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陳橋驛事件的看法
新視頻發(fā)布之后,一位朋友對我的視頻的陳橋驛部分的內(nèi)容提出了質(zhì)疑,本文是我對他的回應(yīng)。不過他不是來跟我撕的,而是正常討論的,所以我不會公布他的任何信息,就算大家知道他是誰,也不要去沖他。至于為什么我不在他的動態(tài)里直接跟他討論,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有三個粉絲跟我大號是互相拉黑的,在他的動態(tài)里討論很可能被干擾。不過本文與其說是跟這位朋友討論,倒不如說是對視頻進(jìn)行的補充,因為視頻的主要內(nèi)容是宋方舌戰(zhàn),而非陳橋驛事件,說得比較簡單,所以本文將重點討論陳橋驛事件。 首先這位朋友似乎從我的視頻中看出了我有“小卒才是罪魁禍?zhǔn)住钡囊馑?,其實并不是。因為我自從被央水的彈幕區(qū)搞得血壓飆升以后,一直都以最低的智力標(biāo)準(zhǔn)看待那些央水魔怔人。我說這些話,是為了一巴掌打醒他們,讓他們意識到原著里,小卒砍倒廂官,并補了幾刀的行為是妥妥的故意殺人,他已經(jīng)闖大禍了,梁山的處境危險了。原先廂官克扣酒肉,是梁山占理,但小卒殺了廂官之后,就變成朝廷占理了,這點沒得否認(rèn)。至于還有沒有別的辦法,要我說,就是讓小卒把廂官打一頓,結(jié)果也比殺了好得多。 小卒殺廂官,跟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林沖風(fēng)雪山神廟、楊志賣刀、宋江怒殺閻婆惜、武松斗殺西門慶、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這些是一個性質(zhì),雖然讀者心里清楚,他們殺人都是迫于無奈,被殺者才是更加可恨的一方,但至少讀者都能很快意識到,這些好漢已經(jīng)闖了大禍,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不能再正常生活了,除了自首和逃跑,別無選擇。所以當(dāng)好漢們不得不四海為家或者接受法律制裁時,讀者會同情這些好漢的遭遇,憎恨被好漢迫于無奈殺了的魂獐,但不會去指責(zé)那些在好漢殺人后,負(fù)責(zé)抓捕好漢的官員,因為他們都是在秉公執(zhí)法。 而陳橋驛事件,不同于以上案例的地方就在于,小卒如果敢逃跑,連累的將會是梁山的十萬人,如果梁山不處死小卒,奸臣馬上就能抓住機會借題發(fā)揮,置梁山與險境,因此只要梁山十萬人還想堂堂正正地活下去,小卒就不能像魯智深、林沖、宋江那樣逃跑。而其他事件中負(fù)責(zé)秉公執(zhí)法的官員,在本次事件中變成了梁山自己人的高層,這一次是要梁山親手處決這個小卒。雖然這段劇情極具悲劇色彩,但只要是正常的原著讀者,都不會去責(zé)怪宋江殺了小卒,而是怪廂官和奸臣,以及那個黑暗的世道,同時更能看出忠義的珍貴。 理清了邏輯,再來看央水的陳橋驛事件。首先是對比一下原著和央水的區(qū)別。原著里小卒砸了廂官,罵了廂官,比央水里何成潑了李虞侯的反抗更激烈,且原著里廂官罵小卒的字?jǐn)?shù)遠(yuǎn)沒有央水里李虞侯罵何成的多,所以在小卒殺了廂官之前,原著讀者的血壓絕對比央水讀者低很多。至于央水和原著宋江說的話的區(qū)別,如你所說,原著宋江沒說錯也沒做錯,但央水宋江說的話比原著更加公正。原著小卒在死前并沒有說多少話,而央水何成在死前說了一番極具英雄氣概的話,突出的就是他為了顧全大局,慷慨赴死。如果央水只是做了這些改動,那真的可以說是錦上添花了,因為結(jié)合作者寫的那些詩詞,原著這段就是為了通過忠與奸的矛盾,來批判這個黑暗的世道,同時突顯梁山忠義好漢的可貴,央水所做的這些改動,相比原著更能體現(xiàn)這一點。 可惜事與愿違,相比之下,央水觀眾只會沉浸在何成宰了李虞侯之后大快人心的感覺之中,絲毫不會去考慮何成惹了多大的禍,阮小七不讓殺何成是不是意氣用事的問題。何成自殺之后,觀眾只會一個勁地罵宋江,甚至想沖進(jìn)屏幕踹宋江一腳!如果非要讓他們考慮這些,他們不會想別的,只會覺得這是因為宋江這個投降派非要帶領(lǐng)他們做朝廷的鷹犬造成的悲?。∪绻銌査麄兏陕锊涣R這個黑暗的世道,罵奸臣,他們只會說:既然知道世道黑暗,那干嘛還要招安?在梁山好好過日子,最后聯(lián)合方臘一起造反不行嗎? 因為原著里表現(xiàn)出梁山好漢反對招安的傾向的,只有菊花會上武松、李逵、魯智深三人,武松是發(fā)牢騷,李逵是純噴子,魯智深倒是給出了理由,但宋江還是把他們說服了。最后接受招安時,梁山好漢并不是所有人必須接受招安,不想進(jìn)入朝廷的可以離開,結(jié)果梁山的十萬人中只有三五千士兵離開,一百零八個頭領(lǐng)全部接受了招安,說明包括魯智深武松李逵在內(nèi)的所有人,在當(dāng)時都不反對招安了,招安是梁山絕大多數(shù)人共同的選擇,而非宋江一人的選擇,就算要考慮招安對不對的問題,考慮的也是梁山大部分人共同的選擇對不對,而不是宋江一人。 但在央水觀眾的心目中,大部分好漢都是反對招安的,是宋江一意孤行非要招安。因為央水將魯智深、林沖、武松、李逵、三阮這些戲份最多,最受觀眾喜愛的好漢全部塑造成反對招安的代表。原著里晁蓋自己表示過,梁山以忠義為主,彭玘勸降凌振時明確表示晁宋二頭領(lǐng)專等招安,都說明晁蓋是支持招安的??裳胨镪松w沒有表示過支持招安,當(dāng)宋江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發(fā)言時他的表情很是奇怪,雖然宋江勸晁蓋為兄弟們的未來著想時,晁蓋也許聽進(jìn)去了,但他問三阮如果朝廷來招安他們時,三阮都表示不想招安,此時晁蓋可以說是堅定了不招安的信念,在他即將離世時,反問宋江是否有歸順之意,說明他當(dāng)時已經(jīng)成為了反招安派。 央水里盧俊義、吳用、柴進(jìn)不必多說,宋江的迷弟花榮,孫立、徐寧、彭玘、呼延灼這些被宋江以招安為籌碼勸降的將領(lǐng),以及在招安時換上官服之后笑得很開心的楊志、王英、扈三娘、張青、孫二娘都是支持招安的,看似支持招安的好漢的數(shù)量上不比反招安的少。但他們大部分都沒啥戲份,在觀眾心目中的分量自然比不上反招安的代表。并且在武松因不想喝御酒而往外走的時候,孫二娘想勸住武松,結(jié)果魯智深、武松、三阮全都向?qū)O二娘表示不想忠于朝廷!一個支持招安的好漢被五個反對招安的好漢懟得啞口無言的時候,其他支持招安的好漢連屁都沒放一個!所以央水給觀眾的第一印象,就是大部分好漢都反對招安,可宋江一意孤行非要招安。 原著里梁山好漢招安之后,不僅通過破大遼,成為了民族英雄,還通過平三寇,拯救了被三寇,尤其是方臘殘害的百姓,真正實現(xiàn)了輔國安民,去邪歸正,成為了全水滸的道德天花板,干成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雖然征方臘時傷亡慘重,回歸了現(xiàn)實主義,增添了悲劇色彩,但至少讀者心里清楚,打仗死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并且他們面對傷亡,絲毫沒有退縮,阮小二犧牲之后,阮小五和阮小七都來安慰宋江,說他們哥哥為國家大事犧牲也比死在梁山泊埋沒了名目強。更何況,原著在寫梁山兄弟一個個死去的同時,也在寫梁山取得的節(jié)節(jié)勝利,基本上每死一個梁山好漢,就要死兩個方臘陣營的將領(lǐng)。所以讀者不可能因為征方臘時梁山好漢死傷慘重而罵宋江,罵招安。 再看央水,非但刪除了征遼、田虎、王慶的故事(央水是按百二十回本拍的,田虎王慶自然要算進(jìn)來),直接進(jìn)入征方臘,將梁山好漢招安之后的高光時刻刪除了,也讓梁山好漢失去了成為民族英雄的機會,還刪除了原著里梁山賑濟百姓的全部戲份,給人的感覺就是梁山好漢并沒有對國家,對百姓帶來實質(zhì)性的幫助。再結(jié)合前面大部分兄弟反對招安,后面方臘被洗白成足以與梁山媲美的一眾好漢,罵宋江用兄弟們的鮮血染紅自己的官袍,并提出與他合兵一處,并且將方臘的將領(lǐng)刪得只剩下龐萬春、方貌、方天定,這樣一來,征方臘拍出來的效果基本就是梁山好漢一個一個地送死。同時還給方臘陣營加了一位女將龐秋霞,還安排李逵跟她談戀愛,最后不得不在戰(zhàn)場上刀劍相向。此時觀眾心目中,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指向了愚忠的宋江。在這種情況下,央水又安排阮小七不讓殺何成,宋江在何成自殺之后直接撅屁股下跪,阮小七怒視宋江,阮小二和阮小五用肉砸宋江的頭的劇情,不僅起到了惡心觀眾的作用,還讓觀眾進(jìn)一步相信,是宋江一意孤行非要招安,才最終導(dǎo)致了原本紅紅火火的梁山好漢走向了覆滅。 所以綜上,對于陳橋驛事件,央水相比原著,到底是美化宋江還是丑化宋江,結(jié)果是顯而易見的,這壓根就不是什么立場問題。當(dāng)央水的前后劇情都在批宋江愚忠,還出現(xiàn)了用來惡心觀眾的宋江和三阮的那一系列鏡頭的時候,哪怕宋江對何成說的話再有人情味,再客觀公正,也不過是嘴上功夫,根本改變不了此時觀眾只想罵宋江,甚至想沖進(jìn)屏幕踹宋江一腳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