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玦》全員名不見經(jīng)傳,為了博眼球,女演員只能“秀”身材了
作為一名盜墓小說迷,可以說對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情有獨鐘,最近剛看了一下網(wǎng)絡(luò)電影《摸金玦之守護人》。

驚喜來自于女演員
鑒于這是一部小成本作品,幾位主演都屬于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演員,所以并沒有抱有太高的期待。但實話實說,看過之后確實覺著有驚喜,但這份驚喜跟劇情并沒有什么關(guān)系。驚喜來自于三位女演員,準確的說三位女演員的好身材。

影片的前半段,在化妝和服裝上可以說是中規(guī)中矩。幾位女演員的妝容都顯得比較“粗糙”,非常符合那個年代女性不施粉黛的狀態(tài)。

但是在進入墓穴之后,畫風(fēng)就突變了,幾位女演員的服裝也變得“穿越”了起來。由于墓中溫度比較高,所以眾人便輕裝上陣了。狼女丫蛋直接換上了一身原始人的裝扮,估計看過這部電影的小伙伴們,此時跟影片中的幾位男演員是一個狀態(tài)。開始對丫蛋行注目禮了,甚至不舍得把眼睛移開。

另外兩位女演員也不逞多讓,居然是緊身套裝,養(yǎng)眼歸養(yǎng)眼。但考慮到《摸金玦之守護人》的背景是60年代末,這身衣服就顯得有些超前了,所以才說是“穿越”了。顯然這是有意為之的,劇組不是不重視細節(jié),這點從幾位女演員的妝容就可以看出來。但是為了博眼球,只能讓女演員們穿得清涼一點了。

好萊塢大片的套路
說到這里不禁想起了一些好萊塢大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女主角“秀”身材幾乎成了影片的標配。比如說著名的《泰坦尼克號》,當時有人評價,這是國外商業(yè)片的必備元素之一。

萬萬沒想到,如今國內(nèi)的影視作品也紛紛效仿了起來,《余罪》便是如此。演員徐冬冬也是因為好身材,才獲得了更多人的關(guān)注。再往前還有柳巖,在不少的影視劇中,同樣因身材而成為了焦點。至于這種方式是否可取,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個人認為起碼目前來說,在國內(nèi)是有些水土不服的。能夠長期坐穩(wěn)一線明星位子的女藝人中,鮮有是憑借身材上位的,畢竟國情是不同的。

“盜墓味兒”差了點意思
將話題回到影片本身,客觀而言《摸金玦之守護人》的“盜墓味兒”不是很足,在很多細節(jié)上顯得有些敷衍了事。近些年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有很多,但受到肯定的卻極其有限。最早被盜墓迷們認可的是影片《鬼吹燈之尋龍訣》,由陳坤、黃渤、舒淇、楊穎和夏雨領(lǐng)銜主演,累計票房高達16.79億。

除了大制作和好演員的因素以外,影片在細節(jié)的處理上也很有“盜墓味兒”。例如被廣大盜墓迷所熟知的那句口訣:
“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guān),關(guān)門如有八重險,不出陰陽八卦形”
盡管這部分內(nèi)容在影片中占比不是很大,但對于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而已,卻是必不可少的點睛之筆。主角胡八一之所以能夠?qū)掖螐碾U象環(huán)生的古墓中死里逃生,不僅僅是依靠運氣,還因為其有著分金定穴的本領(lǐng)。很遺憾,在《摸金玦之守護人》中的胡八一身上沒有看到這種本領(lǐng),只是身手比較矯健而已。

特效的部分,應(yīng)該說完全在預(yù)期之內(nèi),對于小成本作品而言已經(jīng)相當不錯了。在這方面沒有必要吹毛求疵,很多所謂的大制作也不過如此。原因是大制作把錢都花在了大牌演員身上,相較而言《摸金玦之守護人》能把特效做到這種程度,已經(jīng)算是行業(yè)良心了。

劇本還需“打磨”
不可否認,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在國內(nèi)有著很大的市場潛力,但不代表沒有競爭。同樣也不意味著小成本的作品沒有生存空間,小成本作品在制作經(jīng)費和演員的咖位上的確沒有優(yōu)勢可言,但卻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劇本的“打磨”上。只要故事足夠精彩,在網(wǎng)絡(luò)的時代,一定會有人欣賞的。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