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
太史公
? ? ? ? ? 馮夢龍《古今譚概》
【原文】
山人某姓者,自負其才,傍無一人。
途中聞乞兒化錢,聲凄惋,問曰:“如此哀求,能得幾何?若叫一聲太史公爺爺,當以百錢賞汝?!?/p>
乞兒連喚三聲,某傾囊中錢與之,一笑而去。
乞兒問人云:“太史公是何物?值錢乃爾!”
???????
【今譯】
有一個山里人,某姓山人,自己認為自己很有才學,自負其才,而別人都不知道他。
這個山里人有一次在路上,途中他聽見一個乞丐討錢的聲音,那聲音十分凄涼惻惋,就循著聲音走上前去,問這個乞丐說:“你如此哀求,你這么苦苦哀求,能討得幾個錢呢?如果你叫我一聲太史公爺爺,我就賞你一百個錢。”
那乞丐一聽有這個好事,就連叫三聲“太史公爺爺”。
山里人把自己口袋中的錢傾囊與之,全部拿出來,都賞給了乞丐,大笑而去。
乞丐十分不解,頓時就給整懵了,緩過神來之后,滿臉疑惑地問別人,說:“太史公是何物,什么東西?竟然如此值錢呀!”
????
????????
【賞析】
明代社會曾涌現(xiàn)過許多山人形象,他們多數(shù)交結名貴,附庸風雅,是一些恃才傲物,極度虛榮,故作詭行,沽名釣譽之徒。
其品愈下,愈是愚妄狂傲,這則笑話顯然是對這類人的一種機智嘲諷。
故事里的山人的“一笑而去”,表現(xiàn)了山人精神勝利后虛榮心得到滿足的心情,而他得到的這種認可并沒有任何意義,只可惜,乞兒根本不知道“太史公”是誰?乞兒所說的“太史公為何物?” 正如相聲中抖的包袱,產(chǎn)生極大的諷刺效果。
但是,我們在竊笑之余,漸漸品出一些苦澀的味兒來,這個山人,是被扭曲了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的典型,他們求賞識、求理解,求體制內(nèi)接納,希望社會承認自己的價值。
他們看重名聲到了迂腐不堪的地步,如此的執(zhí)著虛榮在虛妄面前就變成了愚妄癡絕,未免有些可悲可憐。