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第十八章 明聰

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第十八章?明聰
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上一章中韓非子講了明智的君主知道“臣子正直行事可得利,則盡心事君,臣子正直行事引禍患,則行私干上?!边@一道理,所以“設利害之道以示天下而已矣”。天下之事,皆始于人,人類總歸擺脫不了自己的軀體尤其是大腦來認知這個世界,所以凡事要以人為本,一切從人的需求作為出發(fā)點和突破口。中華文化的核心就是“天、地、人”,明智的君主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韓非子直接說出“明主知之,故設利害之道以示天下而已矣?!币馑际敲髦堑木鞫眠@個道理,所以設立賞罰措施來昭示天下,如此而已。道理就是這么簡單,臣子最喜歡的就是獎賞,臣子最害怕的就是懲罰,君主把這兩樣明確規(guī)則后昭示天下,并嚴格執(zhí)行,天下就太平了。
自然體現了天地的力量(道與德),任何力量都需要形式的體現,沒有形式的體現,怎么能讓人感覺到你的存在。天地間的萬物組成的生態(tài)與生物體系和諧共生,生生不息,這是天地力量的具相體現。社會體系的和諧共生,生生不息,這是律法力量的具相體現。而維持社會體系的正常運轉,就需要律法作為君主力量的公器,讓公器代表君主治理國家,這就是依法治國。律法是君主權威與意志的表現,這就將君主的思想與意志轉化為具體的律法與規(guī)則,臣子守法就是尊君。在中國古代,國家的行政體系就是依法體現君主思想與意志的國家機器。
中央集權制需要統(tǒng)一的律法體系,還要有統(tǒng)一管理的行政體系,這一切都為君主統(tǒng)治國家奠定了基礎。所以韓非子說“夫是以人主雖不口教百官,不目索奸邪,而國已治矣?!币馑际钦f,因此君主雖然不親口教化百官,不親眼搜索奸邪,國家卻已治理好了。韓非子在這里把國家律法與行政體系的作用說得很明白,就是君主的口與目,君主通過國家律法與行政體系來教化百官搜索奸邪。但不管是執(zhí)行國家律法,還是行政體系的組成都是以臣子為主體,不可能脫離臣子獨立存在,所以韓非子用“利害之道”不但管住了這兩個體系中的臣子,還管住了其它臣子。愛利是天性,避害也是天性,抓住了人的天性,就是順應天道,順應天道,天下自然太平。
韓非子非常清楚“以人為本”的重要性,他不單知道人的天性,更知道人的弱點,這就是我們一直所提的人的認知局限性,但如何彌補這種局限性很重要,尤其是君主。韓非子在這里將君主也作為普通人看待,而且是在某些方面不如人的普通人。他說“人主者,非目若離婁乃為明也,非耳若師曠乃為聰也?!币馑际钦f,作為君主,并非眼睛像離婁一樣才算銳利,并非耳朵像師曠一樣才算靈敏。離婁,古之明目者,傳說中的視力特強的人。師曠,生而無目,善彈琴,辨音能力極強。君主眼明不過離婁,聽聰不過師曠。如何讓君主目視全國,口教百官,唯有依靠律法。
【夫是以人主雖不口教百官,不目索奸邪,而國已治矣。人主者,非目若離婁乃為明也,非耳若師曠乃為聰也。】
在公司管理中,尤其是大型企業(yè),員工眾多,作為公司老板不可能親自口教每人,目索過失,必須依靠公司制度與文化來管理,必須依靠公司的組織架構來實現管理。以人為本,何以為本,本乃喜惡,即人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