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尚子為什么會拍《平家物語》?

自從我了解了《平家物語》的大致內(nèi)容,我心中一直有個困惑揮之不去:
“山田尚子作為一位拍了十多年校園片的導(dǎo)演,怎么突然會去拍這么一部軍紀古典?”
今天收拾東西的時候,意外抽出一本塵封的書,霎時,一連串回憶穿過我的腦?!乙苍S知道了答案。
《斐多》,柏拉圖對話錄中的一篇,敘述了臨刑的蘇格拉底,與門徒們論證靈魂的存在與不滅,最后從容就義的故事——但蘇格拉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譯者,楊絳先生。
“我不識古希臘文,對哲學(xué)也一無所知。但作為一個外國文學(xué)研究者,知道柏拉圖對西洋文學(xué)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也知道《斐多》是一篇絕世好辭。我沒有見到過這篇對話的中文翻譯。我正試圖做一件力不能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所以我大膽轉(zhuǎn)移轉(zhuǎn)譯這篇不易翻譯的對話?!?/p>
先生雖是自謙,但她確實未專業(yè)了解過無論是古希臘語還是柏拉圖哲學(xué),想來真是很難做出好的成果,而且似乎也很難找到先生突然對古希臘學(xué)術(shù)上感興趣的緣由。那么,為什么還要去做呢?
1997年,先生的女兒錢瑗因病去世,夫婦二人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1998年,錢鐘書先生因病去世,留下先生一個人在世界上。
“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
楊絳先生,為何會投入這部言說生死的《斐多》,知人論世,以意逆志,其實不難理解。
“柏拉圖的這篇絕妙好辭,我譯前已讀過多遍,蘇格拉底就義前的從容不懼,同門徒侃侃討論生死問題的情景,深深打動了我,他那靈魂不滅的信念,對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觀念的追求,給我以孤單單生活下去的勇氣。我感到女兒和鐘書并沒有走遠?!?/p>
2000年,楊絳譯《斐多》出版。
……
“我想真誠地正視那些實實在在走過人生的人們,以及他們那些珍貴的故事。
我曾以為《平家物語》就像宇宙一樣無邊無際,但實際上卻是部充滿色彩、用情至深的作品。希望大家能用心感受到這份情。
請大家多多關(guān)照?!?/p>
啊,這么明顯的答案,為何我之前沒能確認呢。
?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這是先生回望人生的感慨。
“祇園精舍鐘聲響,訴說諸行皆無常。”這是琵琶憶及平家的悲嘆。
而此時,遙寄東京,相望平安一片月,哀思逐華可相聞?
?……
“興衰浮沉,改朝換代,人終有一死。然而故事會依舊閃耀著流傳下去。
?
這給了我很大的勇氣?!?/p>
十一佳節(jié),然傷懷不能自抑,是故動筆。本文旨在抒懷,不成論證,亦不求論證,故其間行文草雜,邏輯混亂,還請見諒。
二〇二一十月一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