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義主義】氣動一元論(2-1-1-2)——阿那克西美尼的哲學制氈術,氣象萬千之

氣動一元論(Pneumatic Monism),代表人物:阿那克西美尼。
場域論(2):Universal(理性秩序;Fate) vs Global(Cosmos)
本體論(1):Pneuma/Air
認識論(1):自然現(xiàn)象
目的論(2):凝結(jié)(Condensation;felting/制氈術)vs 稀疏(Rarefaction;變成火、光[動力],去實體化),兩種不同的運行模式
氣的譜系:光,火,風,汽,水,土,石頭;光和火是超實體化的,對應施動者;后面的施實體化的,對應受動者;所以在目的論上有兩個方向。
氣要變成實體,并不是直接縮就變成實體,這里的縮沒那么簡單,它要經(jīng)過felting/(哲學的)制氈術。用羊毛制氈:水、攪拌、蒸發(fā)、壓扁、曝曬、風干,所以在制氈的過程中,火風、汽、水等元素都會參與其中,把事物運動的趨勢通過另一種運動把它逼出來,這就使得氣凝結(jié)土、大地,在實體化的過程中,air是基質(zhì),這個基質(zhì)經(jīng)歷了前面所能經(jīng)歷的各種形式,最后這些形式的疊加以及活力的損失/性質(zhì)的沉淀,就產(chǎn)生了大地。
不能簡單把這理解為是個冷卻或者凝縮的過程,而是要把實體化這個過程看成是它的幾種規(guī)定性合并、共同參與進來,而且最活躍的火的狀態(tài)要不停地催動它,也即要實體化一定始終要有種主動施動的力量、本原的最高級的活動的力量,在這里,氣的兩個極端——火與土是被區(qū)分開來的,火是主動的塑造性的力量,而土是被塑造出來的。[彩虹的例子,略]
氣動一元論,用最精萃的那種力量把其他東西給它壓出來。本原/氣=神,本身是創(chuàng)造性的力量,但會被編制起來,成為一種實體,自己把自己束縛住、自己給自己施加條理、規(guī)定性,這種施加規(guī)定性的力量本身是一個極為抽象的、活躍的力量,附加在自己的不那么活躍的一些部分上就產(chǎn)生具體現(xiàn)實。
通過理解哲學的制氈術,就能理解何為實體化與超/去實體化(形而上學中的兩個極端,兩種目的論方向)?;?氣,風=氣^2,汽=氣^3,水=氣^4,理性的規(guī)定性越來越多、越來越交疊,如水和風能打雷,因為它們里面有火;不同規(guī)定性的交疊即實體化,分散開來即超實體化,回到精純的狀態(tài)。
(這個制氈術,一直到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還在用。嚴格意義上來講,后世所有的構(gòu)造哲學,都采用了這種Felting的技法,其精妙之處在于這是一種自我構(gòu)造的機制:凝結(jié),這是理念自己把自己實體化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