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133】王寶山奇捷,吳三桂對陣多鐸

太師視頻中提到了很多加入八旗的漢族名將和名臣,比如孟喬芳、張存仁、石廷柱等等,我看不少家丁對這些人的后人如何很感興趣,這次再為大家介紹俗稱的漢軍八大姓,也就是“漢軍八家”。
“漢軍八家”這個說法源自清世宗雍正帝。雍正九年十一月二十日,雍正帝提到漢軍人才的問題,說道:
八旗漢軍勛舊大臣等子弟,因其父兄失于教導,甚乏可用之才,朕心深為憐憫?,F(xiàn)今尚、耿、石、李、佟、祖、蔡、王諸家之子弟。無論在京在外,其年至十五歲以上、二十歲內(nèi)外者,著揀選帶領引見。朕量其才器,令其學習行走,日后俾得成就,以副朕加恩造就勛舊子弟之至意。
于是乎,“尚、耿、石、李、佟、祖、蔡、王”就被稱為了“漢軍八家”。
【尚氏】
平南王尚可喜之裔。尚可喜原籍為山西紅洞,明朝永樂年間畿輔移民,遷于河北衡水,再遷遼東海城。其宗族世系依照“繼、學、可、之、崇、玉、維、政、宗、昌、其、久、世、德、爾、祖”十六個字排列。尚可喜由明朝遼東副將降清,隸屬鑲藍旗漢軍,封平南王,子尚之信、尚之孝因三蕃之亂被革爵。尚可喜墓在海城,尚氏家族設兩個佐領,其中一個佐領世代居住海城為其守墓。尚可喜的玄孫尚維岳另以軍功被授予云騎尉世職。光緒年間西安將軍尚宗瑞,廣州副都統(tǒng)尚昌懋,清朝末年出使外國考察的山東布政使尚其亨皆其后裔。
【耿氏】
靖南王耿仲明之裔,耿仲明原籍山東,遷遼東蓋平,由明朝參將降清,隸屬正黃旗漢軍,封靖南王。子耿繼茂襲爵,孫耿精忠因三蕃之亂被殺,革爵。耿精忠弟昭忠,由多羅額駙晉太子太保。
【石氏】
三等伯石廷柱之裔,石廷柱遼東人士,《清史稿》、《清史列傳》均記載廷柱先祖本滿洲,居蘇完,姓瓜爾佳,曾祖布哈,父石翰始遷遼東,遂以石為姓。石廷柱由明朝守備降清,隸屬正白旗漢軍,封三等伯。根據(jù)已故歷史學家鄭天挺先生的考證,石氏所述世系與年代不符,當時是攀附滿洲而假托為滿族的。石廷柱子安南將軍華善、兩廣總督石琳、孫湖廣總督石文晟、禮部尚書石文焯、福州將軍石文炳、禮部侍郎石文桂,玄孫禮部侍郎三泰另以軍功授予三等子。光緒年間杭州將軍吉和,均為石氏后裔。
【李氏】
一等子李永芳之裔,永芳遼東鐵嶺人,由明朝游擊降清,隸屬正藍旗漢軍,封一等子。李永芳在明朝武官中最早降清,子巴顏,晉封一等昭信伯,巴顏孫戶部尚書李元亮,元亮之子閩浙總督李侍堯、福建提督李奉堯,李侍堯之子杭州將軍毓秀,均為李氏后裔。
【佟氏】
一等公佟養(yǎng)正、二等子佟養(yǎng)性之裔,佟氏遼東人,隸屬正藍旗漢軍。其先祖根據(jù)《清史稿》、《清史列傳》等書記載,均原為滿洲,世居佟佳,以地為姓。先祖達爾哈齊以貿(mào)易居開原,后遷撫順。根據(jù)已故歷史學家鄭天挺先生的考證,佟氏與石氏一樣,均原來是漢人為攀附滿洲而假托為滿族的。佟氏出了兩代皇后,其家族聲勢浩大。如宣大總督佟養(yǎng)量,兩廣總督佟養(yǎng)甲,廣東巡撫佟養(yǎng)鉅,禮部侍郎佟圖賴,甘肅巡撫佟延年,閩浙總督佟岱,廣東巡撫佟康年,都統(tǒng)佟國綱,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佟國維,福州將軍佟國瑤,安徽巡撫佟國相,浙江巡撫佟國器,江西巡撫佟國楨,福建巡撫佟國鼐,甘肅巡撫佟毓秀,河南巡撫佟鳳彩,綏遠將軍補熙,杭州將軍舒明阿,文華殿大學士裕誠,成都將軍裕瑞等,一門顯赫,在八家中名列榜首。
【祖氏】
明朝總兵祖大壽之裔,大壽遼東寧遠人,祖氏自明朝以來世為將門,今天遼寧興城尚存祖氏石坊,北京有一條胡同叫祖家街。祖大壽由明朝總兵降清,隸屬正黃旗漢軍,依然任總兵,其子都統(tǒng)一等子祖澤潤,福建將軍祖澤溥,副都統(tǒng)一等子祖澤洪,清末云南布政使世增,曾任駐法國參贊皆為祖氏后裔。
【蔡氏】
漕運總督蔡士英之后裔,蔡士英錦州人,隸屬正白旗漢軍,其子云貴總督蔡毓榮,孫吏部尚書蔡廷,康熙三十六年翰林,蔡氏后裔多長于文事,清末有蔡繩格字省吾,能詩文,寫有《燕市貨聲》,記載沿街小販的叫賣聲,對于北京的風土人情機具參考價值。
【王氏】
二等子王世選之后裔,世選原籍陜西榆林,遷遼東鐵嶺,由明朝副將降清,隸屬正紅旗漢軍,封二等子。其子四川提督王之鼎,晉升三等伯。其后人因感激清室,與尚氏后人均視遼東為故里。
根據(jù)檔案的記載,這件事情還是有后續(xù)的。在下達這條上諭的第二天,雍正帝又提到:八旗內(nèi)有與尚、耿、石、李、佟、祖、蔡、王等家相似者,一并查明添入。
結(jié)果漢軍各旗提出來的,“共有三十三家”,可以被稱之為“漢軍勛舊三十三家”,僅開列于下:
?“八大家”:尚(尚可喜)、耿(耿精忠)、石(石廷柱,本蘇完瓜爾佳氏)、李(李永芳)、佟(佟養(yǎng)正,本佟佳氏)、祖(祖大壽)、蔡(蔡毓榮)、王(王世選)。
鑲黃旗七家:范文程、馬得功、洪承疇、劉良臣、郎位、馬光輝、田雄。
正黃旗兩家:金玉和、左夢庚。
正白旗七家:何智機里、曹恭誠、徐大貴、夏成德、宜永貴、孫得功、孫可望。
正紅旗五家:寧完我、鮑承仙、王一屏、李國英、吳守進。
鑲紅旗五家:趙一鶴、祝世蔭、柯汝極、金礪、孟喬芳。
正藍旗兩家:甘應祥、張士彥。
鑲藍旗三家:張存仁、劉光弼、巴泰。
其中缺少兩家,推測應該是鑲白旗的,但到底是那兩家,目前待查。
這三十三家,加上漢軍八家,共四十一家(內(nèi)缺兩家),即為清代漢軍的主要勛舊世家,其特點,均是歸入漢軍較早,或有世爵世職,或有世管佐領,或是清初名宦。當然,這些勛舊家族,在清中期之后,勢力逐漸下降,但是依然堪稱“舊族”。
附注:關于佟氏的問題,以前一般認為佟氏為漢人入旗,而目前通過佟佳氏的譜書,則認為他們原為滿洲人,是佟佳氏的一支,明末入遼東民籍,太祖起兵之后又歸入八旗??蓞⒁姟稘M族佟氏史略》里所引的佟佳氏總族譜。清代漢軍的入旗條件是“使用漢姓”,故而勛舊之中其實至少有三家都是滿洲血統(tǒng)但是在明代入過民籍而用漢姓所導致,即石氏(蘇完瓜爾佳氏)、佟氏(佟佳氏),以及王氏(王國光家族本姓完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