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學乖了”:積極參與反俄行動,對中國卻不敢造次

文/刺客
澳大利亞在參與美國反俄聯(lián)盟行動方面,表現(xiàn)得尤為積極。該國近期一再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武器,還參與七國集團有關對俄石油限價的外長會議,并就該問題達成一致共識。顯然,堪培拉在美國的帶領下,被深深卷入俄烏沖突漩渦中。
澳洲積極參與西方的反俄行動,但并不代表該國就會以同樣積極的態(tài)度反華。相反,據(jù)環(huán)球網(wǎng)報道,澳大利亞秘密情報局局長西蒙表示,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為,澳大利亞會加入美國與中國與臺海問題發(fā)生的任何可能沖突。因為任何相關決定,都需要考慮到澳洲的國家利益。
根據(jù)澳媒的披露,西蒙所擔任的澳秘密情報局局長的職務,相當于美國中情局局長。該部門主要負責海外情報搜集,尤其是與澳大利亞利益相關的信息。由此可見,西蒙發(fā)表上述言論,說明澳方清楚地意識到,在當下的這種形勢下,任何介入臺海局勢的行為,都不符合澳洲的利益。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西蒙發(fā)表上述言論,似乎在向外界、尤其是中國證明澳洲不想涉及有損自身利益的臺海局勢。這似乎意味著,澳洲的外交和軍事戰(zhàn)略,可能不會再繼續(xù)跟著美國反華的指揮棒跳舞。西蒙的相關表態(tài),雖說無法全部代表堪培拉的對華政策,但至少說明,這個國家的對華政策正在發(fā)生轉變。
莫里森政府的對華政策與美國亦步亦趨。阿爾巴內塞政府上臺之后,對華政策出現(xiàn)了很大的改觀。在這段時間里,中澳兩國之間的高層對話大門被重新開啟,雙方進行了多次國防和外交領域的高層對話 ,意味著兩國之間的關系已開始走出低谷。
隨著中澳關系的不斷升溫,堪培拉當局對待臺海局勢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很明顯的變化。至少,有關澳洲在臺海局勢中所充當?shù)慕巧?,已不再是這屆政府愿意公開討論的話題。澳洲前防長達頓在臺海問題上“擂響的戰(zhàn)鼓”,鼓槌在阿爾巴內塞政府上臺后也被扔掉了。
因此,在莫里森任期內一些囂張言論,例如“在美軍介入臺海戰(zhàn)爭時,澳洲將提供軍事支持”、以及“向臺灣當局提供武器”等,在阿爾巴內塞政府上臺后,幾乎全部都銷聲匿跡。相反,據(jù)環(huán)球網(wǎng)報道,阿爾巴內塞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并警告某些盟友:“夸大臺灣問題對世界和平是沒有好處的”。
當下中美兩國圍繞臺海局勢的博弈愈演愈烈,而澳洲的對華政策卻在朝著美國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發(fā)展。因此,西蒙的相關表態(tài),被澳媒視為“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澳新政府在對華關系、以及地區(qū)安全問題上采取的相對靈活和務實的態(tài)度”。這就足以說明一個事實,眼下的澳大利亞,已不再是莫里森時期的澳大利亞。至少在對華關系領域,阿爾巴內塞政府不像其前任那么激進。
堪培拉當局對華政策態(tài)度的轉變,并不代表這個國家就會因此疏遠與美國的軍事合作關系。相反,中國在亞太地區(qū) 成為地區(qū)事務的重要倡導者和參與者。澳洲如果繼續(xù)與中國對抗,則意味著將遭到地區(qū)國家的孤立。因此,放棄之前唯美國馬首是瞻的對華戰(zhàn)略,就成了堪培拉的一種必然選擇。
更何況,澳大利亞被美國推到了反華最前線之后,得到的卻不是是來自美國的“獎賞”。相反,當澳洲遭到中國反挑釁工具箱修理的時候,美國卻在背后趁火打劫搶奪澳洲商品在華市場份額。
所以說,阿爾巴內塞上臺后,雖說在參與反俄行動方面仍然不遺余力,但同時卻在挑釁中國的不歸路上踩剎車,美國的對華遏制戰(zhàn)略在關鍵時刻被卸掉一條手臂。當然,這不能怪堪培拉“不仗義”,而是美國有些事做得太不厚道,稍有點正常理智的澳洲領導人,誰愿意干這種得不償失的賠本買賣?
澳洲作為“中國經(jīng)濟后花園”的身份,注定其惡化對華關系的結果,就是對自身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種“自殘”行為。有關這一點,在莫里森任期內的澳大利亞,所得到的教訓就已經(jīng)夠多。所以說,阿爾巴內塞與美國劃清界限,為的就是避免重蹈覆轍,淪為中美對抗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