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甘肅·如約而至”網(wǎng)絡(luò)媒體宣傳推廣活動在平?jīng)鰣A滿結(jié)束
12月23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如意甘肅·如約而至”網(wǎng)絡(luò)媒體宣傳推廣活動,來到此次活動的最后一站——平?jīng)鍪嗅轻紖^(qū),切身感悟這方土地上問道根脈、醇厚文韻、靈秀景脈、民情風韻的獨特。


當晨曦初現(xiàn),將第一縷暖陽撒向崆峒山顛,層層光輝映透樓宇梁柱四散折射,此時的崆峒山,云海涌動,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水天一色,便藏于山中,靈秀而又峻逸。采風團一行人循著石階山道,緩緩而上,偶爾回身遠眺,即可見冬日崆峒獨有的丹霞地貌。


繼續(xù)前行,循著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秦皇漢武的人文遺跡感悟名山風采,在凝重典雅的八臺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處石府洞天前,感受崆峒山的氣魄宏偉,底蘊醇厚。在司馬遷、杜甫、白居易、林則徐、譚嗣同等遺留的詩詞、華章、碑碣、銘文中夢回千年歷史文明。

以峰為骨,以林為肉?!搬轻际啊本熬皠e致,集奇險靈秀的自然景觀和古樸精湛的人文景觀于一身,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似漓江神韻。這里既有北國之雄,又兼南方之秀的自然景觀,被譽為隴東黃土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行程最后一站,踩線團一行人走進了平?jīng)鍪胁┪镳^,在講解員的解說中,在異彩紛呈的悠遠故事里,采風團了解了“涇川人”頭蓋骨化石的歷史價值,在眾多道教文化遺珍中,尋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治國修身智慧,與千年歲月經(jīng)綸里的密須古國進行了一段時空對話。由西王母文化記憶到“華夏佛寶勝地“中的佛教舍利文物遺珍,琳瑯多元、珍貴奇特的平?jīng)霾┪镳^內(nèi),蘊藏著整個平?jīng)龈吖懦林謸u曳多姿的文脈氣韻。


勃然奮勵,新顏初綻。“如意甘肅·如約而至”網(wǎng)絡(luò)媒體宣傳推廣活動以一波別開生面、凝神聚力的網(wǎng)絡(luò)推介形式,身先士卒,勇做急先鋒,加快復蘇全省文旅行業(yè),激活冬春旅游市場,全面提振了文化和旅游消費市場信心。

此次暖冬之行,為迎新春、慶佳節(jié)、展民俗、享歡樂等各地冬春季旅游活動的相繼開展勇鋪路、敢搭橋、共獻力。將進一步促進甘肅冰雪旅游、溫泉旅游、康養(yǎng)度假旅游、民俗節(jié)慶旅游等優(yōu)質(zhì)旅游項目實現(xiàn)大步前進、穩(wěn)步回暖的良好態(tài)勢。通過相繼開發(fā)冬春季文化和旅游產(chǎn)品,聚積人氣,整合資源,相信這個冬春,豐富多彩的甘肅文化旅游資源將成為拉動全省文旅市場復蘇的“引爆點”和“增長點”。
崆峒山

崆峒山自然景觀奇險靈秀,人文景觀古樸精湛,為古“絲綢之路”西出關(guān)中之要塞,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西鎮(zhèn)奇觀”之美譽。景區(qū)面積84平方公里,山峰眾多,有大小山峰數(shù)十個。最高峰為香山,海拔2123米;主峰是馬鬃山,海拔2025米,疊居于五臺之上。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三次登臨崆峒山,秦皇、漢武亦慕名登臨,司馬遷、杜甫、白居易、林則徐、譚嗣同等留下了大量詩詞、華章、碑碣、銘文。崆峒山以峰為骨,以林為肉,山勢雄偉,林海浩瀚,古人評價“崆峒山水甲于關(guān)塞”“有北方山勢之雄,又兼南方山色之秀”。
平?jīng)鍪胁┪镳^

平?jīng)鍪胁┪镳^成立于1979年,新館2019年9月建成開館,現(xiàn)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是集文物收藏、教育服務、文化傳承、陳列展覽及科學研究為一體的市級綜合性歷史文化博物館。博物館設(shè)置有4個功能分區(qū)9個展廳1個青少年教育基地,館藏文物14630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1394件(一級文物54件、二級文物379件、三級文物961件)。
文字|微游甘肅?劉雯?
圖片|徐嘉??趙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