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課程:讀朱光潛的《談美》有感
一、美是什么?
月落烏啼是蕭瑟的晚景,江楓漁火是清冷世界的一點慰籍,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并不以為其景其影有奇美,然而,這一切,落在一個異鄉(xiāng)客的心上,就發(fā)生了奇妙的化學(xué)反應(yīng),幾個字就把平常的日影剪截出奇幻的美感,直擊每一個深幽的靈魂,陷入一種淡淡的憂傷,愁緒啊,就這樣連綿不絕地到來……
何為美?歡太過,痛太深,唯愁而已。
愁是一種自我的感和與蕭瑟。覺出世界之美,然又傷于世界之美,覺出自我之渺小,然又不自量力渾然忘我,融自身于宇宙之中。熱愛于斯,又無望于斯,便引來無窮無盡的愁緒。
朱光潛先生說,美脫離于實用的考量,美超越于知識的限制。就人來說,人的美感的活動全是無所為而為,是不需要他活動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動的;就物來說,在實用的和科學(xué)的世界中,事物都借著和其他事物發(fā)生關(guān)系而得到意義,到了孤立絕緣時就沒有意義,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卻能孤立絕緣,卻能在本身現(xiàn)出價值。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美無所用,卻是事物最有價值的一面,美感無所得,卻是人生經(jīng)驗中最有價值的一面。它讓一切于喧鬧復(fù)歸,回到事物與感受最無礙的本來時。
二、我們?yōu)槭裁匆劽溃?/p>
也許很多人會奇怪,既然美無所用,我們?yōu)槭裁匆劽溃热幻栏袩o所得,我們?yōu)槭裁匆ジ惺苊溃?/p>
在實用主義和精致的利己主義橫行的今天,或許我們談它太過奢侈,真正去談它顯得太過愚蠢,但在由財富堆積的世界里,又有幾人覺出了生命的意義?又有幾人不是游走在壓力崩潰的邊緣?
幸福的生活我們無法感知,豐足的日子我們索然無味,那么――你想過沒有,你的心靈有多久沒有吸吮甘露了?
肥胖的軀殼里住著一顆日漸枯萎的心,叫我們?nèi)绾尾会葆澹豢只牛?/p>
去感受,就是忽略軀殼的存在,真正地與自己在一起;你與美的鏈接,就是你與那一份遺世絕立共存,那些給心靈帶來的沖擊與激蕩,就像一柄利劍,正好刺中你的心正中,又像一股永不枯竭的川流能量,能帶給你源源不斷地活力,使你能瘦骨嶙峋依然屹立。
美是一種獨立于世界,獨存于個人內(nèi)心的感受,感受美就摒棄了所有實用的雜念和想探究的渴望,就純純粹粹把它作為它本身來欣賞,讓它回歸于事物最初的真。
人性本有欲,一旦渴而無所飲,饑而無所食,缺乏就會造成一種饑渴,而真和美的需要未得到適當(dāng)滿足,未始不造成人生中的另一種饑渴——精神上的饑渴。
孩子你不讓他感受美,不促使他從小看見美、發(fā)現(xiàn)美,學(xué)會欣賞美,那他的一生必將陷入豐足的饑渴,在衣食無憂的環(huán)境里備受煎熬。
三、談美是一種藝術(shù)嗎?
我們總認為美是一件虛無縹緲的事,看得見抓不著,談美是藝術(shù)家的事,與我們俗人無關(guān)。
但其實不然,美就是我們的生活。你想想,你面對哪一件事物時,不是會不自覺地用好惡去評價它?只要是你認為好的、美的,不管它本來面目是怎樣,你都愿意去親近它,為它心甘情愿地付出、努力而毫無怨言,但對于你認為壞的、丑的,你會天然地抵觸,就算理智叫你遵從客觀,你也一定做不到,是吧?
生活就是藝術(shù),藝術(shù)就是生活,缺少了藝術(shù)化的生活,人就缺少了內(nèi)在動力,需要不斷打氣才能去做某事,然而,氣的動能對于美的驅(qū)動力來說,實在是太小了,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現(xiàn)在雞湯就不用了,放下所有(包括意識到身體的存在),直接用一顆心與這個世界交流,你會幸福很多。關(guān)于那些種種的人生技巧和方法,就讓它們重新化歸于煙塵,去往它們本該呆著的地方去吧!讓自己成為藝術(shù)化的生活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