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管理】自省一旦過了頭,就容易中“反芻思維”的毒

你有這種習慣嗎——反復(fù)回想某件事,希望自己當時換種做法?你希望自己沒說那句蠢話;你希望自己主動參加了那個現(xiàn)在大獲好評的項目;你希望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你希望自己沒搞砸那個潛在客戶。心理學中,這種過度思慮稱為“反芻”。這里有一些好用的方法可以幫你擺脫這種折磨。? ?

我們會擔憂將要發(fā)生的事,也會反芻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對某件事的反芻常會觸發(fā)對相似情境的記憶,讓我們無意義地糾結(jié)于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差距。受這一件事的刺激,你開始因為自己不夠好而自我批判:不夠有條理、缺少野心、腦子不靈光、缺乏紀律性、沒有魅力……
反芻不僅讓人不快,它還與解決問題能力低下、焦慮和抑郁密切相關(guān)。好消息是,有一些好用的方法可以幫你擺脫這種折磨,而且可能比你想象的簡單。?
識別常見觸發(fā)事件
要想停止反芻,你必須先意識到自己在這樣做。但人們并不總能有這種意識。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好方法是,回想一下過去觸發(fā)反芻行為的事件。你可能會列出以下事件:
●??與尚不信任的人協(xié)作
●??與看上去更聰明或更有野心的人共處
●??職場高升
●??做與金錢有關(guān)的重大決定
要注意一下你主要是責備自己還是責備他人,大多數(shù)重度反芻者都屬于二者之一。
拉開心理距離
接下來,你需要在自身和反芻的事情之間拉開心理距離。例如,你可能過于擔心他人無關(guān)緊要的看法,也可能被一點小錢弄得心神不寧,又或者明明做得很好卻自認為不夠成功。拉開心理距離的一個方法是告訴自己,腦子里的這堆東西只是念頭和感覺而已,這樣做能幫助你培養(yǎng)“情緒敏捷性”:你會說“我感覺我做得不夠好”,而不是“我做得不夠好”。甚至可以更輕描淡寫一些:“哦,這又是我那個喜歡反芻的腦袋在作怪了?!?/p>
認識到自己某些感受的荒謬性,能讓你不那么認真地對待它們。你可以在反芻行為中尋找自大和自我中心的跡象:你想讓什么事情都合你意嗎?你覺得別人在跟你過不去,但人家也許只是在為自己考慮?你是否會把自己和商業(yè)明星及網(wǎng)紅做比較?如果你有這種心理傾向,可能會覺得世界應(yīng)該圍著你轉(zhuǎn)??赡艿脑?,要看到自戀和不安全感的可笑之處,而不要把它們當作你的人格缺陷。你甚至可以想象一個超級神經(jīng)質(zhì)版本的自己。這種策略并不適用于所有類型的反芻,不過可以看情況嘗試。
區(qū)分反芻和解決問題
反芻偶爾能帶來有用的洞察,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是一種逃避方式。一般來說,反芻越多,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差。反芻會讓人不去尋找解決方案,或者無法快速有效地執(zhí)行解決方案。一項研究顯示,經(jīng)常有反芻行為的女性在發(fā)現(xiàn)乳房腫塊后,要等超過一個月才去就醫(yī)。要想從反芻模式進入行動模式,你應(yīng)該問自己:“基于目前狀況,最佳選擇是什么?”盡管不完美或不周全,你也必須先采取初步行動。這種策略對完美主義者尤其重要。如果你在反芻已經(jīng)犯過的錯誤,那就應(yīng)該采取策略降低再犯的可能性。
降低大腦的“黏性”
當你意識到自己在反芻,可以先設(shè)法轉(zhuǎn)移注意力,做一些耗時不長、需要占用精力但難度不大的事情,比如花10分鐘填一份開支報告。你選擇的應(yīng)該是需要集中精力的事情。還有些情況下,你也許可以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本該做的事情上。你可能會想:“這么簡單的事情怎么能解決復(fù)雜的情緒問題呢?”但這個技巧可能意外有效。
慢跑或散步等運動,也可以幫助反芻的大腦平靜下來。冥想或瑜伽可能尤其有助于擺脫揮之不去的念頭,讓你逐漸看淡它們。這些運動和訓練能讓你敏銳察覺到自己的思緒飄向過去或未來,并把它拉回當下,聚焦于你的呼吸或身體及周遭的變化。這正是應(yīng)對反芻所需的技巧。
尋找思維陷阱
反芻有時是由認知錯誤導(dǎo)致的,而在反芻狀態(tài)中,你恰恰不太能發(fā)現(xiàn)思維陷阱,這就讓你愈發(fā)難以自拔。解決方法是,在平靜狀態(tài)下總結(jié)自己典型的思維陷阱,這樣你在情緒不好時也能識別它們。說一個我自己的例子:處理工作郵件時,有時我會過于在意讓我不快的某句話,然后受此影響,認為整封郵件的態(tài)度就是不講理或輕蔑的。但認識到這個問題后,我試著不去反芻初始印象,而是冷靜一天后重讀郵件,并時??辞遄约旱钠睢?/p>
其他常見認知錯誤還包括自我期待過高、錯誤理解他人對你的期待、看不到所謂成功人士和你有相同的困擾、小題大做等。當你反芻別人的某些行為并嘗試分析原因時,不妨試想你的看法可能是錯的,并且要接受自己可能無法得知真相的事實。認識到我們經(jīng)常無法獲知他人行為的原因,這是有助于減少反芻的一個重要技能。

反芻是個普遍問題。要想擺脫反芻,你必須先了解自己的“發(fā)作”模式并制定對策。這需要時間和努力,但防范反芻對你的精神健康和工作效率非常重要。所以下次拿“不該、本該、應(yīng)該”折磨自己之前,不妨試試上面講到的方法。
關(guān)鍵詞:自管理
愛麗絲·博伊斯(Alice Boyes)| 文? ?
愛麗絲·博伊斯,博士,曾為臨床心理學家,后從事寫作,著有《心靈健康工具箱》(The Healthy Mind Toolkit)和《焦慮工具箱》(The Anxiety Toolkit)。
王晨 | 譯? ? ?蔣薈蓉 | 校? ? ?騰躍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