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能把石穿透 萬事功到自然成
孩子都認(rèn)為讀書枯燥無趣,堅(jiān)持不下去時,相信很多父母總是用各式各樣的故事來激勵孩子。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堅(jiān)持就是勝利”等等。無一不是在說明一個道理:只要一點(diǎn)一滴地努力,水滴都能穿石。
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連續(xù)不斷的水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堅(jiān)持不懈,有恒心,事情總會成功。
宋朝時,有個叫張乖崖的縣令,當(dāng)時崇陽縣社會風(fēng)氣很差,盜竊成風(fēng),連縣衙的財(cái)物也經(jīng)常發(fā)生丟失,張乖崖決心好好治理這股不正的風(fēng)氣。
有一天,他在衙門看到一個管理錢庫的小官員慌張地走來。張乖崖聯(lián)想到財(cái)物經(jīng)常無緣無故不見了,便讓隨從對小官員進(jìn)行搜查。還真從小管員身上搜出一文錢。
張乖崖不由得十分憤怒說:“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意思是說,一天偷盜一枚銅錢,一千天就是一千枚銅錢。用繩子不停地鋸木頭,木頭就會被鋸斷;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頭滴穿。
滴水石穿是由于水滴的重力和慣性,不斷撞擊石頭表面,使石頭表面的微小顆粒逐漸脫落。由于重力作用,水滴會向下滑動,增加了對石頭表面的撞擊力度。
水滴的表面張力也會使水滴在石頭表面形成一個微小的凸起,增加了水滴與石頭表面的接觸面積。
水滴不斷地滴落在石頭上,形成微小的水流,經(jīng)過長時間的沖擊和磨擦,是石頭表面逐漸磨損而形成的。
我們都知道有句諺語 :“桂林山水甲天下 ”。那里有美麗的漓江 ,還有神奇的溶洞等,在各具特色的溶洞中,石筍林立,鐘乳多姿,宛如神話世界。
下雨的水滴從云層穿過空氣,落到草地和土壤上面,水滴在降落時,吸收了二氧化碳,使它們變成了酸性物質(zhì)。
雨水滲入了土壤,在一些地方接觸到石灰?guī)r,雨水滲入到巖石的縫隙,漸漸地穿透了巖石,并在巖石上形成了縫隙。
酸性的水溶解了那些石灰石成分,裂縫變得更大了。雨水在穿過石灰?guī)r時溶解了碳酸鈣,當(dāng)雨水帶著碳酸鈣到達(dá)溶洞的頂部時,形成了小水滴。
而小水滴落下來時將二氧化碳釋放出來,留下了微量的碳酸鈣晶體,久而久之,這些碳酸鈣晶體聚集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了鐘乳石。
當(dāng)水流較大時很多的水滴從溶洞的頂部滴下來,落到溶洞的底部留下了碳酸鈣沉積物,形成了小石筍。有時鐘乳石和石筍連在一起就形成了石柱。
自然界的這種變化是非常緩慢的,這種美麗溶洞是用很長時間造就的,非常小的一根鐘乳石需要幾千年甚至幾萬年才能形成。云、貴 、桂等地有山有水 ,氣候適宜,能形成奇特的喀斯特地貌。
通過改變石頭的化學(xué)性質(zhì)來影響滴水石穿的速度。 當(dāng)石頭表面含有碳酸鹽時,水滴會與碳酸鹽反應(yīng),產(chǎn)生二氧化碳?xì)怏w和水,這會導(dǎo)致石頭表面的溶解和剝落,加速滴水石穿的過程。
水滴石穿是水和二氧化碳共同“滴”某種石穿,若沒有后者,任憑滴一萬年也不穿;若不是某種含碳酸鹽的石頭,那也不會穿。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我們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急于求成。不斷地積累和努力,才能夠完成自己的目標(b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