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合集【足量!】感受哲學王子的魅力吧

悟:不等于知。無所得。
認知:能知(能知主體,認知能力)和所知區(qū)分。有所得。
發(fā)揮認知能力所獲得的那份客觀知識就是我們的所知。
覺悟:心靈跟虛無默契。
自性=自本性=佛性=自本心≠空寂
問題根本特征=機,特定場合=緣,機緣。說話下氣,對準它,而且要鋒利,機鋒:一句話說過去是對著你這個機,在這個緣當中說的,而且要鋒利,準確。
奪鏡和奪人:人境俱奪=虛無,心靈跟虛無默契無得。
禪宗:領會虛無智慧=般若智。修心達到悟就是見了佛性:頓悟。
頓悟:心中莫名的愉悅或者莫名悲傷,是生命情感升華:心靈的境界。不是頭腦增加知識。
談論智慧不是談論知識,你在知識中不等于在智慧中,在智慧中生命情感是境界很高,高到大悲憫。這是人生態(tài)度,這是個生命情感的方向和境界,它絕不是知識的爭奪。
今天面對這個有病的社會,有許多煩惱,我們被考驗在這么多煩惱面前,絕不是我們頭腦中的知識多少,是我們?nèi)松鷳B(tài)度。
佛學:學者的事情。學佛:生命情感的升華。
眾生平等:佛性無差別。
功德:見性是功,平等是德,普敬(如犯罪人佛性還在不可輕視)才叫功德。
見性是自見本性,自見佛性,那是心靈所達到的內(nèi)在境界,向外用就是跟人打交道叫德,原則是平等。
前念迷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
修佛第一步:普敬。輕視他人,有無邊無量的罪。
平等、福報、謙卑(有限和無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