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王國風云3 基督教派別科普(中)

2020-11-14 21:46 作者:一條關白  | 我要投稿

聶斯托利派/東方教會/景教(???? ???????)

在中國墓葬中發(fā)現(xiàn)的聶斯托利十字架,使用獨特的蓮花與云朵裝飾
景教碑上的聶斯托利十字,總體和馬耳他十字十分相像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主要內(nèi)容是記述景教在唐朝傳播情況,現(xiàn)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 ????聶斯托利派,也被稱作波斯教會(Persian Church)或東方教會(Church of the East),承自使徒圣多馬(????????????),起初是位于上美索不達米亞遵從亞述禮(Assyrian Rite)的教會。作為教派的教義核心,聶斯托利派強調(diào)基督的神性與人性相互獨立不可交融,并且指出圣母非神僅為凡人,瑪利亞不過是借肚生子的工具。這種思潮被認為是安條克教理學院(Catechetical School of Antioch)的代表哲學思想,當聶斯托利的導師德奧道羅(Theodore of Mopsuestia)安條克學派的理論公開后引發(fā)了爭議,由此引發(fā)以弗所大公會議和驅逐聶斯托利派的事件。聶斯托利派在禮儀與習慣上沿用了許多敘利亞基督教(????????)的元素,尤其是使用敘利亞圣經(jīng)(Syriac versions of the Bible),在圣像上聶斯托利派更傾向于正教會廣泛接受圣像崇拜,但在伊斯蘭統(tǒng)治時期他們被迫將圣像崇拜完全摒棄。

????????雖然聶斯托利派的早期社區(qū)可以追溯到一世紀,但是代表東方教會真正確立事件是409年薩珊王朝伊嗣埃一世(??????????????)合法化基督教與次年塞琉西亞-泰西封議會(Council of Seleucia-Ctesiphon)選出塞琉西亞-泰西封的以撒為主教(Isaac of Seleucia-Ctesiphon),自此以后東方教會便負責統(tǒng)領亞述地區(qū)的基督徒并為薩珊萬王之王負責。因為和薩珊帝國的獨特聯(lián)系,東方教會逐漸與東羅馬基督教會漸行漸遠,甚至424年主教達迪索(Dadisho)直接宣布拒絕外來神學辯論結果,后續(xù)的大公會議東方教會也沒有派出代表與會,但是第一次尼西亞會議(First Council of Nicaea)的成果基督為神等理論則得到了東方教會的認同。東方教會的重要轉折點是431年以弗所大公會議(Council of Ephesus),會上君士坦丁堡牧首聶斯托利(Νεστ?ριο?)希望自己的理論立為正統(tǒng),但亞歷山大牧首區(qū)利羅(Κ?ριλλο? ?λεξανδρε?α?)則嚴厲指責聶斯托利為異端,辯論在整個帝國中難解難分,皇帝狄奧多西二世的攝政普爾喀麗亞(Πουλχερ?α)是支持亞歷山大,但皇帝夫婦卻支持聶斯托利并和區(qū)利羅關系緊張,最后經(jīng)由教宗塞勒斯廷一世(Caelestinus I)決斷,要求聶斯托利在革除教籍和辭去牧首間選擇,代表著聶斯托利派在會議中落敗。會議后聶斯托利回到自己曾經(jīng)在安條克的修道院,而不甘的支持者們遷移到薩珊帝國,于尼西比斯學院(?????????????)落腳,在帝國上層引導下,東方教會主要教義逐漸轉為聶斯托利派觀點。644年薩珊帝國滅亡后,拉希德哈里發(fā)(????????????? ????????????)將東方教會立為齊米,和猶太人一樣予以保護,但不允許改信伊斯蘭。后來的伍麥葉與阿巴斯王朝時期,聶斯托利派為伊斯蘭世界做出許多貢獻,翻譯了大量希臘古典著作的阿拉伯語和敘利亞語版本,甚至阿巴斯王朝哈里發(fā)的御醫(yī)通常都由聶斯托利派信徒擔任。

????????聶斯托利派另一個獨具特色的地方便是分布廣泛,因為伊斯蘭嚴格的傳教限制,使得他們不得不前往更遠的地方傳教,西至埃及亞歷山大里亞、北至蒙古乃蠻部、南至印度奎隆、東至杭州都能找到他們的痕跡。在中國聶斯托利派稱為景教,早期自稱“波斯經(jīng)教”“大秦教”,雖然可能在6世紀初便傳入北魏洛陽,但一般認為在635年貞觀九年從波斯傳入,由阿羅本攜經(jīng)書受李世民召見,并在之后的150年里蓬勃發(fā)展,和祆教摩尼教并稱“三夷教”。景教在中國傳播時進行了大量本土化,并參考佛教概念,將《四福音書》的作者皆以法王稱呼(如圣約翰叫瑜罕難法王),以伽藍或寺指代教堂,教士稱呼比丘或僧等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作者景凈所著的《志玄安樂經(jīng)》,則使用《中庸》格式摻入如“無為”“清凈”等本土哲學元素,教導世人如何安樂。景教的盛世最終隨著會昌滅佛的波及而結束,因為過分依賴上層庇佑,滅佛后的景教迅速衰退,直到宋朝已經(jīng)成為詩詞中的傳說(如趙清獻《蜀郡故事》中云石筍,真珠樓基也。昔有故人,于此立寺,為大秦寺,其門樓十間,皆以真珠翠碧貫之為簾。后摧毀墜地,唯故基在。每有大雨,其前后人多得真珠、瑟瑟、金翠、異物等?!保T瘯r期隨著色目人大量進入中原,以及蒙古三部乃蠻、汪古、克烈篤信景教,中國的景教傳播死灰復燃,元朝上層給予基督徒“也里可溫”優(yōu)待,大量修建景教寺,福建泉州成為中國南方景教傳播中心。明代元后,景教的回光返照最終結束,并在16世紀天主教進入中國后逐步絕跡。

聶斯托利派雖然作為正規(guī)教會,但是他們被東方正統(tǒng)教會、正教會和公教會同時視為異端,遭受的惡劣待遇僅次于阿里烏斯派

皈依派(kombe?so)

????????一直以來,皈依派都處于一種極為尷尬的位置,作為1391西班牙反猶太大屠殺的產(chǎn)物,他們自詡為伊比利亞“舊基督徒”(即全面皈依天主教的伊比利亞猶太人)保護者,并確?!靶禄酵健保僖飧男呕虺醪礁男盘熘鹘痰囊帘壤麃啰q太人)忠于新的信仰。皈依派的許多人都是1492年阿爾罕布拉法令(Decreto de la Alhambra)后,選擇加入過渡社區(qū)而不是直接驅逐的猶太人(比摩爾人好點,伊斯蘭信徒在皈依后還得被驅逐法令約束)。但值得注意的是,皈依派的特點是不完全擁抱天主教,信徒們依舊會紀念安息日與贖罪日這樣的猶太節(jié)日,為了掩人耳目將普珥節(jié)更名圣埃斯特里卡節(jié)(圣埃斯特里卡節(jié)),堅持猶太飲食,并與猶太教社區(qū)交換知識和經(jīng)濟支持,有些信徒為了展現(xiàn)自己的反教會原則,甚至會在星期日工作(資本家落淚)。但是他們的努力時常會導致兩邊不討好,基督徒和猶太人同時稱呼他們?yōu)榕淹剑瑢⑺麄兎Q為馬蘭諾(marranos ,意為豬或不討喜的人)。在國外,皈依派大多數(shù)前往了意大利,但狀況也不比伊比利亞好多少,佛羅倫薩的情況相對好點,費拉拉的皈依派絕大多數(shù)重新投向猶太教懷抱并向威尼斯遷移,安科納的皈依派在宗座重壓下艱難求生,最終在保祿四世(Paulus PP. IV)時期淪為迫害對象。皈依派曾在1520-1521年間,以卡斯蒂利亞為中心發(fā)起反西班牙君主起義。

皈依派沒有獨特的十字架樣式

波格米勒派(Богомилство)

有些地方用環(huán)形十字指代波格米勒派,但實際上他們是不使用十字架的
圓環(huán)通常是波格米勒派的特點


廢棄的波格米勒派墓地

????????波格米勒派被認為是一支由保加利亞第一帝國(ц?рьство бл?гарское)牧師波格米勒(Богомил),在彼得一世沙皇(Петър I)統(tǒng)治時期創(chuàng)立的諾斯替主義宗教,他們呼吁回歸早期基督教教義,拒絕教會等級制度,抵抗本地統(tǒng)治者和教會,倡導二元論上帝為精神撒旦為物質(zhì),相信分為體內(nèi)世界與體外世界,不建設教堂不使用十字架因為身體便是圣殿,通過禁食、舞蹈或慶典來修行凈化自己。實際上波格米勒派的許多作品早已遺失,對于他們的記載基本來自于齊加貝諾斯·日加貝諾斯(Ε?θ?μιο? Ζιγαβην??)的著作。????

????????波格米勒派最早的記載,是出自保加利亞牧首神學院給彼得一世沙皇的信件,一些研究者相信波格米勒派吸收了亞美尼亞保祿派(????????????)流浪者和馬吉安主義(Marcionism)的理念。波格米勒派一直受到正教會打壓,但無法遏制他們在巴爾干地區(qū)的擴散,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匈牙利本地教會先后宣布波格米勒派為異端,匈牙利人甚至以消滅波格米勒異端的名義發(fā)動波斯尼亞十字軍,導致了后來波斯尼亞教會的誕生(根據(jù)宗教裁判所調(diào)查,事實上15世紀后期波斯尼亞確實存在過一種二元論教派,但不是波斯尼亞教會)。雖然四面皆敵,但波格米勒派還是十分受到歡迎,直到第二保加利亞帝國(Второ българско царство)覆滅后波格米勒派才逐漸消失。

保祿派(????????????)

843-844年針對保祿派的屠殺

????????保祿派最早誕生于亞美尼亞,被認為是一種誕生于7世紀的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異端,深受馬吉安主義、諾斯替學派和摩尼教影響,他們的記載和波格米勒派一樣,除了反對者的指控和少數(shù)文書外知之甚少,有些人認為他們是非三位一體派,信奉嗣子說(Adoptionism,倡導基督為上帝養(yǎng)子),另一些人認為他們是諾斯替學派,倡導兩個王國原則,邪靈為造物主,是現(xiàn)實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與主人,善良則是未來的精神。保祿派只接受《四福音書》,尤其是《路加福音》,拒認《彼得前書》與《塔納赫/舊約》,還反對所有圣母崇拜與教會形式主義。

????????君士坦丁·希爾瓦努斯(Constantine·Silvanus)一般被認為是保祿派創(chuàng)建者,在650年至872年的亞美尼亞與東安納托利亞逐步發(fā)展,690年希爾瓦努斯被用摩尼教罪犯專用火刑燒死后,教派信徒們便開始向西逃亡,進一步在安納托利亞獲得了廣泛的政治軍事影響力,甚至一度在9世紀中葉以迪夫里伊(Divri?i)為中心短暫建國。除了圣像破壞派當權時期,東羅馬帝國從未放松過對保祿派的迫害,據(jù)說累計有10萬名左右保祿派在亞美尼亞和拜占庭之下非正常死亡,君士坦丁五世(Κωνσταντ?νο?)將保祿派遷移到馬其頓和色雷斯的邊疆區(qū),增強保加利亞前線的防御,但事與愿違保祿派在菲利波波利斯(Φιλιπο?πολι?,今保加利亞普羅夫迪夫)非但沒被當?shù)厝送?,反而讓自己的異端信仰在本地扎根導致了新的迫害活動。在此之后保祿派便逐漸銷聲匿跡,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期一些被稱為(Publicani)的人出現(xiàn)在雙方陣營中;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期,巴巴羅薩在菲利波波利斯獲得了當?shù)乇5撆傻臍g迎并稱其為“解放者”。關于保祿派最后的記載是在第八次俄土戰(zhàn)爭,亞美尼亞俄羅斯占領區(qū)還能依稀見到保祿派社區(qū),還有通德拉克(?????????????)在1837年與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爭論被記載在一本名為《真理之鑰》(The Key of Truth)的書中。雖然保祿派本身逐步衰敗,但相關的衍生教派卻繼承他們的衣缽開始出現(xiàn),從亞美尼亞的通德拉克,到保加利亞的波格米勒派,還有南法的清潔派,都能視為保祿派繼承者。

保祿派的不屈信仰是很獨特的理念,因為保祿派衍生教派展現(xiàn)出極強的生命力且傳播廣泛。教派標志可能也是來自《真理之鑰》

瓦勒度派(Valdesi)

瓦勒度派標志是照耀黑暗的蠟燭

????????瓦勒度派通常被分類在新教中,他們被認為是一種前宗教改革新教。最初瓦勒度派被稱為“里昂屁民(Poor Men of?Lyon)”,只不過是一幫禁欲平民組成的小型運動,隨著后續(xù)的發(fā)展瓦勒度派的觀點逐漸體系化,他們?nèi)娣磳Υ蠊珪h并進行私自解經(jīng),禁止神職人員干涉本派活動等等,令教會將該派打為異端。根據(jù)1320年法國審判官寫出的報告,瓦勒度派的具體主張有否認教宗權威;否認圣體圣事和懺悔圣事以外的圣禮;強調(diào)新約,只承認星期日、瑪利亞節(jié)與主禱文,其余公教會認證的節(jié)日、節(jié)期和祈禱一律不遵守;貧窮乃救贖,反對私人財產(chǎn);拒絕發(fā)誓;否定煉獄;堅持使用當?shù)胤窖缘鹊龋ㄟ@讓瓦勒度派信徒一度被認為是巫術使用者)

????????瓦勒度派最初是認為由富商彼得·瓦勒度(Pierre Vaudès)在1173年效仿使徒放棄家財后,在里昂身體力行傳教時創(chuàng)立的,許多天主教神職人員也效仿他投入到清貧的傳教生活中。在1175至1185年瓦勒度委托一位里昂牧師,將《新約》翻譯成本地方言,甚至在1179年瓦勒度還曾受邀叩見過教宗亞歷山大三世(Pope Alexander III)并參加第三次拉特朗大公會議(Third Council of the Lateran)。在1180年,因為不服從第三次拉特朗大公會議決定,尤其是停止私自解經(jīng),瓦勒度被驅逐出里昂,此后瓦勒度派變成了一種流動秘密團體,與本地瓦勒度派秘密社團聯(lián)系禱告后在秘密的前往下個地點。公教會對于這種明目張膽的挑戰(zhàn),最終在1215年第四次拉特蘭大公會議上爆發(fā),將瓦勒度派正式打為異端,此前1121年在斯特拉斯堡火刑80名瓦勒度派成員,已經(jīng)掀開了數(shù)個世紀對該派的迫害活動。在未來的宗教改革時期,瓦勒度派思想影響了瑞士改革派海因里?!げ剂指瘢℉einrich Bullinger),并在后來成為加爾文宗傳統(tǒng)的一部分。

作為新教,瓦勒度用反圣像取代字面解經(jīng)就很奇怪

羅拉德派(Lollardy)

羅拉德坑紀念牌,使用希臘十字代表該派

????????羅拉德派是一支14世紀中葉—16世紀英國宗教改革教派,同樣也被認為是前宗教改革新教。羅拉德這個詞最初是指代懶漢、閑人與欺詐乞丐,所以有時會用威克里夫派(Wycliffite)自稱。羅拉德派使用英語圣經(jīng),主張圣體共在論(Consubstantiation,即圣餐中的酒與面包在物質(zhì)上仍是食物,在靈性上則是基督的身體與血液),反對圣徒崇拜,反對朝圣與教會權威。在《羅拉德十二論》(Twelve Conclusions of the Lollards)顯示教派的核心訴求是進行宗教改革。????

????????羅拉德派的創(chuàng)立者是約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他最先將《圣經(jīng)》翻譯成英文,自1374年代表英王和教宗討論英國神職任免權未果后,便開始抨擊教宗至上原則;1376年他又抨擊神職人員過度干涉俗世,生活腐化墮落。1382年羅拉德派因為在圣體圣事上的分歧被打為異端,1395年2月羅拉德派信徒將《羅拉德十二論》送至威斯敏斯特和國會表達政見,但結果卻是遭到國家與教會雙重壓制,1410年約翰·巴德比(John Badby)受刑被認為是迫害羅拉德派的開端。不久,1413年羅拉德派領袖與亨利五世的密友約翰·奧德卡斯爾(John Oldcastle,莎士比亞戲劇中法斯塔夫的原型)被指控異端,但依靠著與國王的關系而免于一死,在逃出倫敦塔后他組織起義并打算綁架亨利五世,最終起義失敗奧德卡斯爾被火刑,對羅拉德派的迫害進一步加劇。在宗教改革擴散至英國后,羅拉德派被吸收進新教,但一百年的地下活動使得此時的羅拉德派思想與規(guī)模尚不確定。

羅拉德派有字面解經(jīng)瓦勒度就沒有,就很迷惑。而且這個和平主義應該也是湊數(shù)的



王國風云3 基督教派別科普(中)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青冈县| 霍州市| 秀山| 汾阳市| 黑龙江省| 剑河县| 广汉市| 澄迈县| 内江市| 绿春县| 扎兰屯市| 霍州市| 衡水市| 南岸区| 涿鹿县| 蓬安县| 常德市| 交城县| 平邑县| 黄浦区| 历史| 休宁县| 鄄城县| 专栏| 马边| 南皮县| 辉县市| 隆尧县| 合肥市| 容城县| 柳江县| 五原县| 霍山县| 潞西市| 呼伦贝尔市| 华宁县| 朝阳市| 郓城县| 东丰县| 团风县|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