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本里的楊桃我現(xiàn)在才吃到

毫不夸張,第一次吃這東西,如果不是有那篇課文,我估計也不會知道有這么一種水果,我是八零后,出生在豫省偏遠的一個農(nóng)村,那個時候物資匱乏,家里啥都沒,就剩下窮了。家里三間瓦房,西屋還用一根樹干撐著,就是怕梁掉下來,房子塌嘍,當然直到老房子被推掉,也沒有塌,這是后話了。因為用樹木撐著,所以只剩下堂屋和東屋,一家人就吃住在這里,我也在這里度過了我的童年。那個時候擠在一起是多幸福一件事阿。爸媽在身邊,又有兄弟陪伴,小破屋雖然下雨漏水,冬天漏風,卻很溫馨。我就是在這樣的家里長大。有人會想,那廚房呢,在哪做飯呢,對啦,廚房是一個茅草屋,就是用幾根樹木支起架子,上面蓋上茅草,連個門都沒有,一分為二,左邊是做飯的,右邊是堆放雜物的,比如農(nóng)作物的秸稈等,當然,秸稈里面另有乾坤,家里打的糧食,玉米等重要物資會存放到里面,再用秸稈蓋好,我小時候沒少在里面玩耍。后來茅草屋變成了磚壘的平方,是我在上小學的時候父親一個人壘起來的兩間平房,不過房頂是用樹木撐起來的,上面蓋上塑料布,再用木板鋪平,最后在上面鋪上水泥,就這樣告別了茅草屋進入平房時代。蓋房子時沒有預留樓梯,每次上下都是爬上去,一種方法是兩只腳分別蹬著廚房和堂屋外墻,在用手撐住,就可以手腳同時發(fā)力向上移動,最后翻身上房頂。還有一種就是把架子車推起來,靠在墻上,踩著架子上的樘子上去,這是最安全的方法。那時候,一放學就會爬上去在房頂玩,到了夜晚就躺在上面看星星,生活就這樣平靜的如水一般流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