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唐宋詞十七講》 葉嘉瑩/著——第十講 秦觀
【特點】
一:
詞人之詞,將蘇軾對詞的詩化拉回到詞本身

二:
情景交融,用具體事物比作抽象的感情
“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減字木蘭花》)

三:
從悲哀中開拓出獨特意境。

四:
詞心的本質:纖細幽微
——能感受細微情感,但受不住打擊
例:
畫堂春·落紅鋪徑水平池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 ?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
以此對人生的影響,詞可以分成兩類:
早期:柔婉幽微的感受
后期:政治挫傷之后的寄慨身世之詞

【柔婉幽微】
例:
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 ?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以外在景物寫內心情感,以具體比抽象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寄慨身世】
例1:
千秋歲·水邊沙外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 ? ?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對比蘇軾、黃庭堅——
“自其悲者而觀之,萬物莫不可悲”
例2:
踏莎行·郴州旅舍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 ?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的成就:象征
前三象征,后二結尾:
[象征]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非真實景象。代表理想迷失,出路迷茫,內心破滅。
“桃源望斷無尋處”:聯(lián)想的線索。
“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砌,富有力量,重重疊疊沉重的悲恨。
[寫實]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情感凄厲強烈,寫實真實。
[結尾]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無理之語,至情之辭
例:
《楚辭?天問》中對天地宇宙的一系列問題
“人間從到海,天上莫為河?!保ɡ钌屉[《西溪》)
“何日桑田俱變了,不教伊水向東流?!保ɡ钌屉[《寄遠》)
——生活遭遇極大憂患挫傷苦難的人,對天地之間的不平發(fā)出的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