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詛咒:童年只剩下賺錢的他們,真的開心嗎?
上個月月底,曾經(jīng)的迪士尼小公主Demi因為用藥過量昏迷,被緊急送往醫(yī)院,但幸好被救了回來。

沉默近兩周后,恢復穩(wěn)定狀態(tài)的Demi,首次對于這件事進行了回應。她感謝了家人、朋友、粉絲和醫(yī)生,也表示自己接下來會專注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一定會繼續(xù)戰(zhàn)斗下去。

在Demi的名字前面,有很多閃亮亮的頭銜:迪士尼小公主,演員,音樂人,編輯等等。她在15歲時就曾主演迪士尼電影《搖滾夏令營》,也曾參演《桑尼明星夢》、《公主保護計劃》、《歡樂合唱團》等等。

大多數(shù)中國人最為熟悉的,還是她演唱過的,《冰雪奇緣》的主題曲《Let it go》

而這些成功,似乎理所應當。因為年少成名,起點高,大眾的期望值和要求也極高。似乎于像她一樣的童星而言,保持優(yōu)秀才是正常。

但在這些光鮮亮麗背后,是她與自己的無限掙扎與對抗,厭食,焦慮,自殘,躁郁。這些問題困擾了她多年,甚至被傳出動手打人的負面新聞。

迷失過,低落過,雖然痛苦,可她依然很努力地面對。2010年,Demi住進了精神療養(yǎng)院,尋求治療。后來又開始戒酒,今年,她還曾發(fā)布Ins慶祝自己戒酒六周年,并十分開心地感謝大家的祝福。
一切似乎都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可好景不長,六年的堅持依然沒有換來一個完全恢復健康、學會好好愛自己的Demi。今年六月份時,她用一首《Sober》吐露內(nèi)心的愧疚,她向所有人道歉,她說,她又回到了原點。
“我想要做個好榜樣,可我只是普通人”
“很抱歉,我又回到了原點”

曾經(jīng)Demi站上臺,一首《This is me》吸引了電影中的Joe Jonas,也讓屏幕前的我們激動不已。
她唱:“我就站在日思夜想的舞臺上,將要讓那道光照亮我,就在此刻,找到自我。”光芒四射。

可如今,我們已經(jīng)失去了那個女孩。在耀眼的光芒背后,她早已遍體鱗傷。
悲哀的是,像她這樣,在迪士尼一炮走紅,后來又被各種負面新聞纏身、備受煎熬的人,還有很多。
成名的代價并非每個人都能承受。
Joe Jonas(Jonas Brothers樂隊成員)就曾說,人們希望迪士尼的童星們一舉一動都是完美的,但沒人能做到。Selena Gomez更是不建議大家很早出做童星。
大抵這背后的酸澀,只有他們知道。
而有的人,早早選擇了逃離。
情景喜劇《小查和寇弟的頂級生活》曾經(jīng)非常受歡迎,但是主演Dylan和Cole這對雙胞胎兄弟,在播出三季后就選擇了離開,并且都進入了紐約大學學習。

Cole說,當時作為青少年的自己,要拍戲,學習也只能在家里,很難有機會和同齡人交往,還要面對外界劈頭蓋臉的批評。長此以往,他有了社交恐懼,不知道如何和外界交流。這也就成為了他放棄演戲的重要原因。
那么,那些沒有離開的人又是如何呢?
我們看到憑借電影《天生一對》、《賤女孩》等名利雙收的Lindsay Lohan,成為了煙槍和酗酒狂,多次酒后駕駛,最終被捕入獄,而后形象一再頹靡,不復風光。

我們也看到《歌舞青春》中的陽光大男孩、《重返十七歲》中勸誡孩子要愛惜自己的Zac Efron,被曝出吸食可卡因,陷入與毒癮的抗爭。

我們還看到同樣出演了《歌舞青春》,會拉大提琴的那個男孩Dutch,因為搶劫被捕,在監(jiān)獄中服刑一年。

還有《足球尤物》中,為了足球夢想努力打破性別界限的Amanda,如今也在接受治療。她車道上引起火災,在社交網(wǎng)絡上瘋狂表達對Drake的迷戀之情,而這都是因為,她吸毒瞌嗨了。

有人與疾病抗爭,有人逃離,有人迷失,也有人選擇與過去的自己割裂,不再被束縛。就像我們之前寫過的Miley。
她曾經(jīng)是國民甜心、全民偶像,孩子們喜歡,家長們關注,她只需要乖巧地扮演著迪士尼小童星的角色,就可以獲得無數(shù)喜愛。

使她一炮而紅的,是電視劇《漢娜蒙塔娜》,她演繹了一個小女孩的雙面人生:時而是普通女孩Miley,時而成為大明星Hannah。
后來,迪士尼讓她以劇中角色的身份進行巡演,無數(shù)粉絲為她瘋狂。

但漸漸的,當她以漢娜的身份唱著電視劇集里的歌時,她意識到,自己同樣過著雙重人生。

壓力和質疑,華麗的演藝圈和自己的生活,當時的她根本沒辦法平衡一切。長大后的Miley,不愿意被困在外界對她的定義中,用讓人跌破眼鏡的方式毀掉了人們印象中的“乖乖女”。
2013年的VMA舞臺,她以顛覆性形象出現(xiàn),對過去進行決絕的告別。
臺下大家的表情足以說明一切。

再后來,裸身出演MV,穿各種透視裝和高叉褲,開大尺度趴體等等,人們漸漸習慣。
盡管和公眾的期待背道而馳,但Miley說,她現(xiàn)在很開心。
這些被迪士尼生產(chǎn)線打造出來的童星們,面臨著年少成名的諸多誘惑,面臨外界給他們的期許抑或條框枷鎖,也面臨內(nèi)心難以紓解的壓力折磨,被捧上神壇后的他們,真的好好長大了嗎?
當初快樂自在,閃閃發(fā)亮的這些人,早已嘗遍艱辛。他們中,有的人被父母當成搖錢樹,還未形成健全三觀和正確判斷力,就被早早推入名利場。有的則被粉絲捧上神壇,迷失于名利,失去了自我。
張愛玲曾說,成名要趁早。
但是趁早成名這條路,又有多少人能好好地走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