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我的靈魂永不下跪》

? ? ? 整理書柜的時候和這本書再次相遇,相比于靈魂永不下跪這么慷慨激昂的中文標題,A Lesson Before Dying雞湯味少很多。初中的時候翻來覆去看過好多遍,以至于故事脈絡仍記憶猶新。不是說有多精彩,一來能買回家的書不多,二來是真的不理解。
? ? ? 這是一個關于生與死、罪與罰、黑與白、恩與愛、尊嚴與歧視的故事。20世紀40年代的路易斯安那州,21歲的黑人杰弗遜不幸卷入一樁小酒店槍擊事件,三名當事人當場死亡。作為案發(fā)現(xiàn)場唯一的幸存者,他被白人指控蓄意謀殺并被判處死刑。
? ? ? 大學畢業(yè)后回歸故里、執(zhí)教當?shù)赜谵r場小學的格蘭特?魏金斯不甘偏處一隅、碌碌無為的現(xiàn)狀,去留無定,過著極度苦悶彷徨的日子。他的姨姥和杰弗遜的教母希望他探視身陷囹圄的杰弗遜,用他的智慧和人格重塑杰弗遜懵懂無知、自輕自賤的靈魂,為杰弗遜上臨刑前的最后一堂課:要帶著尊嚴與驕傲而死。
? ? ? 實際上就我讀到的內容而言,杰弗遜沒有那么無辜。他認識實施搶劫的兩個黑人,在劫案當天受邀前往酒館,誠然他對犯罪計劃一無所知,可以說在錯誤的時間出現(xiàn)在錯誤的地點,但在槍擊事件發(fā)生后,在兩名黑人劫匪、白人酒館老板倒在血泊中時,杰弗遜作為唯一目擊者卷走了柜上的貨款,并最終被捕。法庭上,白人律師以杰弗遜和豬沒什么兩樣、不具備人類掌控行為的智慧為其作辯護,這樣的辯詞傷害了他的黑人親友,為了讓杰弗遜挺直胸膛走上電椅,引出了主線最后一課。
? ? ? 第一個困擾我的問題是“不幸卷入”。
? ? ? 杰弗遜量刑過重,但用無辜形容他,對陪審團的指責又過重了。坐在陪審團的椅子上,我們整理一下已知情況,三名黑人進入酒館的目擊證詞→槍戰(zhàn)→唯一的幸存者身上帶著老板的錢款……法官不是上帝,判決杰弗遜見上帝情有可原。
? ? ? 在B站看過羅翔老師的一個視頻,“輪奸還沒輪到我,需要負法律責任嗎?”。他講到判定從共同犯罪中解套是困難的,需要犯罪未遂、成功切斷對共同犯罪的幫助等一系列條件。我沒搶劫,別人把他打死了我只是撿錢,需要負法律責任嗎?有機會可以再了解。沒想用本朝的劍斬外邦的人,只是好奇。
? ? ? 當然,在那個種族歧視嚴重的年代,主人公換成白人就不會量刑這么重;路易斯安那州剛剛引進電椅,陪審團內心過于蠢蠢欲動;在民權運動之前,黑人不能自救,沒有法律程序上的公平正義。但不幸與無辜,只能用在那個酒館老板身上。
?
? ? ? 第二個困惑是拯救靈魂。
? ? ? 教師格蘭特作為家鄉(xiāng)唯一上過大學的黑人,承擔了教導杰弗遜的任務。杰弗遜自輕自賤,格蘭特也是自怨自艾,怨恨自己仍受困于小城、怨恨自己每天教黑人小學生的課程不過是混日子、怨恨種族歧視仍然根深蒂固。然后兩個人像所有的故事一樣,從相互抵觸到坦誠相對,最后杰弗遜大義凜然、慷慨赴死。
? ? ? 我強迫自己字斟句酌,依然沒有動容,一度懷疑過自己。思考是有的, “朝聞道,夕死可矣”,不過人家強調的是如果能悟道,死了也甘愿。杰弗遜這邊是,你今晚指定要死了,我們給你準備的道理你抓緊再看看。
? ? ? 教母、牧師、老師輪番上陣,親情、宗教、教育層層遞進,最終杰弗遜強打精神、靠自己的雙腳走上刑場,如果入獄后的幾天就能做到,那人生的前二十一年呢?
?
? ? ? 如今再回顧這部小說,我想也許被救贖的不是杰弗遜,而是這幾位導師,杰弗遜回應了他們的期待,讓他們有了精神支柱、有了對絕望處境發(fā)生改變的希望。
? ? ? 舉起帶著污點的旗幟終歸是飲鴆止渴,相比于付出幾代人艱辛的努力贏得尊重,以受害者自居控訴別人顯然更輕松,最終陷入惡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