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音頻跳躍音樂有限公司:紅極一時的他如今去哪兒了?
武漢音頻跳躍音樂有限公司:紅極一時的他如今去哪兒了?
許多人初聞“刀郎”,都以為他是新疆人,但其實,他是土生土長的內(nèi)地人,家鄉(xiāng)是四川省內(nèi)江市。
刀郎原名叫羅林,因父母都是文工團里的職工,他的整個童年時代都是在文工團度過的,要么擺弄各種樂器,要么幫作曲的表哥抄抄曲子。
也是在文工團“玩耍”的日子里,刀郎漸漸迷戀上了音樂,展現(xiàn)出了過人的天賦,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他可以左手彈著旋律,右手不自覺地配上琶音。
表哥發(fā)現(xiàn)了刀郎身上的音樂天賦,就對刀郎的父親說:
“四舅,羅林有天賦,不學可惜了。”
于是,父母省吃儉用花 300塊錢給刀郎買了一架電子琴,從此,刀郎就沉浸在黑白按鍵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有時可以從日出坐到黃昏。
兒時的刀郎,是一個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他活得有些壓抑,唯有在音樂的世界里,才會找到情緒的發(fā)泄口。
刀郎之所以活得如此壓抑,和長他五歲的哥哥有關。
因父母常年在演出,照顧刀郎的重任就交到了哥哥身上,都說“長兄如父”,刀郎的哥哥確實將他照顧的很好,但這種照顧卻摻雜著“打罵”。
用刀郎的話說:
“他很講義氣,但也很耿直,我跟他說話一般不會超過三句,超過三句我就要受傷。”
那是刀郎最孤獨的歲月,父母不在身邊,哥哥又很暴力,他就像一只孤雁,沒有保護傘,沒有玩伴,一個人怯生生地走腳下的路。
到了初中,沉默的刀郎開始和現(xiàn)實對抗,學會惹是生非。
有一次,他竟然惹怒了地痞流氓,為了少受點傷,他只能一路飛奔到家向哥哥求助。
哥哥帶著人將對方打到求饒,刀郎還來不及拍手叫好,哥哥轉(zhuǎn)頭又將他教訓一頓,嘴里念著:
“叫你惹事兒,我讓你知道一下厲害!”
哥哥的拳頭像雨點一樣,噼里啪啦地落在刀郎的身上,雖然很痛,但他咬著牙不發(fā)聲,可心里卻對哥哥開始有了怨恨。
叛逆期的刀郎恨了哥哥十多年,甚至在一次慘烈的爭斗后,還跪在地上祈求老天:“讓哥哥死去吧!”
原本只是小孩子的一種發(fā)泄方式,竟一語成讖。
刀郎 15歲那年,哥哥交了一位女朋友。刀郎從別人口中得知,女孩曾談過其他男朋友,他覺得自己“報復”的機會來了。
那日,在外混了一天的刀郎,回到家后看著沉浸在熱戀中的哥哥,隨口扔出一句“綠帽子”。
下一秒兄弟倆就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母親心疼小的,就罵了哥哥,刀郎滿心歡喜地想:“總算贏了一次。”
盛怒之下的哥哥選擇了離家出走,不曾想這一走就是“永別”,因為離家不到一個星期,哥哥就出車禍去世了。
哥哥走時,沒有帶鑰匙,悲傷過度的母親總是叮囑刀郎:“不要關門,你哥哥沒有帶鑰匙。”
一個永遠回不來的人,一扇永遠關不上的門,成了刀郎心中最深的痛,哪怕 20年后,只要回想起哥哥,他依然覺得胸口發(fā)緊,他說:
“只恨自己為什么沒有好好對他。”
雖然哥哥的離去,只是一場意外,但刀郎卻覺得自己是兇手,多年以后的某個黃昏,他為哥哥寫了一首《流浪的小孩》。
年少中的某年一天瞬間,曾感覺到熟悉,好似恍惚在夢中早已,看見過的情形,感覺你真的好親切,真的好舍不得,這樣的愛牽引著我…
哥哥去世后,刀郎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他的生命蒼白如紙,除了音樂,別無其他。
那段時間,他經(jīng)常偷偷跑去文工團,敲打著各種樂器,也只有在這里,沉默的刀郎才會徹底地釋放自己。
八十年代的時候,港臺音樂開始在內(nèi)地流行,讓刀郎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曲風,也讓他有了更遠大的音樂夢想。
他決定離家出走,去追求自己的音樂世界,臨行前他給父母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
“我走了,去追尋我的音樂夢想了,你們都別找我了。”
那一年,刀郎十六歲,開始了自己的流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