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版的"修道"體系(卡拉巴生命樹)
很多人認為只有中國有修道的體系,其實西方也有類似"修道"的體系,就跟我現(xiàn)在要說的"卡拉巴生命樹"有關。
猶太秘教認為,要到達這種人神一體的原人亞當境界,必須通過代表生命樹的卡巴拉(Kabalah)的修練,這種修練方法近似道家的返本歸真修煉法。

卡巴拉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創(chuàng)世的秘密、生命之謎、個人以至全宇宙人類的命運預知術、改變命運的秘法、收藏在圣經(jīng)內(nèi)的秘密、神與魔鬼的奧秘。這些奧秘除了收藏在《天車之書》(Maaseh Merkabah)、《創(chuàng)造之書》(Sefer Yezirah)與《光之書》(Sefer ha-Bahir)三本希伯來文秘本之外,另有部分由先知所傳下,但須先觀察弟子的器根,然后挑選合適者,代代口耳相傳,只準許流傳在以色列十二支族的后人之間(此亦即摩西宣稱以色列人為上帝選民的真正原因)。卡巴拉的教義主要分為三部分,就是卡巴拉神學(Theoretical Kabalah)、卡巴拉冥想(Meditative Kabalah)和卡巴拉咒法(Practical Kabalah)(若想多了解猶太秘教的核心教義,可參考上述提到的希伯來古籍)。
卡巴拉生命樹,又名倒生樹、卡巴拉生命之樹(希伯萊文原文稱 ?? ?????[拉丁轉(zhuǎn)寫:Etz haChayim]),英譯為Tree of Cabala/Kabala/Qabalah/Kabbalah是一種在猶太教中使用的神秘符號,卡拉巴生命樹不是樹,而是指一切概念,屬于猶太教哲學傳統(tǒng)思想“卡巴拉”的一部分。
據(jù)《舊約·創(chuàng)世記》第二章第8-9節(jié)的記載,生命之樹位于伊甸園中央,而卡巴拉藉由此來描述所謂通往神的路徑,或神從無中創(chuàng)造一切的方式。
以猶太秘教的觀點而言,伊甸園只是一種境界,并非確實存在。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這道太初與神同在?!睂嶋H上道就是非人格化的神,原人亞當就是天人境界,亞當夏娃的墮落,實際上就是阿含經(jīng)內(nèi)講述光人下凡,因貪食果實而成為人的記載。猶太秘教有所謂全靈的概念,所有的靈乃出于全靈的分裂,實際上摩西所傳是一種以身證神的神法,但由于他傳法的時代,希伯來民族的民智未開,當時他們所崇拜的神祇超過百種,摩西唯有用以一念代萬念的方法,將所有不同的神化為一個神,開創(chuàng)一個近似佛教凈土宗的宗派,以供大部分人民信仰,至于真正的神法,只能無奈地只傳與少數(shù)悟性較高的人民。
卡巴拉思想是以生長于天國的“生命之木”來象征宇宙全體,其意義難解。通常認為生命之木意味著一切的宇宙、身為小宇宙的人體,以及達到神之境界的精神遍歷。這個生命之木是由十個圓(sephira)與22個徑(pass)所組成。人類是處于個別的王國,經(jīng)過22個徑到十個圓,進行冥想的旅途,直到王冠為止。此外,據(jù)說每個圓都有守護、指導人們的大天使。生命之樹大概可以分為三支柱,十個原質(zhì),四大境界,二十二路徑等基本結(jié)構(gòu)。
分辨善惡樹與生命樹不是同一棵樹,人類由完人境界向下墮落的途徑過程稱為分辨善惡樹,世間萬物以至宇宙間所有的定律本無善惡之分,直至人類墮落后有了“自我”這種概念才有所謂善與惡之分。當人類覺悟要回復完天人境界,逆向提升的途徑就是生命樹。食用知善惡樹果實之后被上帝逐出伊甸園失去永生。
逆向提升人類靈性的生命樹,在入口與出口各有魔鬼與天使看守,乃代表要進入生命樹重返永生,先要戰(zhàn)勝心魔的引誘,去到最后還要作出最后的突破,擁有勝過“天使”的力量才能成功。
現(xiàn)代的卡巴拉生命樹概念為由中世紀猶太神秘主義者猶太教教士“拉比”所創(chuàng),他將過去的知識,以數(shù)字和字母的方式結(jié)合起來,作為解答宗教哲學問題上之依據(jù)。后來猶太教徒更進一步將事物起源區(qū)分為經(jīng)由22條路徑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10個數(shù)字,每個數(shù)字都對應一個希伯來文字母,具體的分類圖表則用生命之樹來表示。十三世紀因《光輝之書》而廣為人知,這種說法到了十六世紀已經(jīng)發(fā)展成類似基督教形式的哲學理論。全世界有許多宗教和流派信奉不同的生命樹概念。亞森尼派甚至以生命之樹(SEPHIROTH)為信仰核心,但是亞森尼的生命之樹反倒比較接近印度玄學的領域。 SEPHIROTH的真義是象征人類獲得救贖的過程。線代表“存在的形式”(FORMS OF EXISTRNCE),圓代表知覺的形式(FORMS OF CONSCLOUSNESS),前者是“智慧的次路徑”,后者是“智慧的主路徑”,整副圖象由“力”(FORCE)沉淀到“型”(FORM),即救贖的過程。
對于卡巴拉生命樹的看法,一般都認為生命樹中的十個球面代表神的十個面,左邊代表男性,右邊代表女性,而中間則是二者和協(xié)地帶。對信徒而言那十個球面也代表人類所能夠取得的能量中心,這是古代宗教發(fā)展出來關于“神”的觀念。以石炭和火焰作比喻,人在黑暗中是無法分辨出黑炭的存在的,但是一旦黑炭燃燒放出光芒,人就可以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可是火焰只是黑炭所表達出來的性質(zhì)中的一種,決不是代表黑炭的全部。古代思想家認為“神”也是這樣子的存在,于是設計了十種階段的神的屬性,稱為“卡巴拉”,而連接這十種屬性的流出經(jīng)路的結(jié)構(gòu),就稱為“卡巴拉生命樹”。
卡巴拉在西方傳統(tǒng)神秘學中,它的建立是從一個稱之為“生命之樹”的圖開始的。這圖表包含著十個稱之為“Sephiroth”的圓圈(單數(shù)Sephirah,意思指“天體”、“數(shù)字”、“散發(fā)”)。 Sephiroth從一到十都被精心安排在它們原本的領域里。每一個Sephirah都有一個原型觀念。也就是說,Sephiroth表現(xiàn)出神格與創(chuàng)造這世界的步驟。在物質(zhì)界中,根據(jù)著古老的觀念,它們表現(xiàn)于神圣的范圍里。
越過第一個Sephirah“王冠(英文:Crown,希伯來文:Kether)”之后,遇見的是三層能量的環(huán),
第一層是“無(Ain)”:一切不存在
再來是“無限(Ain-Soph)”:一切存在
最后一層是“無限光(Ain-Soph Aur)”:無限光被認為是一種超越存在與不存在的力量(在科學和卡巴拉哲學中被認為是一種力量),它就是萬物從無到有的力量。
這些過程顯示著,從最早的無到存在個體出現(xiàn)的有之程序(“王冠[Kether]”算是存在的個體)。它們沒有數(shù)字,縱使是阿萊斯特·克勞利大師,也只能意思地把它們定在0、00、與000。
在“神性界(Atziluth)”,每個Sephirah都與一個特殊少見的神靈名字有所關聯(lián)。
舉例∶與Geburah有關的圣靈是Elomhim Gibor——“全能的神”,他的職務分配上是未經(jīng)仁慈調(diào)和的嚴厲審判官與公正的分配者。在希臘羅馬神話中,這圣靈的名字是Mars。下一個世界是“創(chuàng)造界(英文:World of Creation,希伯來文:Olam ha-briah)”,身在其中的Sephiroth都與天使長有關系。在這大家會聽見很熟悉的名字,如:拉斐爾(Raphael)、米迦勒(Micheal)、加百列(Gabriel)(請參閱熊熊所寫的《黃道天使守護》)。在Briah之上則是“流出界(英文:World of Nobility,希伯來文:Olam ha-Atziluth)”,在這Sephiroth與不同的天使或主權天使有關系,如:智天使(四翼天使,Cherubim)與熾天使(六翼天使、Seraphim)。
提到卡巴拉思想的象征,那就是“木”(Sephiroth:生命之木)了。在深入生命之木前,先來談談卡巴拉思想。卡巴拉是猶太神秘思想的最終奧義,語源在希伯來語中的意思是口傳、傳授。據(jù)說根源于亞伯拉罕由天使傳授而得知“無法以文字表示”的秘密,長久以來一直是猶太思想最神秘的部分,直到十三世紀才慢慢為人所知,之后成為鏈金術師、宗教、薔薇十字軍等等的一部分思想根源。

生命之樹是由十個“圓/原質(zhì)/質(zhì)點(Sephirah)”與22個“徑(Pass)”所組成。人類是處于個別的“王國”(Malkuth),經(jīng)過22個徑到十個圓,進行冥想的旅途,直到“王冠”(Kether)為止。此外,據(jù)說每個圓都有守護、指導人們的大天使。
十個“圓/原質(zhì)(Sephirah)”
在卡巴拉的歷史發(fā)展中,不同學派對質(zhì)點提出了不同的構(gòu)成結(jié)構(gòu),表達了不同的靈性層面。計數(shù)到十的傳統(tǒng)始于《創(chuàng)世之書》,“虛無的十位質(zhì)點,既非九,也非十一”。雖然不同學派總共列出了十一個質(zhì)點,但其中的兩個質(zhì)點——“王冠”(Kether)與“知識”(Da'at)被看作是同一本質(zhì)的潛意識表現(xiàn)與意識的表現(xiàn),所以這十一個質(zhì)點歸為十個類別。
十個原質(zhì)按照由上至下,由右到左的順序分別是:
1.“王冠”(Kether,Crown)
與人類頭頂?shù)拇笥钪嬷g的接點。有創(chuàng)造的泉源、純粹存在、生命力的泉源之意。數(shù)字是1,顏色是白色。象征寶石為金剛石,象征行星為海王星。代表人物形象為國王的側(cè)臉,神名是Eheieh,守護天使是梅丹佐(Metatron)。同時和被稱為最后之劍的圓——“王國(Malkuth)”相應。超越、神的本性,亦代表著凈火天。升到這個重天就能掌控"無限光"就是萬物從無到有的力量。
2.“智慧”(Chhokmah,Wisdom)
別名為“至高之父”,為男性原理及“動性”的象征。數(shù)字是2,顏色是灰色。象征寶石為綠松石,象征行星為天王星。神名是Yod。守護天使是拉結(jié)爾(Ratziel)。智慧、純粹理性、創(chuàng)造原點,亦代表著恒星天/原動天。升到這個重天就能掌控"無限"(一切存在)。
3.“理解”(Binah,Understanding)
有“至高之母”的別名,和“智慧(Chhokmah)”相對應,象征“女性原理”,賦予所有事物的形體。數(shù)字是3,顏色是黑色。寶石是珍珠,金屬是鉛,象征行星為土星。代表人物形象為成熟的女性。神名是Elohim,守護天使是亞夫結(jié)(Zaphkiel)。執(zhí)行、實質(zhì)的理性、創(chuàng)造之泉,亦代表著土星天。升到這個重天就能掌控"無"(一切不存在)。
4.“慈悲”(或稱“仁愛”,Chesed/Gedulah,Love)
意味著純粹而神圣的宇宙法則——“愛”。數(shù)字是4,顏色是藍色,金屬是錫,圖形是正四面體,寶石是藍寶石,象征行星為木星。代表人物形象為坐在王座上的王。神名是EL,守護天使是然德基爾(Zadkiel)。愛、仁慈、恩寵、偉大,亦代表著木星天。
5.“嚴厲”(或稱“嚴格”,Geburah,Severity)
別名是“天使的外科醫(yī)生”、“天空的外科醫(yī)生”。數(shù)字是5,顏色是紅色,圖形是五角形,金屬是鐵,寶石是紅寶石,象征行星為火星。神名是Elohim Gibor,守護天使是卡麥爾(Camael)。法、神的權利、惡的發(fā)現(xiàn)、怒,亦代表著火星天。
6.“美麗”(Tiphareth,Beauty)
生命之木中央的位置,補充所有生物之能源的中心。數(shù)字是6,顏色是黃色,金屬是黃金。象征行星為太陽(在神秘學中太陽也被視為“行星”),神名是Eloha。守護天使是米迦勒(Michael)。慈悲、調(diào)停、美,亦代表著太陽天,此原質(zhì)正是生命之樹的核心。
7.“勝利”(Netsah,Victory)
含有“豐饒”之意,數(shù)字是7。7是來自《新約·創(chuàng)世紀》之中神“創(chuàng)造世界的七天”,有堅實、勇氣的意義在內(nèi)。顏色是綠色,金屬是銅,寶石是綠寶石。象征行星為金星。代表人物形象為全裸的女性。神名是Adona Tzabaoth。守護天使是亞納爾(Haniel)。永遠、膨脹、勝利,亦代表著金星天。
8.榮耀(或稱“光輝”,Hod,Splendor)
有物質(zhì)型態(tài)的“鑄型”之意。數(shù)字是8,顏色是橙色,金屬是水銀。象征行星為水星。神名是Elohim Tzabaoth,守護天使是拉斐爾(Raphael)。尊嚴、收縮、光榮,亦代表著水星天。
9.“基礎”(或稱“基盤”,Yesod,F(xiàn)oundation)
意味著“astral體”,也就是靈魂與肉體之中的靈氣??ò屠源吮憩F(xiàn)“前存在物質(zhì)”。數(shù)字是9,顏色是紫色,金屬是銀,象征行星為月亮(同太陽,神秘學中月亮也被視為行星)。代表人物形象為全裸的男性。神名是Shaddai El Chai。守護天使是加百列(Gabriel)?;A、萬物的基礎、神的創(chuàng)造力,亦代表著月球天。
10.“王國”(Malkuth,Kingdom)
“物質(zhì)的王國”之意。顏色是橙黃色、橄欖色、紅褐色和黑色四色,寶石是水晶。象征行星為地球。代表人物形象為坐在王座上的年輕女性,神名是Adonai Melekh,守護天使是尚達奉(Sandalphon)。王國、物質(zhì)、人,亦代表著四元素所合成,即是物質(zhì)的存在。
依次連結(jié)1到10所構(gòu)成的線條又稱為“火劍之路”(Path of the Flaming Sword)。
另外,在16世紀的魯利安體系的卡巴拉(英語:Lurianic Kabbalah)中,出現(xiàn)了質(zhì)點“知識”(或稱“智慧”,Da'at)。 “知識”所在之處,生命之樹的十個質(zhì)點合為一體,所以通常不會被描繪。然而有時“知識”也會被視為質(zhì)點并取代“王冠”(Kether),沿生命之樹中軸線出現(xiàn),位于“王冠”的正下方、“美麗”(Tiphareth)的正上方,這時它被視為非意識的“王冠”的意識表現(xiàn)。
構(gòu)成階段/“四個世界”
即構(gòu)成生命之木的四個階層。
1.“神性界”(Atziluth),或稱“原形的世界”(The Archetypal World)
原型為四大元素中的火。原人(亞當加達蒙,Adam Kadmon)就在這里。上位惡魔據(jù)說也是屬于這里。位階最高、最完美世界,其它世界都是由此創(chuàng)造的。純潔的靈魂和思想的世界,代表著神的意志(The Will of Deity)
2.“創(chuàng)造界”(Beriah),或稱“創(chuàng)造的世界”(The Creative World)
原型為四大元素中的風。這里是靈與魂的領域。來自“神性界”的光開始組織起來,思想和觀念開始被賦予形態(tài)。這是大天使的世界,代表著神的心(The Heart of Deity)
3.“形成界”(Yetzirah),或稱“形成的世界”(The Formation World)
原型為四大元素中的水。人類靈魂的領域,由此開始,有了男女的區(qū)別。被認為是元素的世界,來自“創(chuàng)造界”的組織開始形成物質(zhì),形態(tài)開始表現(xiàn)。這是小天使的世界,代表著神的心智(The Mind of Deity)
4.“物質(zhì)界”(Assiah),或稱“物質(zhì)的世界”(The Material World)
原型為四大元素中的地。我們?nèi)祟惿娴氖澜?,靈魂在此有了肉體。原始的光分崩離析,開始結(jié)晶形成物質(zhì)、自然界,以及人的存在。抽象的觀念變成具體的事物,這是人的世界。
三支柱(The Three Pillars)
三支柱從右往左分別是慈悲之柱(Pillar of Mercy)、溫和之柱(Pillar of Mildness)、嚴厲之柱(Pillar of Severity)
二十二路徑(The 22 Paths):
“路徑”是兩個原質(zhì)之間意義的連結(jié),生命之樹代表著意識到萬物的產(chǎn)生過程。
相似點:
生命之樹與基督教或諾斯替教的佩雷若瑪(Pleroma)的概念有很多相似之處,流溢都是從不可言喻的、起源于自身的的神圣父母發(fā)出,而他們提供最好的描述神的方式。在佩雷若瑪(Pleroma)中每個流溢都是從先于它的且更為復雜的流溢中誕生。這兩則寓言間最熟知的是,生命之樹的最后一個質(zhì)點——Malkuth與佩雷若瑪(Pleroma)中的最后一個流溢——Sophia,它們的下降導致了物質(zhì)世界。

在印度教的經(jīng)典薄伽梵歌中提及了一棵根植天堂的樹——生命與存在之樹。在薄伽梵歌中,此樹樹根在上,樹枝在下。樹根代表了無上的存在,或稱第一因,理法;吠陀本集(Vedas)就是樹葉。此樹必須以利斧砍斷,如此對于感官的系著才能切斷,而達到無上的住所。由此則需超越樹根,找尋一處歸所皈依神,而決不返回,在梵天的時代也絕不會轉(zhuǎn)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