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脹

寫作的狀態(tài),總陷入兩種極端。
無字可寫。沒有想法,下不了筆。
第二種是,有想法,太多,擠不過來。
一開始想法單一,一點一點前進,然后分神,另一個想法出現(xiàn),記錄;回到第一個,前進,產(chǎn)生第三個想法,記錄;回到第二個,構(gòu)思一會兒,產(chǎn)生第四個想法,記錄,如此迭代,直到大腦放不下,開始遺忘先前的目標(biāo)。
每個故事,動作,情緒,對話,都是視角,可以挖掘探索。疲倦了,就休息一下,然后繼續(xù)。一天兩天,疲勞累積,腦中淤質(zhì)越來越多,漸漸被層出不窮的視角壓倒。這聽起來有些叫人不忍,但自己很清楚這是貪心,不留一絲縫,想抓住所有。
想法越多,越看得進去書,一大部分時間又流到了書里。看書沒有思路之時覺得枯燥難忍,看進去了又擔(dān)心掉入無底的深淵。一邊思考文字,一邊解構(gòu)文字,腦細胞在內(nèi)戰(zhàn)。
積壓的目標(biāo)越來越多,又進入一種無意識狀態(tài)——抓緊時間,干什么都好。寫也好,思考也好,讀書也好,只要不浪費時間。但時間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又變得急躁,無意識的時間越長,越擔(dān)心其價值是否會實現(xiàn)。狀態(tài)持續(xù)不了多久,憂慮折返?;厮菽繕?biāo),又生出萬千思緒,一個新的世界。
相比于無字可寫,想法多是好事。但它漸漸成一種精神的重量,在重量下,慢慢擠出文字。想擠十本書,就得背一千本書的重量,要被壓死怎么辦。
自律,或者不僅僅代表不做壞事,也意味著控制做有益的事,放開任何一個方向的閘門,身體都遭不住。自己懷念沒有下雪的日子,能打球,然后氣喘吁吁,也不想動腦子。被雪封在家里,靈感是不少,腦子也收不住了。想想為人類盜取火種的普羅米修斯,能受得了天天被鷹啄,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