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原文解說(73)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chǎn) 2勞動力價格和剩余...

視頻73
1.本章內(nèi)容雖然簡單,但相當重要。本章旨在討論影響勞動力價格和剩余價值量的變化規(guī)律。注意,在前面我們已經(jīng)多次提及,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勞動力價格和剩余價值量是此消彼長的,換句話說,西方工人的工資越高,西方資本家的利潤越低。反之亦然。
2.勞動力價值由平均工人通常必要的生活資料價值決定。這些生活資料的量在一定社會中、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里,是相對不變的,這是從使用價值的角度來看的。英國工人吃漢堡包也好,吃面包也好,吃黃豆湯也好,吃土豆泥也好,平均消費量是大致一定的。但是這些生活資料代表的價值量是不同的。這一點已經(jīng)在相對剩余價值篇里講得很清楚,就不再重復(fù)了。
3.除此以外,還有兩個因素決定勞動價值。其一是勞動力發(fā)展費用:19世紀的英國工人培訓(xùn)費很低,一般一個機器操作工人有3-6個星期至多6個月就可以熟練工作;現(xiàn)代一個英國工人則一般需要進行至少6年的學習。其二是勞動力本身的自然差別:例如男勞力和女勞力或兒童勞力,其本身的條件和所需要消費的生活資料不同,因此他們的價值本身不同。這兩個差別,在下面的研究中是被抽象掉的。
為了避免誤解,我們必須對此進行一定的說明,拋開兒童不談,就一般而言,男女勞動力條件(價值)客觀上是有差別的——當然這個差別在現(xiàn)代生產(chǎn)中,尤其是在一部分行業(yè)中逐步趨于消弭——從而在西方社會中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xiàn)象。
需要注意的是,西方男女工人同工不同酬,這確實是一個不公的現(xiàn)實。不過誰也不能否認的另一個事實是,西方女工的工資由西方資本家支付,而不是由西方男工支付。
因此若要改變此不公現(xiàn)狀,只有對西方資本家想辦法,只有改造西方資本家。如果可以通過苦口婆心的勸說就得到西方資本家立地成佛的良心,那就泰褲辣。
不過百年西方歷史告訴我們,除了西方的男女工人團結(jié)一致進行DZ,尚無他法。
對這個敏感的話題,我們言盡于此。
4.下面的研究中,我們還要假定:其一、商品是按照它的價值出售的;其二、勞動力的價格有可能比它的價值高,但從不比它的價值低,即假設(shè)沒有克扣西方工人工資的情況。
在這樣的前提下,勞動力價格和剩余價值的相對量(也就是二者此消彼長的情況)取決于三種主要情況:工作日的長度或者叫勞動的外延量;勞動強度或叫勞動的內(nèi)涵量;勞動生產(chǎn)力。下面馬克思將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最重要的幾種組合。
5.馬克思首先關(guān)注的就是勞動生產(chǎn)力的變化(條件一和二不變,條件三變化的情況)。在這個假定下:
第一,不論生產(chǎn)率如何變化,一個長度的工作日中表現(xiàn)為相同的價值產(chǎn)品(代表V+M的量)。
第二,勞動力的價值和剩余價值按照相反的方向變化,即勞動力價值和剩余價值不可能同時提高或同時降低(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西方工人與西方資本家的矛盾是不可調(diào)和的,參考1)。勞動生產(chǎn)力的提高或降低,按照相反的方向影響勞動力的價值,按照相同的方向影響剩余價值。其次,如果勞動生產(chǎn)力不提高,勞動力的價值就不能降低,從而剩余價值就不能提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剩余價值量的變化和剩余價值率的變化是不同的,這最終會影響到利潤率(在這里還不需要展開)。詳細解說見視頻。
第三,剩余價值的增加或減少始終是勞動力價值相應(yīng)的減少或增加的結(jié)果,而絕不是這種減少或增加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勞動力價值從原來的V1降低為V2的過程中,西方工人實際工資可以是V1到V2中間的任意量,具體是多少,以資本的壓力和工人的反抗二者的力量對比而定。另外,即使西方工人的勞動力價值不斷下降,但從使用價值的角度看,他們依然有可能獲得比原來更多的生活資料(見視頻解說),不過相對地說——即同剩余價值比起來——勞動力價值還是不斷下降,即西方工人和資本家的鴻溝越來越深。表現(xiàn)在現(xiàn)實的西方社會,工人的生活確實變好了,但是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6.李嘉圖第一個嚴密地表述了上述三個特點,但他總是把資本主義生產(chǎn)的特殊條件看成普遍的條件。“他既不懂得工作日長度的變化,也不懂得勞動強度的變化,因此在他看來,勞動生產(chǎn)率自然就變成了唯一可變的因素?!痹隈R克思這里只是用來控制變量說做的假定,在李嘉圖那里變成了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了,好像英國的工作日只有10.5個小時永遠不會變,好像資本家從來不會強迫工人提高勞動強度。
其次,李嘉圖同以前一切經(jīng)濟學家一樣,無法將利潤、地租等和剩余價值分開,這樣他就直接把利潤率當成了剩余價值率。實際上剩余價值率提高不妨礙利潤率的降低,反之亦然,因此,如果沒有勞動二重性原理,在聰明的思辨哲學家看來是可以的,但對具體解釋實際問題時,就要犯錯誤(典型錯誤見視頻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