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理論節(jié)目「中國智慧中國行」文字稿丨第2集:民為邦本

趙丹軍:今天我們探討的主題是民為邦本。首先要歡迎今天現(xiàn)場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朋友們,歡迎你們。今天我們請到的三位主講嘉賓,他們分別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韓震先生,歡迎。
韓震:大家好,主持人好。
趙丹軍: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酈波先生,歡迎。
酈波:大家好。
趙丹軍:外文出版社榮譽英文主編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大衛(wèi)弗格森先生,歡迎你們,歡迎。
弗格森:大家好。
趙丹軍:今天來到我們現(xiàn)場,參與我們節(jié)目的還有7位中外青年代表,歡迎你們。民為邦本這個詞,我們平常經(jīng)常會說起,有誰知道這個詞的出處在哪里嗎?
李奇航:據(jù)我了解,民為邦本這個詞最早出現(xiàn)在尚書,源自太康失國的故事。
趙丹軍:尚書里究竟講的是怎樣一個故事,我們一起來看一段情景演繹。
潘禹:夏朝初年太康即位,可這位新王沒能繼承他的爺爺大禹的品性,而是沉迷酒色,不理政事,長期在外狩獵,數(shù)月不歸,招致百姓反感。一次東方部落首領后羿趁著太康在外狩獵的機會攻入都城,奪取了夏朝政權。太康的5個兄弟和他們的母親倉惶出逃,來到了洛河邊。
——情景演繹《五子之歌》——
趙丹軍:請問酈波教授,我們該怎么樣去理解這首古詩?
酈波:這首詩出自于上書下書里,其中最核心流傳最廣的幾句就是,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意思是我們的祖父大禹曾經(jīng)訓示我們說,對人民應該親近,不可以輕賤失禮,要知道人民是國家的根基,人民安定了,根基牢固了,國家才能安定。
韓震:民惟邦本的惟,豎心這個惟,從惟獨的惟,后來演變成作為的為,也就是現(xiàn)在說的民為邦本,意思是民眾是國家的根本,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xiàn)民本思想的國家,把老百姓看作是國家的根本,這是中國古代明君和先賢的政治智慧,可以說民本思想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精華。
趙丹軍:非常感謝兩位專家的解讀,接下來我們要請出漢字叔叔“”來為我們說文解字,有請。
——待更——
如需整理文化節(jié)目《中國智慧中國行》更多文字稿,可找公眾號【小小臺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