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獨生子女與心智、性情的關系
著名的社會教育家、人性導師于丹說:“獨生子女的成長過程是不真實的”。這句話,簡明且一語中的。自從計劃生育以來,家中只能有一個孩子,老一輩的人認為珍貴。所以溺愛寵愛,就常見于這些家庭里。即使程度不大,但也形成一個自我意識的圍城。(對于獨生子女來說)
一個人的時候,就聽的少,看的少。沒有對比,沒有參考。類似于古代皇帝一樣的自我意識空間。為什么古代皇帝里,10個有9個是昏君?就是因為獨自一個的,一個為尊的地位和權力。一個獨尊的空間和氛圍。不像現(xiàn)在歐洲各國的議會,兼聽、討論、對話和互相監(jiān)督制約。減少和避免一個獨權的一言堂格局。因為,如果是惡劣的人享有獨大的權,對其沒有監(jiān)督也沒有制約的話,后果是不堪設想的。這也是許多國家,采用多黨制的原因。請問,古代的皇帝有這樣的氛圍嗎?誰能監(jiān)督皇帝?誰來制衡皇帝?結果,不言自明。
獨生子女和古代皇帝,形成的這個類似獨自尊大的意識空間,就會形成一種頑劣的性情。聽不進去別人的話和批評。對于人來說,人需要許多珍貴的東西。其中之一,就是批評。 批評大部分作用和原因,是為了讓一個人更上進更提高的。 如果,不為了這個目的,誰會批評?批評和謾罵是截然不同性質的事,不可視為一類。那些頑劣性情的人,其實也不想著自己如何上進提高,多數(shù)是傾向墮落和沉淪的。厭惡批評(為上進)也是自然的。不讓別人說,只要我喜歡有什么不可以?成為一個時期年輕人的座右銘。
這個世界,天也大,地也大。所有的行為,都是看上去自由的。但是,因果法、平衡法,都已經(jīng)融化在時間和空間里。因果的果,都要每個人自己去負責的。所以,因是無限自由的,但是果不自由(自己負責)。正善的因,得優(yōu)正的果。惡劣的因,得低劣的果。 這個意識概念,很多人都經(jīng)常忽視。就像人經(jīng)常忽視空氣的存在一樣,去忽視著因果律法。其實空氣,比食物、水更重要。所以,你怎么能忽視因果的重要性呢?你又怎么遵從著“只要我喜歡有什么不可以?”如果,你的目標就是自己的靈魂,死后進入動物、餓鬼、地獄。那么,你也不必在意因果的律法和良心良知了。就如同一個無所畏懼的自殺炸彈恐怖分子一樣,他還怕誰?自己都不在乎,他無疑是無敵的??梢?,一心向墮落的人,那樣的人才是會無所畏懼。
生命的意義和尊嚴,究竟在哪? 尊格,在修行之后才能獲得。 不修行的人生,認為自己不需要修正,那樣的人是低劣且低級的??催@種人的言行心就能證明。對于人,人有五維(身、心、靈、業(yè)、格),這五維修為深厚的人,才能有‘尊’。就像一個爛石頭,放在地上,它沒有尊格。 如果把這個石頭,雕刻成一個關羽的形象。那么,這個石頭就有了尊格。 所以,可見人必須---‘修’,才能‘尊’。
沒有五維的修行,就享“尊”和“權”,易形成墮落、自污、自賤的品性。 玉不琢,不成器,這個話就是比喻人的。人就是一塊野石頭,經(jīng)過雕琢才能成為工藝品,產(chǎn)生價值和高貴的存在意義。
當你還在自我經(jīng)營,自我謀利的時候,說明你的靈魂潛意識還在‘為自己好’。但是,這個‘為自己好’,別太片面化,只有錢是利益,而忽視了身心靈業(yè)格(屬于自己的因果業(yè))這些更真實的自我利益。 在自我經(jīng)營和謀利的過程和方式里,想想是否存在,那些重財而輕德,使用陰邪卑劣不正的手段??得到了物質錢財這樣表面的世間利益,而污損了屬于自己更真實的因果業(yè)的利益?作那種丟西瓜,撿芝麻的熊仔?
古代,說圣賢往往有一個特征。那就是:聞過則喜。圣賢,聽到對自己的批評,頭一個反應是歡喜的。認為我又有機會發(fā)現(xiàn)自身尚存的缺點,有老師能指出,令我完善自己。 此是一個喜事! 相反對于那些惡劣的人呢? 好???!你敢說我? 你看看,別人混蛋,我為什么就不能混蛋?你就是混蛋!你管我呢?滾!離我遠點! 惡劣品性的人,盡玩這個勁。 聞過則喜,是高貴人具有的特征,惡劣卑劣的人,難以明白和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