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親會的作用是什么?
氏族文化源遠流長,如果從伏羲給人們定姓算起,姓氏文化誕生近一萬年了。僅是家譜著作,就成為了中國歷史著作的三大支柱之一。由氏族文化產業(yè)形成的精神“氣場”(如親人凝聚,搞各類活動,暢敘親情,修家譜,建祠堂,互相幫助,發(fā)展事業(yè)等),已經形成人們十分重要精神歸屬和精神家園。姓氏宗親會是一個以姓氏或宗族組建的為本族進行文化和經濟服務的家族式社會組織。其任務是組織族人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和經濟活動;其目標是推進本家族和全社會的文明發(fā)展與進步。不論哪個姓氏的宗親會,其活動都屬于氏族文化活動的范疇。(文/原載:https://www.zupu.cn)

通常宗親會的作用是什么呢
為普通老百姓營造精神家園
避免老百姓精神空虛的人們去信仰各種邪教。宗親會會經常開展各類文化活動,使普通老百姓有了活動空間,精神有了寄托,可以相信,在這種文化氛圍里,絕大多數老百姓就不會去參加各類邪教和神教。
氏族文化的傳播及宗親活動有益于鞏固中華文化最底層陣地,愛國、愛家、愛族。要繼承中華文化,弘揚中華文化,復興中華文化,僅靠精英階層是遠遠不夠的。要使中華文化不中斷,文明綿綿遠續(xù),必須依賴廣大普通老百姓的繼承與弘揚,以達中華文化各種優(yōu)秀價值觀念、道德準則深入到血肉、骨髓,并化為自覺的行動。
有助于優(yōu)良家風的建設
家族宗親會,家風教育是會議的重要內容,多是具體闡述如何建設家風,要求各個家庭做到父慈子孝,勤儉持家,友好鄰里,互幫互助,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等等。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健康的和值得肯定的??h級以下宗親會有益于協(xié)助地方政府調解民間糾紛、融化社會矛盾。
其主要活動內容是:開展敬宗祭祖,弘揚、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精神,互幫互助,扶危濟困,按照政策和法規(guī)調解宗族內部及本族人員和外部的一般性糾紛,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處理本族人員發(fā)生的較大治安案件和其他重大民事案件,鼓勵支持本族企業(yè)家開展支持社會文化、經濟的發(fā)展建設。
特別注意宗親會或一些利用宗族勢力容易犯錯誤甚至犯罪的重點部位是防止宗親會組織進行非法經濟活動,例如搞非法集資等。應將這些注意事項寫入指導性意見,并要求各級各地宗親會組織的章程里應寫入防止這些不良行為出現的具體規(guī)定。
而傳統(tǒng)的祖訓、家訓教育則十分重視家族成員的人格道德建設,宣揚忠孝、親愛、和睦、團結,宣揚誠實守信,宣揚仁、義、禮、智、信,是家庭、家風教育的精神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