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隴葬禮(連載三)
江南大營的再次覆滅并沒有讓大清官家受到太大的傷害。 太平軍的戰(zhàn)果僅是奪了三千營兵的性命,其余的人多數(shù)逃出了大營。 官軍收攏潰兵,向東集于揚州、鎮(zhèn)江一線,加上各處聞訊調(diào)來的官兵,漸又有一兩萬兵勇的模樣。 但是,朝廷的開恩不能代替軍機處的責察。江南大營的統(tǒng)帥,江寧提督、江寧將軍和春一口氣跑到了蘇州,陰雨加兵敗的窩囊讓和春一病不起。 下人們口口私傳,大人最忌諱出兵逢雨,只因大人字雨亭,此次大敗,純系犯諱。 和春聽著這些,愈加煩躁。身為正黃旗,深受皇恩,如今慘敗,何顏面對? 按大清律法,今上責罰下來,革職事小,斬首事大,且不免連累一家老少。 和春越想越怕,競夜不眠,隔日一早下人入臥房伺候時,發(fā)現(xiàn)和春竟已去世多時。 因戰(zhàn)事不利的不止和春一人。 左副都御史涇陽人張芾督辦皖南四省一府的軍務,此時光景也不好過,不過損兵折將過后,張芾比和春聰明了一些,和春是旗人,好著面子,而自己知難而退,憑著以往的功勞,又料定朝廷正值用人之際,橫豎不會是死罪。于是上奏自劾一折,順利被革職并留軍聽命。 張芾暗自得意于自己的聰明之舉。 接著張芾迅速遵命把皖南軍務悉數(shù)移交給了兩江總督曾國藩,所謂留軍聽命不過是官樣說辭罷了。然后張芾又奏請回原籍補服母喪。 曾國藩聞訊,連連搖頭無語。 陜無戰(zhàn)事,陜?nèi)诉€陜,吾湘人還哪兒?軍務緊要,誰可當此大任? 憂愁之際,想起胡林翼力薦的一個人來。此人自啟用以來,籌措、守備皆有不俗表現(xiàn),可以再加重用。 想畢,曾國藩即手書一封,飭已經(jīng)是兵部郎中的湘陰名士左宗棠在籍募勇,速赴兩江參戰(zhàn)。 原來自湘江拜會林則徐后,次年即有廣東花縣科舉落榜者洪秀全立拜上帝教,舉義起兵,再次年太平軍橫掃南方諸省,兵圍長沙,每自比諸葛先生的左宗棠禁不住郭嵩燾的勸勉,投入到湖南巡撫張亮基門下效力,做了張大人幕府。張亮奉調(diào)山東后,又經(jīng)新任湖南巡撫駱秉章呵護調(diào)教,左漸可獨當一面。 曾國藩掐指一算,左諸葛已經(jīng)歷煉八載,名氣遠揚、小有成就,大可戡以重任啦。時長沙守備上佳,曾為朝廷嘉獎,當鼎力支援皖、贛的戰(zhàn)事了。 左宗棠雖每自比諸葛先生,但平生科舉卻屢試不中,幾乎蹉跎了半生歲月,有此亂世中建功立業(yè)的良機,可謂生而逢時了。 于是,左宗棠迅速精心募集了十營楚勇,聽候官家調(diào)遣。 這正是: 前人辭官歸故里 新人星夜赴朝堂 長江后浪推前浪 犬馬護主為今亮 不過這時的紫禁城,咸豐帝正焦頭爛額,英法俄輪番找上門來,凌亂之下被洋人們燒了先帝們一百五十年來重金建起來的三山五園,俄羅斯又隨后步步緊逼,無奈中與之簽了清俄北京條約,江山搖曳,咸豐帝大有風雨飄搖之感。 得此肱骨大臣,咸豐帝稍感舒心,不久,擢升驅(qū)殺太平軍而積功累累的左宗棠為浙江巡撫。 左宗棠仕途得意,唯一不快的是剿殺愈狠,長毛的抵抗愈加強烈,而百姓歸順長毛日久,如今良莠難分,只能一并剿除。 因而對有請示處置俘獲事宜的,不禁愈加干脆,長毛蠱惑人心,當絕此類。手下的參戰(zhàn)將兵久悉其令,于是將殺俘即作平常事看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