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經(jīng)典題系列(7)-文言文《莊子》 解析
中考語文經(jīng)典題系列(6)-文言文《桃花源記》 解析
2021年上海市16區(qū)最低錄取分?jǐn)?shù)線
文言文《莊子》一則(北冥有魚)
經(jīng)典賞析
?
《北冥有魚》巧用寓言故事,文筆變化多端,富于浪漫主義色彩,莊子所宣揚(yáng)的主張是清靜無為、以養(yǎng)天年。他對于世間的大小、貴賤、壽夭、是非、得失、榮辱等的解釋是相對主義的。他對待社會和人生的思想態(tài)度,無論是消極的還是富有啟發(fā)性的,對后世均有著深遠(yuǎn)的影響。他厭惡那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社會,拒絕與統(tǒng)治者合作,鄙視富貴利祿,否定鬼神的存在,都有著積極的意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那種妄想逃避現(xiàn)實,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的思想,這種思想無論在當(dāng)時或現(xiàn)在,都是—種消極的、不可能實現(xiàn)的絕對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無名”,是本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dá)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第二部分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一部分進(jìn)一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dá)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為第三部分,論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有用,進(jìn)一步表達(dá)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yōu)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
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于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fēng)格?!板羞b游”也是莊子哲學(xué)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子的眼里,客觀現(xiàn)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于現(xiàn)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提倡不滯于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
文本解析

實戰(zhàn)演練
一、句子默寫。
1.(2019·安徽安慶·中考模擬)《北冥有魚》中引述《齊諧》之言,描述鵬以“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姿,憑借六月的大風(fēng),離開飛往南海。
2.(2019·河北中考模擬)莊子在《北冥有魚》中表達(dá)事物沒有絕對的自由,碩大無比的鵬鳥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水擊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p>
?
【答案】
1.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二、文言文閱讀。
(2020·四川成都·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甲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乙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栗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怒而飛???? 怒:振奮,此指用力鼓動翅膀???????? B.志怪者也???? 志:志向
C.才美不外見?? 見:同“現(xiàn)”,表現(xiàn)???????????? D.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馬鞭驅(qū)趕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不以物喜
C.而伯樂不常有?????? 溫故而知新
D.其真無馬邪??????? 帝感其誠
?
3.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
A.天空遼遠(yuǎn),是它真正的景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yuǎn)而看不到盡頭呢?
B.天空遼遠(yuǎn),難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難道因為天空高遠(yuǎn)而看不到盡頭?
C.天色湛藍(lán),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yuǎn)而看不到盡頭呢?
D.天色湛藍(lán),難道是它真正的顏色?難道因為天空高遠(yuǎn)而看不到盡頭?
?
4.下列對選文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兩文同寫動物,形象迥異。甲文描繪了碩大無比、志存高遠(yuǎn)的“大鵬”,乙文刻畫了不遇伯樂、屈辱而死的“千里馬”。
B.兩文借物抒懷,情感有別。甲文借“大鵬”遷往南海展現(xiàn)了作者的恐懼,乙文以“千里馬”遭受屈辱表達(dá)了作者的憤懣不平。
C.兩文語言精當(dāng),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萬里”等詞,用語夸張,想象雄奇;乙文連用“不字,言簡意賅,引人深思。
D.兩文皆為經(jīng)典,價值各異。甲文的“鯤鵬”超越現(xiàn)實,富有浪漫色彩,影響深遠(yuǎn);乙文論說“伯樂”與“千里馬”之關(guān)系,極具現(xiàn)實意義。
?
【答案】
1.B
2.A
3.C
4.B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志怪者也:記載怪異事情(的書)。志:記載。故B錯誤,選B。
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到/到;
B.憑借/因為;
C.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承接;
D.副詞,難道/代詞;
故選A。
3.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zhǔn)確。注意:蒼蒼:深藍(lán)色;正色:真正的顏色;邪:通“耶”,疑問詞;極,盡頭;兩個其表示一種選擇的關(guān)系,共同構(gòu)成了選擇疑問句式,意思是“是……還是……”。故選C。
?
4.本題考查內(nèi)容分析。甲文借“大鵬”遷往南海展現(xiàn)了作者對自由的追求,要擺脫精神束縛,結(jié)合“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這里用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展現(xiàn)了一個力大無窮、碩大無比、志存高遠(yuǎn)、善借長風(fēng)的大鵬的形象,是作者所贊揚(yáng)的一個形象,這一形象激發(fā)了人的豪情壯志,故“甲文借‘大鵬’遷往南海展現(xiàn)了作者的恐懼”的表述是錯誤的,故B錯誤,選B。
?
【點睛】
譯文:
(甲)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的體積,不知道大到有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有幾千里;當(dāng)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翅膀就好像天邊的云。這只鵬鳥,大風(fēng)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洱R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huán)繞著旋風(fēng)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fēng)離開了北海?!毕褚榜R奔騰一樣的游氣,飄飄揚(yáng)揚(yáng)的塵埃,都是活動著的生物的氣息相互吹拂所致。天色湛藍(lán),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yuǎn)而看不到盡頭呢?鵬往下看的時候,看見的應(yīng)該也是這個樣子。
(乙)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jīng)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馬并列死在馬廄里,不能以千里馬著稱。
一匹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一石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的食量多加飼料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質(zhì)也就不能表現(xiàn)出來,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卻不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走到它跟前時,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