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自制武將【晏嬰】
自創(chuàng)技能
【巧誅】當(dāng)一名角色進入瀕死狀態(tài)時,你可以棄置一張?zhí)遥缓笤摻巧囃觥?【計功】限定技,出牌階段,你可以選擇X名有手牌的其他角色并將X-1張手牌置于桌面,若如此做,這些角色依次將一張手牌置于牌堆頂,系統(tǒng)公布這些角色以此法置于牌堆頂?shù)呐频狞c數(shù),點數(shù)不為最小的角色依次獲得一張你置于桌面的牌,然后所有這些角色各失去一點體力。(X至少為2) 【樽謀】當(dāng)你于出牌階段對一名其他角色造成傷害后,你可以令其獲得你一張牌,若此牌不為裝備區(qū)內(nèi)的牌,則你視為使用了一張酒。 武將簡介
晏嬰(?-公元前500年),字仲,謚號平,又名晏子、晏平仲、平仲,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時期齊國名相,著名外交家、政治家、思想家。齊靈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嬰的父親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先后輔佐齊靈公、齊后莊公、齊景公三位國君,政治生涯長達50余年,齊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去世。 技能分析
前兩個技能來源于典故“二桃殺三士”,第三個技能也是來源于一則典故:春秋中期,晉國為打探齊國形勢,派大夫范昭出使齊國。齊景公盛宴款待范昭,范昭借討酒的借口使用了齊景公的酒杯(當(dāng)時禮節(jié),君臣應(yīng)各用酒杯,此為對齊國君大不敬)晏嬰?yún)柭暫攘钍坛既拥暨@個酒杯,為齊景公再換一個。范昭回國后,向晉平公報告表明自己的試探被晏嬰識破,齊國有這樣的賢臣,如果去攻打,絕對沒有勝利的把握,晉平公因而放棄了攻打齊國。孔子稱贊晏嬰的外交表現(xiàn):“不出樽俎之間,而折沖千里之外”。 技能來源說完了,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一個技能其實就是通過英雄殺中呂雉的技能改編而來的,進入瀕死狀態(tài)后立即身亡,還不能求桃,所以很克制吳國太、華佗這樣的武將。第二個技能是一個限定技,類似于sp賈詡的【間書】,傷害也是很可觀的,而且歷史還原的很形象。第三個技能是在出牌階段內(nèi)造成傷害后發(fā)動的,其實并沒有多大收益,如果是對敵人發(fā)動就不得不擔(dān)心會破壞自己的卡牌結(jié)構(gòu),如果是對隊友發(fā)動,那請問為什么要對隊友造成傷害?也就南蠻萬箭誤傷的情況吧,畢竟應(yīng)該沒有誰會傻到為了一張酒的收益故意砍隊友。僅有一張酒的收益,又不可以用來回血,再說,下一張殺還不一定能命中。因此,第三個技能是較為雞肋的;第一個技能也要等到有人瀕死時才能發(fā)動,發(fā)動條件也有些苛刻;收益最可觀的第二個技能卻是限定技,只能用一次。三個技能分開來看的話,會讓人感到很失望,但合在一起,這個自制的晏嬰完全可以作為3血武將,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