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學 民事訴訟法【全集】

第一節(jié)民事訴訟法筆記
一、民事糾紛及其形成原因
1、概念
民事糾紛是指民事主體基于一定的原因對民事權利義務狀態(tài)或民事權利歸屬或民事責任的承擔認識不一致所產(chǎn)生的矛盾。
2、形成原因
(1)政治的原因
不同時期以及同一時期不同階段的民事糾紛都與統(tǒng)治階級的意愿密切攸關。民事糾紛是階級社會的必然產(chǎn)物。
(2)經(jīng)濟的原因
出于人的本能生存要求,在向外界獲取相應的資源時,人與人之間難免不發(fā)生意見的相左和利益的沖撞,相左的意見處置不當就產(chǎn)生矛盾,利益沖撞雙方不保持冷靜就產(chǎn)生糾紛。
(3)社會人文的原因
在社會發(fā)展的任何時候和階段,總是有的地方發(fā)達有的地方落后,差別是客觀存在的?!按嬖跊Q定意識”。不同的人們對同樣的事物出現(xiàn)不同的看法在所難免,不同的看法處置不當就產(chǎn)生糾紛。
(4)主體個性差異的原因
民族習俗的差異,文化涵養(yǎng)的差別,法律知識的多寡,品格秉性的不同,加之利益的誘惑刺激和視角的多重性,不同的人們對同一過程往往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
3、特點
(1)糾紛主體的平等性
(2)糾紛內(nèi)容的特定性
(3)民事糾紛的可處分性
(4)民事糾紛的可平息性
二、民事糾紛的非訟救濟
1、民事當事人自行協(xié)商和平解決糾紛
2、各種社會群體組織規(guī)勸平息糾紛
3、有關部門依職權處理糾紛
4、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糾紛
5、仲裁委員會仲裁糾紛(國內(nèi)、涉外,雙方當事人均同意)
三、民事糾紛的訴訟救濟
(一)民事訴訟的概念與特征
1、概念:民事訴訟是指國家為維持社會正常秩序,維護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團體的民事權益,在當事人和全體(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承審法官依法審理和解決民事沖突以及強制執(zhí)行生效法律文書的活動。
2、特征:
(1)民事訴訟是人民法院承審法官的審判活動而不是法院全體法官的活動。
(2)民事訴訟是當事人和全體訴訟參與人的活動。
(3)民事訴訟活動并不是無序的而是有序的,它必須依法進行。
(4)民事訴訟是劃分為若干階段并依序逐一向縱深推進的活動。
(二)民事訴訟的內(nèi)部關系
1、概念:即指人民法院承審法官、當事人以及訴訟參與人在訴訟中的地位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關系。
(三)民事訴訟的外部關系
1、概念:即是指民事訴訟與其他救濟形式之間的關系。
2、民事訴訟與其他救濟形式的共性
(1)本質相同(對當事人民事權益的救濟)
(2)功能相同(定紛止爭維系社會正常秩序)
(3)參與主體大體相同(當事人參加,形式不同程度地均有證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參與)
(4)救濟方式所堅持的原則相同(合情、合理、公平)
3、民事訴訟與其他救濟形式的差異
(1)與當事人自行協(xié)商和解的差異
(2)與社會群體勸說平息糾紛的差異
(3)與單位(部門或社區(qū))處理民事糾紛的差異
(4)與人民調解的差異
(5)與仲裁的區(qū)別
第二節(jié) 民事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學
一、民事訴訟法概述
(一)民事訴訟法的概念
1、民事訴訟法,是指由國家制定的規(guī)范人民法院、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民事訴訟活動與民事執(zhí)行活動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即民事訴訟法是規(guī)范民事訴訟程序的法律。
2、特點
(1)民事訴訟法是規(guī)范人民法院民事審判與執(zhí)行活動的法律。
(2)民事訴訟法是規(guī)范當事人訴訟行為的基本法律。
(3)民事訴訟法是規(guī)范當事人以外的所有訴訟參與人在民事訴訟過程中行為的法律。
3、民事訴訟法有廣義和狹義之說。
廣義:包括民事訴訟程序與執(zhí)行程序兩大部分。
狹義:僅指民事訴訟程序法。
4、民事訴訟法有形式意義和實質意義之分:
形式意義:民事訴訟法典
實質意義:是指規(guī)范受訴法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民事訴訟活動,調整各類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規(guī)則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憲法及其他法律規(guī)范民事訴訟的規(guī)范、司法解釋)
二、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fā)展
(一)外國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fā)展
1、奴隸社會的民事訴訟法
《十二銅表法》
主要特點:
一是訴訟主體資格公開不平等。
二是刑訊逼供盛行。
2、歐洲中世紀的民事訴訟法(刑民不分,無獨立的民訴法典)
特征:
一是司法不獨立,司法隸屬于行政。
二是訴訟程序主要依靠原告進行。
三是宣誓證言、神判和司法決斗盛行。
3、蘇聯(lián)的民事訴訟法
(二)我國民事訴訟法的歷史發(fā)展
三、民事訴訟法的基本性質
1、民事訴訟法是基本法
2、民事訴訟法是部門法
3、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
4、民事訴訟法是強行法
四、我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
1、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2、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
3、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jīng)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順利進行。
五、我國民事訴訟法的效力
(一)民事訴訟法對人的效力
適用主體:1、中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居住在我國領域內(nèi)的外國人、無國籍人以及在我國登記的外國企業(yè)和組織
3、申請在我國進行民事訴訟的外國人、無國籍人以及外國企業(yè)和組織。
(二)對事的效力
(三)對時間的效力
(四)對空間的效力
六、我國民事訴訟法的體系結構
七、民事訴訟法學
(一)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
民事訴訟法學是專門研究民事沖突、民事訴訟法律規(guī)范和對民事審判活動與訴訟活動進行理論探討的科學。
1、民事糾紛
2、民事審判實踐
3、民事訴訟法
4、域外民事訴訟的理論和實踐
(二)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方法
1、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
2、比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