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諾貝爾獎背后的故事——解答畢導的疑問
最近無意中看到了畢導之前關(guān)于諾貝爾獎提名的文章。畢導發(fā)現(xiàn),愛因斯坦于1921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1922年提名他的人卻是最多的。他吐槽到:
“1921年在14個人的提名下,愛因斯坦終于獲獎了。問題是,1922年居然還踏馬有人繼續(xù)提名愛因斯坦!而且提名者比1921年還多??!你們是不是不看新聞啊……還是經(jīng)紀公司請來給愛因斯坦刷票的?不過1922年之后,突然再也沒有人提名愛因斯坦了……為什么呢?我們真的回不到過去了嗎……”

我恰好對這一段的歷史小有研究??梢哉f,愛因斯坦能獲得1921年諾貝爾獎,得益于1922年那些提名人的堅持;而這一段歷史也時刻提醒著世界人民要嚴防納粹主義與種族主義的復(fù)辟。
你可能會覺得我在胡言亂語——1921年的獎怎么還能受到1922年提名的影響?這莫不是時間旅行?一切都得從1905年說起。
190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物理年鑒》雜志上發(fā)表了四篇劃時代的論文——其中包括狹義相對論的《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還有獲得了1921年諾貝爾獎的《關(guān)于光的產(chǎn)生和轉(zhuǎn)變的一個啟發(fā)性觀點》(光電效應(yīng))。這一年也被稱作了愛因斯坦奇跡年。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并且1919年,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的日食觀測結(jié)果驗證了其中關(guān)于光線在引力場中彎曲的預(yù)言。從此,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呼聲日益增高——大家都認為他應(yīng)該因為相對論獲獎。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認為愛因斯坦應(yīng)該獲獎的。大佬可以提名愛因斯坦獲獎,大佬也可以激烈反對他獲獎。其中就有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站出來提出了尖銳的反對——菲利普·萊納德(19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和約翰尼斯·斯塔克(19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們對相對論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批評,比如說目前的實驗驗證還不夠;但是本質(zhì)原因是:這兩位是信奉納粹主義的。他們崇尚“德意志物理學”,反對“猶太物理學”。萊納德甚至還宣稱,如果愛因斯坦因為相對論獲諾貝爾獎了,他就歸還自己的獎牌。
1921年,在萊納德和斯塔克的阻撓之下,諾貝爾物理學獎終究還是沒有頒給愛因斯坦。諾貝爾獎委員會決定將這一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空缺。根據(jù)諾貝爾基金會的法規(guī),當某一年的諾貝爾獎空缺時,將會在下一年再度評定——如果下一年評定出了結(jié)果,則將前一年的諾貝爾獎授予之;如果下一年依然空缺,則徹底空缺。

因此,1922年甚至更多的人提名愛因斯坦。但是愛因斯坦自己則不太相信能獲獎,所以他選擇了前往日本講學(因為日本支付高昂的工資)。而這一年,諾貝爾獎委員會想出了一個絕佳的折中方案——將1921年諾貝爾獎頒給愛因斯坦,但是給光電效應(yīng)。一方面,萊納德是1905年因陰極射線獲獎,與光電效應(yīng)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因此他沒法對這個決定進行反對;另一方面,光電效應(yīng)導致了量子理論的提出,而1922年諾貝爾獎則頒發(fā)給玻爾,以表彰其對量子論做出的貢獻。
結(jié)合畢導的文章可知,1922年愛因斯坦提名了玻爾,玻爾也提名了愛因斯坦,然后兩人一同獲獎了,只不過一位是1921年補發(fā)的,一位是1922年的。當時這兩位估計都沒有意識到,對方在未來將成為自己的“一生之敵”吧。(這兩人的論戰(zhàn)可以在未來細談)

在此再提幾個冷知識:
愛因斯坦是在中國上海正式得知自己獲諾貝爾獎的。在前往日本的途中,愛因斯坦于1922年11月13日抵達上海,瑞典駐上??傤I(lǐng)事通知他獲得了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上海,愛因斯坦聽了昆曲,還游覽了城隍廟、豫園等地。
愛因斯坦未能親臨現(xiàn)場領(lǐng)獎——沒能與未來的一生之敵(調(diào)侃)——玻爾——同臺領(lǐng)獎。如果他去領(lǐng)獎的話,這個獲獎報告應(yīng)該是做得不舒坦的,因為他被告知不能提及任何有關(guān)相對論的內(nèi)容。
諾貝爾獎官網(wǎng)上有愛因斯坦的獲獎報告照片,但是那是1923年7月拍攝的。愛因斯坦1923年7月來到了瑞典哥德堡,在其建市300周年的大會上領(lǐng)取了1921年諾貝爾獎;這一次,愛因斯坦被允許提及相對論,因此他做了題為《相對論的基本思想和問題》的報告,甚至瑞典國王也在座聆聽。這次建市大會上的報告,也被算作愛因斯坦的諾貝爾演講記錄在了史冊中。
實際上,愛因斯坦的貢獻當然不是單單一個諾貝爾獎就能描述的了的。他對于后人影響深遠的研究還包括激光概念的提出、波色-愛因斯坦凝聚、廣義相對論預(yù)言的引力波等等,催生了一個又一個諾獎。
至此,我揭開了愛因斯坦諾貝爾獎背后的故事,也算是解答了畢導的疑問。正是因為這些1922年提名人的努力,愛因斯坦才得以于1922年獲得補發(fā)的1921年諾獎。而這背后的故事,會一直提醒全世界人民要警惕納粹主義、警惕種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