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基礎題及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 | 題型總結(jié)【高中生物必修1】

喵喵 | 5-8 光合作用基礎題型及色素提取分離試驗

1??光合作用過程考點總結(jié)

【考點1】ATP和ADP的移動方向?ATP從類囊體薄膜移動到葉綠體基質(zhì)中使用,ADP從葉綠體基質(zhì)到類囊體薄膜
【考點2】光反應ATP能否用于根部吸收礦質(zhì)元素?不會,各項生命活動的能量都來自呼吸作用
【考點3】外界條件驟然改變,短暫時間內(nèi)C?、C?變化?

習題1
下圖為高等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圖解。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②是氧氣,可參與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
B. 光合作用可分為兩個階段,光反應和暗反應階段
C. 三碳化合物在[H]、ATP和酶的作用下,被還原形成(CH?O)
D. ④是ATP,在葉綠體基質(zhì)中生成,可用于植物體的各項生理活動【類囊體薄膜】
習題2
下圖為大豆葉片光合作用暗反應階段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CO?的固定實質(zhì)上是將ATP中的化學能轉(zhuǎn)化為C?中的化學能【CO?是和C?一起形成C?;C?的還原才是把ATP中的化學能轉(zhuǎn)換為有機物中穩(wěn)定的化學能】
B. CO?可直接被[H]還原,再經(jīng)過一系列的變化形成糖類【CO?先變成C?】
C. 被還原的C?在有關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
D. 光反應需要光,但不需要酶,暗反應不需要光,但需要酶【任何一個反應都需要酶;而且長期沒有光,暗反應也因為沒有[H]和ATP導致沒法進行】
習題3
在其他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當植物在進行正常光合作用時突然停止光照,在短時間內(nèi)葉綠中C?和C?化合物含量的變化是( )
A. C?和C?都迅速減少
B. C?和C?都迅速增加
C. C?迅速增加,C?迅速減少?
D. C?迅速減少,C?迅速增加
習題4
如圖表示大棚栽培的植物在環(huán)境因素發(fā)生改變時,葉綠體內(nèi)暗反應中C?和C?含量的變化情況。下列選項中最可能導致這種變化的環(huán)境因素是( )

A. 給植物增施氮肥和鎂肥
B. 大棚栽培的植物通過增施農(nóng)家肥料補充CO??
C. 給植物補充適宜強度的人工光照
D. 夜間適當降低植物的環(huán)境溫度【夜間無光】
2??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
(1)實驗原理
提取原理:綠葉中的色素能夠溶解于無水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
分離原理:不同色素在層析液(苯、丙酮、石油醚)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反之則慢。
(2)步驟
稱取綠葉(新鮮的)
↓
剪碎
↓
研磨:加少許二氧化硅、碳酸鈣和10mL無水乙醇
↓
過濾:將濾液收集到試管中,及時用棉塞將試管口塞嚴

- 色素分離用紙層析法
色素的分離
制備濾紙條
- 將濾紙剪成略小于試管長與直徑的濾紙條
- 將濾紙條的一端剪去兩角
- 在距這一端1cm處用鉛筆畫—條細的橫線
畫濾液細線
- 用毛細吸管吸取少量濾液,沿鉛筆錢均勻地畫出一條細線
- 濾液干后,再i畫─兩次
分離綠葉中的色素
- 將適量的層析液倒入試管中
- 將濾紙條(有濾液細線的一端朝下)輕輕插入層析液中,用棉塞塞緊試管口

【常見問題分析】
- 為什么需要選用新鮮綠色的葉片做實驗材料?
新鮮綠色的葉片中色素含量高,從而使液中色素含量較高,實驗效果明顯。
2. 為什么研磨時要加入少量的碳酸鈣和二氧化硅?
①加入CaCO?,保護色素
②加入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加充分
3. 在制備濾紙時,為什么將濾紙一端的兩個角剪掉?
①剪掉兩角的目的是防止層析液沿濾紙邊緣擴散過快,以保證色素帶分離整齊。
4. 為什么要使用用鉛筆畫線,而不能使用簽字筆、圓珠筆、畫筆呢?
①簽字筆、圓珠筆、畫筆的筆液色素也能溶于乙醇和層析液,污染從綠葉中提取的色素。
5. 為什么濾液細線要畫得直、細、齊,而且待濾液細線干燥后再重復畫一兩次?
①濾液細線要畫得直、細、齊的目的是使分離出的色素帶平整、不重疊。
②濾液細線干燥后再重復畫一兩次,既保證了濾液線的色素量,也防止濾液線過寬。
6. 分析濾紙條上色素帶寬窄不同的原因:
不同種類的色素在綠葉中的含量不同。含量多的色素帶寬;反之,色素帶窄。
7. 分析葉綠體中各色素溶解度大小關系:
胡蘿卜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
8. 濾液綠色過淺的可能原因:
①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來。
②未加CaCO?,色素分子被破壞。
③取材不好,葉片不夠新鮮,不是濃綠色。
④加入無水乙醇過多,提取液濃度太低。
例題5
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正確順序應該是
A. 進行紙層析→制取濾液→在濾紙條上畫線→將實驗材料研磨
B. 制取濾液→進行紙層析→在濾紙條上畫線→制取濾液→再畫線
C. 將實驗材料剪碎、研磨→在濾紙條上畫線→制取濾液→進行紙層析
D. 將實驗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濾液→在濾紙條上畫線→進行紙層析?
例題6
下列關于“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提取色素后,試管不加棉塞會導致濾液顏色變深
B. 若發(fā)現(xiàn)菠菜嚴重缺乏Mg會導致葉綠素的含量降低
C. 菠菜葉中含量最多的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含量最多的色素是葉綠素a;而葉綠素b溶解度最小】
D. 色素帶的寬度反映的是該色素的含量
例題7
在“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收集到的濾液綠色過淺,原因可能是( )
①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未加碳酸鈣,色素分子被破壞?
③分次加入少量無水乙醇提取
④使用放置數(shù)天的菠菜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例題8
下圖是新鮮綠葉的四種光合色素在濾紙上分離的情況,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分離四種色素的方法叫紙層析法
B. 甲乙兩種色素主要分布在葉綠體和液泡當中
C. 水稻在收獲時節(jié),葉片中色素含量是(甲+乙)<(丙+丁)
D. 四種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藍紫光
例題9
在做“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時,甲、乙、丙、丁四位同學使用相關試劑的情況如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們所得的實驗結(jié)果依次應為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③②①④
3??化能合成作用
在自然界中,除了光合作用,還有另外一種制造有機物的方式。少數(shù)種類的細菌,細胞內(nèi)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卻能利用體外環(huán)境中的某些無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來制造有機物。例如,生活在土壤中的硝化細菌,能將土壤中的氨(NH?)氧化成亞硝酸(HNO?),進而將亞硝酸氧化成硝酸(HNO?)。這兩個化學反應中釋放出的化學能,就被硝化細茵用來將CO?和H?O合成糖類。這些糖類就可以供硝化細茵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
- 進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 進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生產(chǎn)者
- 硝化細菌可將氨依次氧化成亞硝酸和硝酸
- 硝化細菌通過化能合成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可用于細胞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