺高的。喜歡霰彈槍還是建議練好NVKS22(尤其是3.2的智秀)。
⑥MP412REX與M1911
兩把都是容錯率低,低火力水平偏高的手槍,尤其是412,30m內的TTK達到沖鋒槍水平僅0.235s。M1911有效射程來到40m,火力和G57 TTK基本相同為0.333s,但更加穩(wěn)定一些而且20m內也能移動腰射,畢竟G57腰射時有擴散的平均來看應該不如M1911的TTK。這兩把槍在面對1 2個敵人時其實能比G57顯得更游刃有余,如果你的左輪比較6,建議試試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