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友誼”萬歲

五十年代初期,新生的共和國百業(yè)待興。
?
1950年,毛主席在蘇聯(lián)莫斯科同斯大林會談,斯大林提出幫助我國建設一個擁有2萬公頃土地的大型谷物機械化農場,并提供大面積墾荒生產經驗。
?
1954年,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蘇聯(lián)政府代表團來我國參加國慶觀禮,將一封具體落實斯大林意見的信交給我國政府。
?
——10月12日,毛主席代表中國政府接受了這項援助;
?
——12月7日國務院批準了《關于建立國營農場的決定》;
?
——12月21日,當時中國最大的農場“國營友誼農場”正式成立。
?
“友誼農場”亦成為“一五計劃”期間蘇聯(lián)對我國工業(yè)領域援助156個項目中的首個農業(yè)項目。
?
周總理當時給這個新型農場提出的任務是:“友誼農場要出經驗、出人才、出糧食,在我國社會主義農業(yè)改造方面發(fā)揮示范作用?!?/p>
而就在近日,筆者收到了一套中蘇友誼紀念章,當時筆者還并不知道這套章與“友誼農場”頗有淵源。
?


筆者手中這套證章盒齊全,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盒扣缺失,其中還附帶了一本相冊,內有69張小尺寸照片,其第一頁寫著“致 勃契柯夫 ?中國1954”,據照片信息來看,可能是一位援華的農業(yè)專家。
?
筆者第一時間開始查閱資料,奈何手中只有縮寫的俄語名字與中文名,翻遍中文和俄語網站都未找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
直到一次偶然地翻開相冊,猛然發(fā)現(xiàn)一張合照的車輛上印著字,筆者掏出放大鏡,加上手機的10倍放大,終于辨認出那行字是繁體的“友誼-003”。
?


筆者頓時腦中靈光一閃,隨即查詢起相關信息,1954年前后我國大型的機械化農場還并不多,且主要集中在黑龍江等地,聯(lián)想起照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大平原和聯(lián)合收割機,強烈的“第六感”讓我逐漸將考證范圍縮小至——“友誼農場”。
?
但這些僅是筆者個人推斷,還需要找到有力的第三方證明。
?
抱著這樣的想法,筆者開始搜索農場的聯(lián)系方式。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筆者在其公眾號后臺進行了留言,沒過幾個小時便有人回復了筆者的請求,就這樣筆者與農場宣傳干部取得了聯(lián)系。
?
“都是在友誼拍的!這些圖片對我們農場來說都很診貴!”在看到筆者發(fā)過去的照片后,友誼農場的宣傳干部非常激動。
?
在后續(xù)的考證中,農場干部幫助筆者完善了所有照片的文字說明,筆者也掃描了一份較為清晰的照片發(fā)給了農場。在此過程中,友誼農場從開荒到建成再到豐收,中蘇專家和農技人員們的工作生活,一幕幕完整地呈現(xiàn)在筆者眼前。
?


1954年11月5日,蘇聯(lián)專家、顧同一行49人,滿懷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意踏進了那塊三江平原腹地的一片廣闊草原。
?
那一年,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命運的齒輪開始了轉動,墾荒者們點燃了第一把荒火,翻開了第一道犁溝,喚醒了沉睡千年的土地,中蘇專家以兄弟般的感情攜手并肩奮戰(zhàn)在這片荒原上,從此數(shù)萬轉業(yè)官兵、城市知青來這里開荒建設,艱苦奮斗。
?

中國人民從蘇聯(lián)人民這次慷慨的援助中再一次看到蘇聯(lián)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和對中國人民的建設事業(yè)的關懷和支持。中蘇人民友誼萬歲?!泵飨H自復電蘇聯(lián)政府和人民表達深深的謝意。
?
如今,昔日的“北大荒”早已變成了“北大倉”,友誼農場經過60多年的開發(fā)建設,也已經成長為我國耕地面積最大的國有農場,它的歷史既是新中國農墾史的縮影,更是“中國碗”里裝滿“中國糧”的有力見證。
?

較為可惜的是,這位名叫勃契柯夫的專家,筆者僅能確定其與友誼農場的建設有關,未能在后續(xù)的考證中找到更多資料,也許只有到當?shù)貦n案館才能解開這些疑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