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筆記+課后習題+考研真題筆記:黃達《金融學》(第5版)
復習筆記:

考點一:國際貨幣體系
1 . 國際貨幣體系的含義
國際貨幣體系是指國家間進行各種交易支付所采用的一系列安排和慣例,以及支配各國貨幣關系的一套規(guī)則和機制,它涉及國際金融的各個方面:國際收支及其調節(jié)、匯率決定及其變化、國際貨幣或儲備資產的數量和形式,國際金融市場與資本流動、國際貨幣合作的形式與機制。
2.金匯兌本位下的國際貨幣體系
金匯兌本位本質上是一種附庸的貨幣制度,即本國貨幣必須依附于與之相聯系的其他國家的貨幣。金匯兌本位曾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短暫存在。
金匯兌本位下國際貨幣體系的特點是:①各國貨幣維持金平價,即貨幣均規(guī)定了含金量;②本幣不能自由兌換成黃金,而是通過兌換外匯間接與黃金聯系,這是不完全的金平價;③匯率與某一特定強國的貨幣掛鉤,實際屬于一種釘住匯率制度;④一國貨幣當局除持有黃金儲備外,還持有大量外匯,以保證本幣可以通過兌換為外匯來保持幣值穩(wěn)定。
3.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其具體內容見表2-1。

4. 貨幣局制度(見表2-2)

5.美元化
狹義上的美元化是指一個國家的本幣被美元所替代進行流通的現象。廣義上的美元化指各國貨幣制度都需要依附于美元。
從貨幣制度的角度說,狹義上的美元化涉及的主要問題是貨幣主權的完全喪失。美元化意味著放棄了本幣的發(fā)行,同時這也是放棄了鑄幣稅以及發(fā)行銀行在本國金融體系陷入困境時進行最后救助的可能。
但是,美元化也有一定的優(yōu)點,實行美元化的國家可以解決經濟困境、遏制通貨膨脹、減少貨幣兌換等麻煩。
考點二:外匯與外匯管理
1.外匯及其構成
(1)外匯的含義
外匯是以外幣表示的、可用作國際間結算、可兌換成其他形式的外幣資產與支付手段。其特征包括:①可自由兌換;②必須是外幣或以外幣表示。
(2)我國外匯的構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所稱的外匯,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①外幣現鈔,包括紙幣、鑄幣;②外幣支付憑證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銀行卡等;③外幣有價證券,包括債券、股票等;④特別提款權;⑤其他外匯資產。
課后習題:
1. 比較外匯與本幣的異同。一國居民持有的外匯在本國境內是否具有貨幣的各種職能?為什么?
答:
(1)外匯的定義
一般地,可以將外匯定義為一切外國貨幣?,F代經濟生活中的外匯,主要是指以外幣表示的債權債務關系證明。外匯是以外幣表示的金融資產,它可用作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并能兌換成其他形式的外幣資產和支付手段。
(2)外匯與本幣的異同
相同:外匯與本幣都是債權債務證明。
不同:外匯不僅包括外幣,還包括所有權證,本幣則不包括。
(3)外匯在本國境內的職能
居民持有外匯在本國境內能否行使如同本幣一般的職能,需取決于本幣是否已經實現了完全可兌換。而即使是實現了完全可兌換,也只是允許本幣及外匯的自由進出境和相互自由兌換,并未賦予任何外匯在境內日常交易中充當價值尺度、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的職能。這些職能只有本幣才能執(zhí)行,這是國家主權賦予本幣的特殊權力。
目前,國際金融體系的發(fā)展,美元化、歐元化的出現使得外匯取得了在本國境內貨幣的各種職能,但這只是局部現象。
2.了解我國目前的外匯管理制度。為什么說人民幣還不是完全可兌換貨幣?
答:
(1)我國目前的外匯管理制度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次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內容是,人民幣匯率不再釘住單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jié),維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wěn)定。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不等于釘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
(2)人民幣還不是完全可兌換貨幣的原因
人民幣完全可兌換是指:人民幣在境內可兌換為外匯;外匯可攜出或匯出境外;人民幣可自由進出境;外匯可攜入、匯入境內,并在境內兌換為人民幣;無論是居民和非居民均可在境內持有外匯;彼此之間可相互授受。人民幣的完全可兌換包括經常項目的可兌換和資本項目的可兌換。
目前,人民幣在經常項下是可兌換的。但是在資本項下還沒有完全可兌換,原因在于:
①外匯政策要絕對避免直接或間接導致金融危機,甚至社會動蕩。中國發(fā)展的根本基礎就在于社會穩(wěn)定。中國目前,金融體系還不健全,很少的資金就可能沖擊整個金融體系。如果貿然開放資本項目,很容易造成金融危機。未來一些年內,只要世界金融體系的過渡未完成,高頻率、大規(guī)模的金融危機在所難免。2008年的次貸危機,中國的金融體系未被卷入風浪,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資本項目的封閉。而其他如歐洲經濟,由于貨幣的傳導作用,也不得不經受來自美洲大陸的金融風暴。
②中國經濟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內需在GDP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在這一背景下,中國要保持宏觀政策的自主性,就不宜實行人民幣完全可兌換。中國早期發(fā)展的主要動力之一來自競爭激烈的貿易,這就要求執(zhí)行固定匯率或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來減少不確定性、降低貿易的成本。最終,解決這兩個相互矛盾的目標的辦法,就是管理浮動加不可自由兌換。但執(zhí)行此種政策有很大的難度,因為管理者要確定什么是合適的匯率。
③中國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之一,外匯政策遲早要實行自由兌換和某種程度的管理浮動,但要想使中國的經濟與金融體系能夠免疫于開放外匯政策的副作用,必須有一些先決條件。當前,中國金融市場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還有許多機制尚未建立,最簡單的包括利率的市場化與債券市場的進一步健全,而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券商等的市場化競爭力也必不可少。有了強大、健康的金融機構,才能維持未來世界經濟與金融中心的正常運行。
考研真題筆記:
【例2.3】布雷頓森林體系[河北工業(yè)大學2022年研;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6年研;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研;深圳大學2012年研;東北大學2003年研;上海財經大學1998年研]
答: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建立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其主要內容有:
①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促進國際貨幣合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戰(zhàn)后國際貨幣制度的核心,它的各項規(guī)定構成了國際金融領域的基本秩序。它對會員國融通資金,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著國際金融形勢的穩(wěn)定。
②規(guī)定了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實行美元-黃金本位制。布雷頓森林體系規(guī)定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隨時可用美元向美國按官價兌換黃金。另外,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規(guī)定與美元的比價,從而間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均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但在出現國際收支根本不平衡時,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準可以進行匯率調整。
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國際收支赤字國提供短期資金融通,以協助其解決國際收支困難。會員國在需要國際儲備時,可用本國貨幣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按規(guī)定程序購買一定數量的外匯,將來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再以用黃金和外匯購回本幣的方式償還借用的外匯資金。
④廢除外匯管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規(guī)定會員國不得限制經常項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視性貨幣措施,要在兌換性的基礎上實行多邊支付,但也存在一些例外。
⑤制定了稀缺貨幣條款,但這一條款并沒有真正實施過。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國際貨幣合作的產物,它在一定時期內穩(wěn)定了資本主義世界的貨幣匯率,營造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國際金融環(huán)境,促進了世界貿易和世界經濟的增長。但是,布雷頓森林體系也存在一些缺陷:①信心和清償力之間的矛盾,即存在“特里芬難題”。②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可調整匯率制度難以按照實際情況經常調整。③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各國為了維持對外收支平衡和穩(wěn)定匯率,不得不喪失國內經濟目標的獨立性。

篇幅有限,請百度「曹小值題庫網」獲取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