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xì)心觀察,日常的一切都可治愈我們,比如超市……
這一代年輕人不會像他們的父母那樣,灑掃庭除親力親為,一日三餐認(rèn)真對待,過柴米油鹽的生活。
工作和社會壓力,讓年輕人在生活上不那么講究生活的質(zhì)感,只要外賣員、快遞員、小時工、出租車司機不放假,我們的生活就能對付得過去。
也就是說,真正“深度”的生活,我們很少參與。
我們看似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但其實很多生活的必選項我們都交給別人代勞。
我們花更多的時間上網(wǎng)沖浪、磕cp、看綜藝?yán)锏拿餍菓賽圩鲲?。?dāng)我們以為自己已經(jīng)很懂應(yīng)該如何去生活,但其實“生活”這門課,我們還沒入門。
但是,距離我們最近的網(wǎng)絡(luò)世界卻充滿了價值觀的輸出,有一個現(xiàn)象,就能聽到一大堆一驚一乍的觀點,這些觀點被宏大的命題包裹著,每一種立場聽起來都很正確。
我們?nèi)狈ι罹唧w、真切的感知,卻又容易被其他聲音裹挾著,陷入宏觀抽象的玄思。
精神和現(xiàn)實之間的裂縫容易讓人無所適從。這時,超市就能讓我們從思想的云端回到地面。從柴米油鹽到日化家居,在超市里,我們能看到幾乎全部的生活。
從幼稚孩童到白發(fā)老人,人生中有很多關(guān)乎生存的必答題,都需要在超市找到答案。
毫無疑問,都市青年需要這種簡單平淡的煙火氣。我們在工作中感受了太多的雞血,在屏幕前感受了太多不屬于自己的生活,很容易迷茫:什么才是屬于我自己的生活?答案也很簡單,去逛逛超市,你會很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想要什么。
這些具體的、可以感知的物質(zhì),才能讓生活充滿真實而豐滿的煙火氣。而煙火氣,才是我們經(jīng)營生活的開始。
我們把自己看成生活的中心,追求即刻的服務(wù)、即刻的關(guān)系,我們對生活失去了超脫其外的、充滿“距離感”的觀察和審視。 當(dāng)外賣小哥遲到了,我們可能會惱怒,在這種即刻的、缺乏距離感的過程中,我們失去了同理心,忘記了人與人之前基本的理解和體諒,更多依照本能去行動。 而超市、菜市場、商店這種“非賽博”時代的產(chǎn)物,還維系著我們和“附近”的連接,讓我們能夠跳出自我的中心,在保持“距離感”的同時觀察生活。 所以,如果你有時感到自己焦慮地“懸浮”在空中,被裹挾在各種思想里,真誠推薦你去超市逛逛,在那里,你或許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