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虎皮鸚鵡基因原理 - 亮翅種(Clearwing)

2022-12-07 02:35 作者:BG灰白  | 我要投稿


虎皮鸚鵡基因基礎(chǔ)原理合集將闡述完整的虎皮鸚鵡變異基因種類及示例。虎皮鸚鵡基因基礎(chǔ)原理將為虎皮鸚鵡變異基因的介紹做鋪墊,方便后文閱讀。本合集共整理了38種虎皮鸚鵡變異基因,文末將附上對專業(yè)詞匯的解釋。


我們常說的灰翅種虎皮鸚鵡通常包括三種不同的基因:


  • 淡化種|Dilution

  • 亮翅種|Clearwing

  • 灰翅種|Greywing

最右淡化基因的歐血大頭虎皮鸚鵡還帶有蛋白石基因



這三種基因都位于同種基因位點上,本期將要介紹的是亮翅種(Clearwing)。



灰翅在綠色系鳥中也被稱為“黃翅”,在藍色系鳥中被稱為“白翅”。帶有亮翅基因的虎皮鸚鵡被稱為通體亮翅(Full-bodied Clearwing)。當亮翅基因跟黃臉二型、閃光基因(蛋白石種)結(jié)合時,就會誕生彩虹種(Rainbow)虎皮鸚鵡


彩虹種虎皮鸚鵡,圖中是一只黃臉二型,帶有閃光基因(蛋白石)的魚鱗種天藍色虎皮鸚鵡



01 亮翅種虎皮鸚鵡外貌


亮翅種亮綠色虎皮鸚鵡的身體顏色只比野生型亮綠色虎皮鸚鵡淡一點點,但是翅膀上的區(qū)別會非常明顯。


亮翅種天藍色虎皮鸚鵡則是藍身白翅。身體部位的藍色比普通天藍色基因的鳥更淡。


(圖1)亮翅種亮綠色虎皮鸚鵡(黃翅);(圖2-3)亮翅種天藍色虎皮鸚鵡(白翅)


(圖1-2)亮翅種深綠色虎皮鸚鵡;(圖3)亮翅種鈷藍色虎皮鸚鵡、紫羅蘭色


(圖1-2)亮翅種橄欖綠虎皮鸚鵡


亮翅種的虎皮鸚鵡在翅膀和頭上斑紋部分呈現(xiàn)淺灰色。在鳥展比賽中,它們斑紋的顏色非常模糊,但仍然可以看到是有斑紋的。臉部斑點、鼻蠟膜和眼睛的顏色不受這種突變基因的影響。


亮翅種虎皮鸚鵡特征


它們尾巴毛顏色比野生型的要淺得多,藍色系亮翅種虎皮鸚鵡的尾巴為煙灰色;綠色系亮翅種虎皮鸚鵡的尾巴為淺灰綠色?;蛐蛿y帶淡化基因(亮翅種/淡化基因)的顏色通常比純亮翅種的虎皮鸚鵡稍顯蒼白。


亮翅種虎皮鸚鵡(左母右公)


亮翅種虎皮鸚鵡公鳥


*亮翅種/淡化基因(Clearwing/Dilute)指的是表型為亮翅種,但攜帶淡化隱性基因的鸚鵡。




02 亮翅種虎皮鸚鵡歷史


亮翅種突變基因第一次具體是什么時候被發(fā)現(xiàn)的并不清楚,但一定是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出現(xiàn)于澳大利亞的灰翅種虎皮鸚鵡中間。


亮翅種紫羅蘭基因虎皮鸚鵡公鳥


在20世紀20年代,灰翅種變得很流行,比現(xiàn)在流行多了。大部分關(guān)于灰翅種的種鳥都是在大英帝國和澳大利亞被發(fā)展起來的,但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英國的灰翅虎皮鸚鵡和澳大利亞的灰翅虎皮鸚鵡有稍許不同。


(左)亮翅種深綠色虎皮鸚鵡;(右)亮翅種紫羅蘭色虎皮鸚鵡


英國的灰翅種虎皮鸚鵡的斑紋呈現(xiàn)柔和的淡灰色,體色只有普通顏色濃度的一半;而澳大利亞的“灰翅種”虎皮鸚鵡體色跟普通鸚鵡幾乎沒有差別,飛羽上的斑紋淡到幾乎看不見。當時這種“灰翅種”虎皮鸚鵡在澳洲特別受歡迎,被認為是比純灰翅種基因的黑色素抑制程度更大的品種。


亮翅種的羽毛顏色


灰翅種和淡化基因的羽毛顏色


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曾有過關(guān)于澳洲“灰翅種”虎皮鸚鵡的爭論,其中一部分人認為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突變基因,而另一部分人認為也只是通過灰翅種和淡化基因選育出來的,被純化的一個品種。


當時的澳大利養(yǎng)將這種翅膀顏色極淡、身體顏色幾乎沒有變化的綠色系“灰翅種”虎皮鸚鵡花色稱為“翡翠色(Jades)”;藍色系則稱為“皇家藍(Royals)”。海軍藍這個名字源于一對“灰翅種”鈷藍色虎皮鸚鵡(體色濃重的花色),人們認為這對虎皮鸚鵡在1935年被送給了英國國王喬治五世(HM King George V)。


亮翅種天藍色虎皮鸚鵡(這只翅膀顏色極淡,是一只基因被提純的鳥)


這對鸚鵡來自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皮克赫斯特市(Peakhurst)的 Harold E Pier在過去七年間培育的血線。這些鳥當時被稱為 Australs(指“南方來的鳥”),另一種更具有代表性的叫法是“黃翅(Yellowwings)”和“白翅(Whitewings)”。我們現(xiàn)在幾乎已經(jīng)可以肯定,這種鳥其實就是亮翅種,或者是亮翅種和灰翅種的交叉基因,后者也被稱為通體灰翅(Full-bodied Greywings)。



灰翅基因和亮翅基因之間真正的關(guān)系在1936年的時候就已經(jīng)被一部分澳洲繁育者們研究透徹,甚至可能在更早些的時候就被研究明白了。但在英國出現(xiàn)的第一篇明確指出兩種基因不同的遺傳方式的文章,是來自澳洲新南威爾士州霍恩斯比(Hornsby)的R B Browns寫的,被發(fā)表在1937年的虎皮鸚鵡公告上。


亮翅種深綠色虎皮鸚鵡


這篇文章被那期的F A E Crew教授大為贊揚。Browne先生正確地指出灰翅種、亮翅種兩種基因的區(qū)別,并稱通體灰翅種虎皮鸚鵡僅僅是灰翅基因和亮翅基因的一種交叉基因,詳細指出了他們之間的遺傳關(guān)系。


同窩的一對虎皮鸚鵡,(左)亮翅種黃臉二型;(右)亮翅種黃臉一型

兩者都是紫羅蘭種,帶有黃臉基因的天藍色大頭虎皮鸚鵡

但是左邊公鳥飛羽上灰色花紋的面積更少,顏色更淡



因此,現(xiàn)在我們可以推斷,亮翅基因最晚在1926年之前就已經(jīng)被培育出來,但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前一直被當成灰翅種。英國的繁育者沒有成功辨別出灰翅和亮翅的區(qū)別,所以一直到1936年8月才為人所知,當時來自悉尼的E Walker先生給伯明翰的Messrs Mott和Marshall先生帶去了第一只亮翅種虎皮鸚鵡。同年,澳洲新南威爾士虎皮鸚鵡俱樂部的主席Ernest W Jones將一對亮翅種虎皮鸚鵡帶給R J Watts先生。




03 亮翅種虎皮鸚鵡基因


至少少數(shù)基因能夠只對部分身體顏色造成影響,亮翅種虎皮鸚鵡就是其中之一。這種基因可以作用在黑色素上。無論是綠色系還是藍色系的鸚鵡,它們所有黑色羽毛的羽小枝的髓質(zhì)或內(nèi)細胞、皮質(zhì)層或羽小枝的外細胞里面都含有色素。亮翅種能夠?qū)?strong>皮質(zhì)層里面的黑色素細胞數(shù)量大幅度減小,但對髓質(zhì)層里面的黑色素顆粒影響非常小。


一根典型的紅色羽毛


虎皮鸚鵡身上的黑色斑紋大部分是受到皮質(zhì)層的黑色素作用,而灰翅基因改變的正是這部分的色素。在藍色系的鸚鵡身上,更多是髓質(zhì)層的作用效果,因此受到的影響比較少。



對灰翅種呈常染色體半顯性遺傳(A-Co-D);對淡化基因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A-D)


所以亮翅種突變不是作用在飛羽本身,而是在皮質(zhì)層的色素細胞上。在這方面,它跟幾個虎皮鸚鵡的亮體突變作用相反,后者似乎是選擇性地抑制髓質(zhì)色素沉著,而不影響皮質(zhì)色素沉著。


淡化黃臉基因的天藍色母鳥


亮翅種是一種位于常染色體上的突變基因,基因符號為dilcw,跟淡化基因(dild)、灰翅基因(dilgw)都處在同一個基因位點上。亮翅種相對于野生型基因呈隱性,但對淡化基因呈現(xiàn)顯性,對灰翅種等位基因呈現(xiàn)半顯性。


淡化亮翅天藍色虎皮鸚鵡


只有兩種基因的鳥能在外表上顯現(xiàn)出亮翅種的特征:


  • 雙基因亮翅種

  • 亮翅種+淡化基因


雙基因亮翅種,也就是純合子亮翅種,基因型為dil%5E%5Cleft%5C%7B%20cw%20%5Cright%5C%7D%20/?dil%5E%5Cleft%5C%7B%20cw%20%5Cright%5C%7D%20;亮翅基因和淡化基因疊加,也就是雜合子基因的鳥,基因型為dil%5E%5Cleft%5C%7B%20cw%20%5Cright%5C%7D%20/dil%5Ed%20。





如果鸚鵡的基因型是dil%5E%2B/dil%5E%5Cleft%5C%7B%20cw%20%5Cright%5C%7D%20,也就是野生型基因帶上一個單因子亮翅基因,那么這只鸚鵡外表就跟普通亮綠色鸚鵡沒有差別,被稱為攜帶亮翅基因的亮綠色虎皮鸚鵡。


當亮翅種和灰色種同時存在于一只鳥身上,基因型會變成dil%5E%5Cleft%5C%7B%20cw%20%5Cright%5C%7D%20/dil%5E%5Cleft%5C%7B%20gw%20%5Cright%5C%7D%20,也就是俗稱的通體灰翅種(Full-bodied Greywing)。兩個基因都可以表達自己的一部分,使鳥的飛羽處呈現(xiàn)出灰翅的效果,而身體部位顏色保留亮翅種的特征。更多詳細描述請翻閱下一期內(nèi)容:灰翅種虎皮鸚鵡。


通體灰翅種虎皮鸚鵡




資料來源:

  1. Budgerigar colour genetics, wikipedia

  2. Clearwing Budgerigar Mutation, wikipedia

  3. Clearwing, Cute Little Birdies Aviary

  4. Clearwing mutation, Budgie Bubble

虎皮鸚鵡基因原理 - 亮翅種(Clearwing)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武乡县| 黄浦区| 太仆寺旗| 武平县| 永康市| 巢湖市| 灌云县| 岳普湖县| 海安县| 平凉市| 东方市| 河东区| 额济纳旗| 慈利县| 托里县| 曲麻莱县| 兴仁县| 农安县| 永城市| 海盐县| 社旗县| 承德县| 台中县| 苗栗市| 桃园市| 红河县| 苍梧县| 顺昌县| 潢川县| 怀集县| 上杭县| 双柏县| 祥云县| 宁夏| 鄂温| 江永县| 佳木斯市| 安徽省| 平阴县| 防城港市| 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