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救援人員信息》表--知識的靈活性締結的奇胎
《待救援人員信息》表--知識的靈活性締結的奇胎;
正文:
題目說的“奇胎”,說的是有益于人的創(chuàng)造,但是,卻是在緊急關頭才迸發(fā)的活力之花。
靈活,有靈性、激情的意思;
讀者想想看,我們都玩手機、用電腦吧?
學會做表,難不難?
技能,如果不是爛熟于心,怎么能駕輕就熟,服務社會?
如果這人不勤奮、思想不開竅,怎么會有靈機蹦出來?
啥是知識的靈活呢?
不是比誰會考試。
從小處看,就像是:
廚師的手腕靈活,炒菜就快又好;
士兵身段靈活,就能攻堅;
大學生頭腦靈活,能夠以年輕人的熱忱帶動社會轉進;
所以,知識的靈活就像燕子抄飛蟲,快、準、狠。
奇,人能出奇;那么奇用在了哪里呢?
我想,誠實地說,是大自然出奇變,人類不得已,才用奇。
大奇大來,小奇小來,無奇不來。
奇來后動,非奇也,先奇而動,真奇也!
那么,是不是只有像觀音菩薩那樣的大士才能用奇呢?
不!普通的人民就在做這樣的事。
上海財經(jīng)大學的李睿同學不就在網(wǎng)絡上建了一個《待救援人員信息》數(shù)據(jù)庫,大家用它救人了嗎?
平時,李睿和普通大學生一樣,上課下課,遠離社會;
可是等到家鄉(xiāng)有事,她和她的同學們第一時間做了這份表格,
二十二小時以后,該表格在普通群眾的手中成為一件“救命之器”,在線更新了待救援人員的實時情況!
現(xiàn)在,恐怕已經(jīng)聯(lián)系數(shù)百萬人了。
在抗洪一線,軟件就是這樣使用的。
試問我們自己,誰不知道函數(shù)表???
可是我們怎么沒想到做,人家想到了?
若不是功夫用在平時,誰能在緊急時刻迸發(fā)火花呢?
軟件固然是一條條死的磁道,然,經(jīng)過鄉(xiāng)情的彌補,我們把一段段《悲愴》轉變成一段段和諧的《小夜曲》。
這是由一個河南學生起頭,河南民眾接力,完成的盛舉。
所以,還有學習心的人,保有我們對知識的興趣是多么重要的事!
需要小心,別學過了頭,破壞自己對學習一件東西的興趣;
需要貪心,不能龜速前進;
進而,堅持練習,理所當然地、將來可以成就自己的某種功德,所以不能對自己放松;
所以,到那個時候,知識的靈活性才會締結奇胎,造福人民,最終使自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