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了!這位攝影師把恐龍骨骸拍活了,讓人瑟瑟發(fā)抖啊

克里斯蒂安·沃格特是德國著名攝影師,以超現(xiàn)實主義的風景及建筑攝影享譽攝影界。他走遍了歐洲的5個自然歷史博物館,以黑色為背景,拍攝2.5億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恐龍骨骼化石,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稱霸地球1.8億年的恐龍形象,將遠古的史前動物真正帶入了我們的生活之中。這是霸王龍的頭骨。

沃格特拍攝時只使用自然光,并用黑色來區(qū)分每個動物的骨骸。這是德國森肯貝格博物館的衛(wèi)甲包頭龍,生活在8500-6500萬年前,身長約7米,重3噸,全身披滿鱗甲,有著像鱷魚一樣高10到15厘米的短角刺,僅腹部無甲,以植物及塊莖為食。

為了找到更好的角度,沃格特拍攝一具骨骸有時要花幾個小時。這是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橡樹龍,生活在1.5億年前的晚侏羅紀,長2.4至4.3米,臀高1.5米,體重77-91公斤,奔跑迅速,是一種草食性恐龍。

這個不用猜了,最著名的霸王龍,來自森肯貝格博物館。霸王龍生活在6700萬年到6500萬年前,要不是那顆突如其來的小行星,包括我們?nèi)祟愂甲嬖趦?nèi)的哺乳動物,可能現(xiàn)在都還匍匐在它能支撐8噸體重的爪下,瑟瑟發(fā)抖呢。

得益于沃格特非凡的拍攝技巧,這些骨骸就像三D圖像一樣,躍然紙上。這是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輕巧龍,生活在約1.45億年前,身長約6米,臀高1.46米,重約210公斤,草食性或雜食性,可能食腐或捕獵小型動物。

沃格特的攝影可以說已臻極致,和你平時看到的其它化石不同,這些家伙似乎是活著的骨架。這是生活在1.55-1.5億年前的劍龍,長約9米,高4米,重量可達5噸,是草食類四足恐龍,各種恐龍電影中當仁不讓的明星。這具劍龍骨骸來自森肯貝格博物館。

三角龍。生活在6800-6500萬年前,長7到10米,臀高2.5到3米,重6到12噸,是一種食植性恐龍。三角龍化石很多,可見其在白堊紀晚期非常常見。雖然它和霸王龍生活在同一時代,但并無法知道它們之間究竟是不是經(jīng)常發(fā)生交鋒,不過我感覺它們之間的關系應該就像現(xiàn)在的非洲野牛和獅子吧。這具化石來自德國沙根堡博物館。

美洲乳齒象。除恐龍外,沃格特也拍攝其它動物的骨骸,這是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乳齒象,370萬年前出現(xiàn)在地球上,大約8000年前滅絕,估計又是我們祖先的功勞。這些骨骸不是道具,而是來自時光深處活生生的動物,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億年前,想起來是不是很奇妙呢?
注:圖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